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位津貼是組織為了補償職工在特殊的勞動條件或工作環境下的額外勞動消耗或生活費用的額外支出而建立的一種輔助工資形式。
津貼可以按照多種方式分類,如果按管理層次劃分,可以分兩類:一是從制度或法規層面統一制定的津貼;二是企業自主規定的津貼。
如果按照功能不同劃分,常見的可以劃分為崗位性津貼、技術性津貼、年功性津貼、地區性津貼和生活保障性津貼五大類。
1.崗位性津貼
崗位性津貼指的是組織為了補償職工在某些有着特殊勞動條件的崗位,勞動産生的額外消耗而建立的津貼。如高溫作業津貼、冷庫低溫津貼、中夜班津貼、高空作業津貼、井下作業津貼、出差外勤津貼、班(組)長津貼、課時津貼、班主任津貼、科研輔助津貼、殡葬特殊行業津貼、水上作業津貼、廢品回收人員崗位津貼等。
2.技術性津貼
崗位性津貼指的是組織為了激勵職工達到某項技術等級或取得某項技術成果而建立的津貼。如技術工人津貼、技術職務津貼、技術等級津貼、特級教師津貼、科研課題津貼、研究生導師津貼、特殊教育津貼、高級知識分子特殊津貼(政府特殊津貼)等。
3.年功性津貼
年功性津貼指的是組織為了進一步鼓勵職工的忠誠度和穩定性而建立的津貼。如工齡津貼、教齡津貼(教師崗位)、護齡津貼(護士崗位)。此類津貼與司齡工資作用重複,所以組織中的司齡工資和年功性津貼通常是擇其一使用。
4.地區性津貼
地區性津貼指的是組織為了補償職工在某些特殊地點工作,産生額外的生活費用支出或長期離鄉背井的情感而建立的津貼。如外派津貼、邊遠地區津貼、高寒山區津貼、海島津貼等。
5.生活保障性津貼
生活保障性津貼是組織為了保障職工的工資收入和補償職工部分生活費用而建立的津貼。如服裝津貼、夥食津貼、住房津貼、房租津貼、交通津貼、過節津貼、書報津貼、衛生津貼等。
崗位津貼的設計應體現該薪酬要素的初衷,用人單位要以正确的觀念看待崗位津貼,避免濫發濫用和平均主義。在設計崗位津貼時,用人單位需要關注如下事項:
01.明确津貼領取人員的條件和範圍
組織在設計崗位津貼時,應體現其補償性的特點。崗位津貼不應是所有人員平均發放,而應是根據不同崗位、類别的人員根據不同的條件、環境或範圍,享受不同的崗位津貼。崗位津貼應與崗位挂鈎,而不應跟從事該崗位的人綁定。
比如,某公司規定,當作業環境的溫度30℃≤X<32℃時,每出勤一小時發放10元的高溫補貼,當作業環境溫度的溫度32℃≤X<34℃時,每出勤一小時發放20元的高溫補貼。當作業溫度X<30℃時,不發放高溫補貼。
02.明确津貼發放标準
崗位津貼應有明确的發放标準。
比如,某公司規定,某有高空作業要求的崗位,每當有從事高空作業要求的工作日,發放200元的高空作業崗位津貼。當沒有高空作業要求時則不發放。某該崗位員工在某月有5天從事高空作業,則該員工該月應發的高空作業崗位津貼=200×5=1000(元)。
03.明确津貼支付方式
崗位津貼支付方式一般是每月随工資一起發放,但是由于某些崗位的特殊性,某些崗位津貼的發放方式具有特殊性,有時可以是單獨發放,有時可以是完成某項特殊任務後集中發放。用人單位需要在設計時注意津貼的發放方式。
比如,某公司規定,所有駐外崗位駐外時間每滿30天(包含所有的工作日和休息日)發放20000元的駐外生活津貼。發放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駐外國家随月工資發放美元,另一種是在駐外任期結束回國後的當年随年終獎金一起發放人民币。員工可以在兩種方式中擇其一。
04.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對津貼的規定
國家法律以及地方法規政策對于一些津貼有明确的要求,企業在設計崗位津貼時,應至少滿足相關規定的最低要求。
比如,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做好本市夏季高溫津貼發放工作的通知(滬人社綜發〔2016〕23号)》中就明确規定。
企業每年6月至9月安排勞動者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夏季高溫津貼,标準為每月200元。
根據該規定,上海市企業夏季發放高溫津貼的條件,一是露天工作的崗位,二是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工作場所工作的崗位。隻要達到以上兩個任意條件,就應當發放高溫費。
另外,在設計崗位津貼之前,應明确制定崗位津貼的發起、審批、測算、發放等各流程的運行權限。在運行崗位津貼的過程中,應加強監督審查工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