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軒哥。
「蒙包料」就是用黃色膠帶裹得緊緊的翡翠原石,一丁點兒縫都不漏,連原石皮殼的表現也看不到。
軒哥更習慣把這種類似于盲盒的料子叫做“懵”包料,畢竟啥都不知道,可不就是一臉“懵”嘛?
這種蒙包料經常會出現在一些賭石直播間中,并且熱度還很高。
在這些直播間中,蒙包料往往被包裝成緬甸礦口直供的一手貨源。
價格還十分低廉,一公斤基本上幾十或幾百塊不等便能買到,十分吸引人。
那麼所謂的蒙包料究竟值不值得買?背後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首先咱們得來了解下「蒙包料」。
基本上每一位售賣蒙包料的商家都會斬釘截鐵地說自己售賣的蒙包料來自于緬甸礦口。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了解完蒙包料的制作過程,翠友們應該就有答案了。
① 分類
在打包之前,商家們會先将原石按場口進行分類。
在篩選過程中,如果發現有皮殼表現比較好的原石,便會拎出來單獨售賣。
可以說我們能買到的蒙包料,已經被行内人挑挑揀揀過無數次了。
② 包裝
把出來的“漏網之魚”挑選出來之後,便到了包裝步驟。
為了證明自己售賣的蒙包料來自于緬甸礦口,他們用上了一大利器—緬甸報紙。
畢竟号稱從緬甸礦口直供,自然不能用瑞麗的報紙包着。
不過這種欲蓋彌彰的舉動,顯然也并不具有說服力。
③ 密封
用來密封的黃膠帶可是最為關鍵的一步,也是靈魂所在。
為了防止運輸過程中的各種磕磕碰碰,廉價的黃膠帶和報紙成了原石的保護層。
另外,黃膠帶的密封還阻礙了我們觀察原石的可能,大大增加了蒙包料的神秘性。
看到這裡,探究蒙包料是否來自于緬甸哪已經毫無意義。
畢竟黃膠帶一封,就啥都看不見了,隻能靠手感和運氣。
就算是從緬甸來的石頭,也是商家以極低的打包價從礦口買來的堆積廢料。
不過也有很多翠友沖着這萬分之一的運氣,去買這些不見真面貌的蒙包料。
等把這些「蒙包料」真正買到手,便會發現大概有99%的料子最後都切垮了。
為了讓各位翠友們更直觀的感受蒙包料,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蒙包料切開之後的樣子▽
這塊石頭切開之後不僅沒有種水可言,還有多處裂痕。
要不是軒哥說這是塊翡翠原石,想必有不少朋友會以為是路邊随便撿的石頭。
這塊石頭看得軒哥腦瓜子都嗡嗡的,用來當鋪磚料都嫌花紋不好看。
總的來說,蒙包料開出好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以軒哥不建議大家去買這些蒙包料,有這工夫還不如去翡翠市場逛一逛來得強!
我是軒哥,關注我,專注每天分享翡翠幹貨!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