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又名大力子。菊科牛蒡屬二年生草本,原産亞洲及北歐。公元940年前後,由我國傳入日本,經栽培馴化成栽培種。
食用器官:肉質根
一、營養與作用
1.醫療保健作用
降低膽固醇,預防高血壓、便秘、直腸癌
種子(牛蒡子、大力子)主治咳嗽、風疹、咽喉腫痛等,防衰老
2.種子
含油量18.2%,可做工業用油
3.食用方法
(一)類型
1.按根的長短分
長根種
1m左右,中間空洞小
短根種
30~50 cm,中間空洞大,香味濃,肉質軟
2.按顔色分
紅莖種
白莖種
(ニ)品種
1.泷野川
中晚熟,根長1 m,肉質軟,易糠心,早春易抽薹,宜春播
2.渡邊早生
中晚熟,根長80 cm,較粗,肉質較軟,易糠心,早春抽薹晚。多春播,也可秋播
3.柳川理想
晚熟,根長70~80 cm,外皮光滑,肉質細軟、香味濃,品質好,空心遲,抽薹少,春秋播皆宜
4.大浦
早熟,根長30~35 cm,紡缍形
肉質軟,适于制罐
5.博根
早熟,根長60 cm,不易分、空心、
抽薹,品質優。
三、生物學特性(一)植物學特性
1.葉
心髒形,淡綠,背面密生白色茸毛,叢生,葉柄長
2.莖
營養生長期短縮,生殖生長期頂端抽生花薹。
3.根
4.花、果實和種子
(ニ)生育周期
1.發芽期
種子萌動~第一葉初展
2.幼苗期
第一葉展開~團棵
3.葉片旺盛生長期
團棵~肉質根膨大
4.肉質根膨大期
肉質根開始膨大~收獲。
(三)對生活條件的要求
1.溫度
2.光照
喜光,種子發芽需光
長日,12h以上開花
3.水分
抗旱,不耐澇,水多易爛根或出現歧根
4.土壤
嚴格,忌連作
pH 6.5~7.5。
九、病蟲害防治
1.黑斑病
(1)特點
(2)防治方法
50%福美雙500X,70%甲基托布津1500X
2.白粉病
(1)特點
高溫條件下易誘發白粉病的發生;發病部位有白色斑點形成,主要危害葉片
(2)防治方法
降溫,粉鏽靈、甲基托布津
3.菌核病
(1)特點
(2)防治方法
甲基托布津和多菌靈。
4.線蟲病、牛蒡象、金針蟲、蛴螬、蚜蟲
(1)牛蒡象和蚜蟲
用40%樂果乳油1000倍液、50%抗蚜威200倍液,在發病初期進行葉面噴霧防治
(2)蛴螬等地下害蟲
可用50%辛硫磷毒土90%敵百蟲毒佴、3%米爾土壤處理劑撒施防治
(3)根結線蟲
可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1500倍液灌根防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