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幹旱天氣越來越多?中國日報8月29日電 今年7至8月,長江流域降雨明顯偏少,7月平均降水量僅141.2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48.2%,為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最少8月以來,江南、江漢、西南地區東部累計降水量不足10毫米風雲氣象衛星監測顯示,8月以來我國南方多地出現10天以上的持續高溫四川、重慶、湖北等地出現60℃以上的地表高溫,面積達10萬平方公裡以上持續高溫少雨導緻重度氣象幹旱,并進一步誘發農業幹旱或水文幹旱我國長江流域這次幹旱的可能原因是什麼?未來如何有效應對?本報記者就上述問題采訪了相關領域的專家,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為什麼幹旱天氣越來越多?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中國日報8月29日電 今年7至8月,長江流域降雨明顯偏少,7月平均降水量僅141.2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48.2%,為1961年以來曆史同期最少。8月以來,江南、江漢、西南地區東部累計降水量不足10毫米。風雲氣象衛星監測顯示,8月以來我國南方多地出現10天以上的持續高溫。四川、重慶、湖北等地出現60℃以上的地表高溫,面積達10萬平方公裡以上。持續高溫少雨導緻重度氣象幹旱,并進一步誘發農業幹旱或水文幹旱。我國長江流域這次幹旱的可能原因是什麼?未來如何有效應對?本報記者就上述問題采訪了相關領域的專家。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全球變暖,升溫使得水文氣象要素的變率增大,部分地區幹旱或洪澇的頻率都可能增多。”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張永強研究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過去50多年,中國許多地區土壤濕度的減小趨勢非常顯著。”
除了變暖影響外,下墊面條件的改變也可能是極端事件頻發的推手。“我們的研究發現,過去20年全球植被變綠明顯增加了陸面蒸散發,造成了土壤層變幹、流域水資源量減小。”張永強說,“未來氣候變化疊加人類活動影響,我國農業、水文和生态幹旱風險等級可能進一步增大。”
早在2020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學院院長袁星教授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撰文指出:“未來中國發生驟旱的風險将顯著增加,到本世紀中葉,部分南方濕潤省份“驟旱”風險将增加40%。其中,人類活動引起的增暖起重要貢獻。”
幹旱的傳播具有漸進式傳導特征。嚴重的氣象幹旱可以發展為農業幹旱、水文幹旱乃至生态幹旱。”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李貴才研究員表示,“氣象衛星具有大範圍、長時間、定量化等優勢,可以對高溫和幹旱的發生發展過程進行全生命周期監測,有助于增加我們對幹旱空間傳播和演進過程的認識和理解。”
據悉,今年夏季我國南方幹旱發生于秋糧生産期,給糧食生産帶來了較大挑戰。“這意味我們必須加強大範圍幹旱的監測和預警能力,為糧食安全提供保障。” 張永強研究員表示,面對日益增加的特大幹旱災害風險,需要科研和業務部門通力協作,構建集“預報—預警—預演—預案”為一體的智慧防禦系統,以增強我國特大幹旱的應急防禦能力。
來源:中國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