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痛經要選對治療方法才能有好效果

痛經要選對治療方法才能有好效果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22 04:24:15

痛經要選對治療方法才能有好效果(這個痛經不一般)1

婦科疾患與奇經的關系殊為密切,因婦科病多發生在腰部以下,而奇經多盤踞在小腹部,地區毗鄰也。

與一般痛經不同的病案

15歲,學生。月經于14歲初潮即感經來腹痛,痛的部位與一般痛經不同。

普通痛經是少腹疼痛,而且經來1~2日後痛經減輕或全然不痛;王女的腹痛部位是繞腰一周,似有繩子緊束,而且痛的時間很長,從臨經直到經淨。臨經期内,面色㿠白,食欲不振。

初診:1963 年8月27日。據述月經一般超早,量亦較多,現已将臨經期,預感胸悶腰酸,小腹墜脹,繞腰一周緊張感,舌苔薄白,脈象細弦。依照疼痛的部位,診斷為經來帶脈疼痛。治以疏氣滞,緩帶脈法。

當歸6克,白芍9克,炙草3克,制香附9克,郁金6克,焦白術6克,延胡索6克,台烏藥9克 ,枳殼4.5克,蘇梗6克,巴戟天9克。

服2劑後,經水來潮,因量較多,複用上方加仙鶴草12克、陳阿膠9克,并囑其下次臨經時再來診治。

先後共調理3個月,至11月間經來準期,量亦恢複正常,帶脈疼痛已告緩解,基本上已告痊愈。

病理機制

按:帶脈屬奇經八脈之一,起于季脅,繞身一周,似箍桶的圓環。它總束諸脈,尤其對腰以下諸脈有提系作用。

圖片

帶脈弛緩,則中氣不足,小腹部髒腑容易下垂,并有出現“腹滿,腰溶溶若坐水中”。相反的,帶脈經絡阻滞可出現拘急的情況,引起繞腰酸痛,有緊張而急迫感。

上述病例,疼痛沿帶脈的循行部位,并有紮緊之象,猶如繩束。

其病理機制,首先是肝木郁結,肝郁則肝經氣滞。肝髒與帶脈不僅地位相近,而且經絡也相通。帶脈的主要兩穴,一為章門穴,一為帶脈穴。前者屬肝經,後者屬膽經。所以,肝氣積滞,帶脈也相應受到牽連,臨經時帶脈阻滞的現象特别顯著,于是繞腰一周出現疼痛、拘急、緊張等一連串的征象。

治療思路

治療是針對兩個方面,一是緩帶脈的拘急,一是疏肝經的郁滞。

前者的主方是張仲景的芍藥甘草湯,其間芍藥《别錄》謂其能“緩中”,而王好古認為治“ 帶脈病苦腹痛滿”。《藥征》謂:“主治結實而拘攣也。旁治腹痛頭痛,身體不仁,疼痛腹滿,咳逆下利腫膿。”

甘草性甘平,甘能緩急,《藥征》謂:“主治:急迫也,故治裡急、急痛、攣急。而旁治厥冷煩躁,沖逆之等諸般迫急之毒也。”仲景用芍藥合甘草,則緩急之力更著,如對腳攣急,“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傷寒論》第31條)。

曆來治帶脈拘急的方劑中,多未能脫離此二味藥,如《傅青主女科》中治少腹急迫不孕的寬帶湯(白術、巴戟肉、補骨脂、人參、麥冬、杜仲、熟地、苁蓉、白芍、當歸、五味子、建蓮)中即用芍藥。

其次為疏通肝經的郁滞,用香附、郁金、烏藥、延胡索等藥,都能理氣行滞,氣血運行正常則疼痛亦可消失。

此外引用當歸,一用以調經,使月經準期,二因其能補養帶脈。清代葉天士認為本品為宣帶脈之主藥(《臨證指南醫案》),信然。

每日一文,陪伴中醫人成長

請關注公衆号 藥之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