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口臭是脾胃濕熱的症狀

口臭是脾胃濕熱的症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9 09:43:57

“有口難開”、“有苦難言”是很多口臭病友們的一大困擾,甚至不少人因口臭的問題而陷入極度自卑狀态中。根據調查研究顯示,全球約有10%-65%的人曾患有口臭,而在我國,成人口臭患病率超過25%。85%的口臭患者因與他人交流産生障礙而有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

口臭是脾胃濕熱的症狀(多年口臭不斷根)1

我們常說,要想治其本,必先求其因。所以,今天的文章就和大家聊聊導緻口臭的病因病機,以及病友們該如何有效擺脫口臭困擾。

口臭,其實是疾病的預警!

在來咨詢的口臭病友中,不少人表示曾嘗試過很多方法祛口臭,如牙刷清潔舌苔、使用漱口水、口氣清新劑等,然而卻難以奏效,口臭很快又複發了。

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事實上,這是因為口臭,其病位雖在口腔,然而真正病因卻是體内五髒六腑功能失調所緻。在口臭的相關診療指南中,明确指出,口臭可分為假性口臭、生理性口臭和病理性口臭。其中85%以上的人屬于病理性口臭。

這也意味着,絕大多數的口臭實際上是髒腑病變形之于外的表現。

《諸病源候論》曰:“口臭,由五髒六腑不調,氣上胸膈。然髒腑氣臊腐不同,蘊積胸膈之間,而生于熱,沖發于口,故令臭也。”認為口臭是體内五髒六腑功能失調的結果,其中關鍵在于脾胃功能失調。

中醫認為,脾胃為人體氣機的樞紐,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脾升胃降,使得氣機上下協調平衡,若脾胃不和,脾不升,胃不降,中焦氣機不調,濁氣上泛脾竅,以緻口臭。

口臭是脾胃濕熱的症狀(多年口臭不斷根)2

而脾胃主運化,主要運化體内的水濕,若脾胃不和,運化失司,則易緻水液内停,生濕生痰,痰濕之邪,易與寒、熱等邪氣夾雜,合而緻病,故此,脾胃病所緻的口臭常常病因複雜。

口臭難愈,多為痰、濕、熱交織成“臭”!

有學者曾借鑒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的思路方法,選取部分口臭相關的文獻資料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口臭發病,實證以濕熱為主,虛證以陰虛為主,主要責之于脾胃,其中以脾胃濕熱最為常見。

口臭是脾胃濕熱的症狀(多年口臭不斷根)3

《本草綱目·第四卷上·口舌》曰:“口臭是胃火、食郁。”認為胃裡有火可緻口臭。《醫學人門卷四·口舌唇 》:“脾熱則口甘或臭,口臭者胃熱也。”指出脾胃有熱是口臭的重要病因。宋·趙佶的《聖濟總錄·卷一百一十八·口齒門》也指出:“口者脾之候,心脾感熱蘊積于胃,變為腐臊之氣,府聚不散,随氣上出熏發于口,故令殠也。”

曆代醫家認為,口臭多屬胃火偏盛,濕熱、食滞、痰濁交融,中焦阻塞以緻脾胃運化受阻、氣機不暢所緻。張紹才龍南中醫團隊指出,脾主運化,胃主受納,二者互為表裡,一升一降,共同調節中焦氣機,若濕熱之邪犯脾胃,或飲食不節,如過食肥甘厚味等,使得脾胃受損,緻濕濁中阻,郁而化熱;又或者肝失疏洩,氣機郁滞,化熱傷脾,均可緻脾胃濕熱内盛,運化腐熟水谷功能失常,則腐熱之氣上行出于口,而緻口氣穢臭。

口臭是脾胃濕熱的症狀(多年口臭不斷根)4

故此,此類患者常有口臭,口苦,口黏的表現,或伴有大便不成形,納呆,渴不多飲,腹部脹滿,舌偏紅或暗紅,苔黃厚膩等表現。

口臭是脾胃濕熱的症狀(多年口臭不斷根)5

那麼,口臭這種“難言之隐”的疾病,應該如何治療祛口臭呢?

治口臭,當應先辨證!

導緻口臭的病因有很多,但以濕熱内蘊緻濁陰不降上泛而為病最為常見,著名醫學家朱丹溪也有言:“六氣之中,濕熱為病,十居八九。”所以本文主要講脾胃濕熱所緻口臭的治療。

中醫認為濕熱邪氣緻病兼有濕邪和熱邪的性質,如濕之粘滞穢濁及阻遏氣機,熱之耗氣傷陰及燔灼腐肉。所以脾胃濕熱所緻口臭,治療也應當緊扣中焦運脾和胃,芳香化濕,清熱解毒為治則。臨床常用三仁湯加減辨治。

口臭是脾胃濕熱的症狀(多年口臭不斷根)6

該方出自吳鞠通的《溫病條辨》,具有宣暢氣機、清利濕熱功能;主治濕溫初起及暑溫夾濕之濕重于熱證。方用苦杏仁辛宣肺氣以開其上,氣行則濕化;白豆蔻、厚樸、半夏苦辛溫通以降其中;薏苡仁、通草、滑石淡滲濕熱以利其下。其配伍顯示了宣上、暢中、滲下的結合,通過宣上、滲下予濕熱之邪出路,三焦分消,使濕熱之邪盡除。

醫案辨析:

趙女士,45歲,自述反複出現口臭1年多,無明顯口幹,時有口苦,心煩易怒,睡眠不好,觀其舌,可見舌尖紅,苔黃膩,辨證為脾胃濕熱,故治以芳香化濁、清熱除濕。方用佩蘭,藿香,黃連,蒲公英,龍膽草,栀子,柴胡,合歡皮,淡竹葉,百合,麥冬,夜交藤 。5劑,每日1劑,早晚溫服,并囑以綠茶水漱口。複診自述,諸症皆減輕。予原方基礎上稍作調整,繼服10劑,藥後随訪,諸症悉除。

本案之中,佩蘭、藿香,取“蘭草湯”之意;《素問·奇病論》曰“蘭,除陳氣也”,蘭,即佩蘭。佩蘭富含清芬之氣,辛可散滞,香能解穢,專入脾胃二經,凡胃中陳腐之物,皆能蕩滌散之;藿香為清和芳香之品,清和便能化濁,芳香則可除穢,二藥合用則化濕辟穢之力卓著。患者自述時有口苦,心煩易怒,此為肝郁不得升發,氣機失常,影響胃之和降,氣滞中焦,久而化熱,積熱熏蒸而見口臭。故以柴胡、合歡皮疏肝解郁;龍膽草、栀子清熱瀉肝;黃連、蒲公英清熱瀉火,二者皆苦寒,苦能燥濕而去垢,寒能勝熱而不滞;患者夜眠差,以百合、夜交藤清熱安神;淡竹葉清熱瀉火除煩;麥冬養陰清心。諸藥合用,以奏芳香化濁、清熱除濕之效。

以上相關内容表述望能讓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過點擊我頭像進行私信。

【聲明】:

1、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2、在任何情況下,文章中的資訊僅供讀者參考之用,讀者不應單純依靠本文而取代個人的獨立判斷。對于因使用、引用、參考本文内容而導緻損失、風險及糾紛,我司不承擔任何責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