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明長城遷安段

明長城遷安段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22:38:57

明長城遷安段(長城事遷安境内的長城)1

遷安境内的長城東起徐流口,西至紅峪口,總長達45公裡,其中主城牆36.8公裡。1982年,遷安境内長城被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遷安境内的長城修有兩個重要關口;冷口關、白羊峪關,并分别建有關城和謊城(俗稱馬圈、閱兵城)。建有徐流口、河流口、新開嶺口、紅峪口4個口,徐流口城、徐流營城、河流口城、東堡子城、建昌營城、石門城、白道子城、小關城、新開嶺城、五重安城10座城堡,3座水門樓,160座敵樓,11個烽火台,19個站台。

明長城遷安段(長城事遷安境内的長城)2

遷安市境内有兩段用大理石建造的明長城,是萬裡長城上僅有的兩段用大理石砌就的長城,也是最堅固、最美觀的長城。其中一段為白羊峪長城,長達2100米,全為紅色大理石所築。另一段在五重安鎮境内大嘴子山與将軍帽山之間,長3000米,中間有4座敵樓。長城的垛口和樓身大多已坍塌,但殘牆、樓座依然存在,雖經五六百年的風吹日曬雨淋,石頭表面已風化,但一經打磨,大理石肌紋仍清晰可辨。

明長城遷安段(長城事遷安境内的長城)3

大理石長城因深隐于燕山深處而鮮為人知,因而保持古風,留存神韻,為萬裡長城中所獨有。2001年5月,《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以及海内外11家大報,先後刊登遷安發現大理石長城的消息。《華僑報》曾以《河北大理石長城隐深山》為題,介紹了遷安境内的大理石長城,文中說:“在河北省遷安市北部的崇山峻嶺中,有一段鮮為人知的用大理石砌成的明代長城,對這段長城當地人不以為奇,但外來客卻交口稱贊。

遷安境内有一段最完整的長城,在五重安鎮馬井子村北的山上,這段城牆長150米,高6.6米,寬3米。内側城牆上兩個穴門基本無損,群衆稱此段為狼牙城。這段城牆為磚結構,壘砌精緻,南北兩面外垛牆較厚,中間較窄,為磚台階,外部呈狼牙垛口,每個“狼牙”上有一個小孔,下部有流水槽,城道整齊,是遷安境内保存最完好、也是最精美的一段長城。

遷安市城北約35公裡處的五重安鎮小關村北山,有一段500米長的長城。這段長城條石基礎,青磚到頂,上面的馬道窄于4米,不如其他段寬,直到如今依然完好無損。因這段長城修築時間晚于其他段,故稱“新長城”,亦稱“新城”。

明長城遷安段(長城事遷安境内的長城)4

明太祖朱元璋滅元後,封第四子朱棣為燕王,建藩北京。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晏駕,皇孫朱允炆繼帝位,聽齊泰、黃子澄等人之謀開始削藩。朱棣遂起兵,經四年征戰奪取帝位,改年号為永樂。朱棣建都北京時,從全國各地調民工十萬,修建北京城,國庫的存銀很快耗盡。朱棣想起蘇州富戶沈萬三曾出資幫助朱元璋修了應天城,知沈家金銀無數,能資助國事,便差修城官員與沈萬三聯系,沈萬三慷慨解囊,将無數白銀獻出。萬曆年後,沈萬三年邁,考慮到為大明修建北京城,花盡萬貫家财已盡忠了,索性将所剩的少許家财也都為國效力吧,于是想到修長城,當時因内城修完,隻有小關以北這一段,由于山頂兩側均為懸崖,是天然屏障,所以,大規模築城時一直未修,這次正好借此修上,便差人選定這一段,将長城原先的缺口補上了。

明長城遷安段(長城事遷安境内的長城)5

遷安境内的長城為明朝初年所建。如今,雄偉的萬裡長城雖已失去防禦外族入侵的功用,但它早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是極其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産。同時,由于長城位于崇山峻嶺之間,有着優美的自然風光襯托,因此長城早已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自然與人文相結合的景觀,吸引越來越多的遊人前來參觀遊覽。

近年來,北部長城山野綠道建成通車,遊覽遷安境内的長城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遊客的首選。

來源 | 遷安融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