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這是老子對于為人處世的詳細闡述,從人交友到說話到為政到辦事再到行為都全方面的進行了講解。其中最難的就是行為,也就是"動善時"。
精神狀态:
在合适的時候做合适的事情,這是很多人一生都在學習的課題,老子強調的動善時,還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心存善念,做事與人為善,在此基礎之上,抓住時機把事情辦好。
與人為善是中國哲學和文化的重要内涵,道家的哲學體系也嚴格遵從了這一點,與人為善主要是一種精神狀态,保持這樣的精神狀态能夠讓人以更加正面的思維去思考問題,也能夠在更加準确的時間去把握時機。
就如金庸先生所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把握度,不能為了達到目的就不擇手段,這樣隻能是急功近利最終害人害己。在《天龍八部》當中,喬峰和慕容複的父親在少林偷武數十年,但是因為沒有研習佛法最終落得身患奇症幸得掃地僧出手相救,人的确需要把握時機,但是一定要心存善念,要遵從事物的規律,做到這一點之後再把握時機,那時的時機才是最合适的時機,才能夠真正的帶來益處。
在看待老子哲學體系的時候,"适宜"也是一種接近道的狀态,所以,适宜是很重要的道家行為狀态,而且要體現于精神層面。
何為适宜:
适宜的狀态是把握适宜的時機,還有一點就是一個人要做适宜的事情,在這個世界上,在生活當中,不可能事事順心,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人需要适應環境,有些人在生活中左右逢源,在各種生活場景總能如魚得水。這就是适應了環境,适應了環境的人處處都會充滿适宜的時機,或者說能夠融入到更多适宜的時機當中去。
以水為例,水在自然界當中有很多種形态,比如夏天成雨,從天成雪,能結成冰也能變成氣體,能分能和,深淺自如,水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而産生形态的變化,在每一個環境狀态之下都保持最合适的自己,對于水而言沒有絕對的對錯,但是在不同的環境之下的不同形态都是最正确的形态。
正是因為水能夠不斷地變化着自己以适應環境的變化,所以他能夠長存于時空當中,人如果能夠像水一樣,根據條件的變化改變自己同樣也能夠成為一個長久屹立的人,也就是生活當中俗稱的"不倒翁",不管外界風雲如何變幻,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總能抓住最佳時機。
救人救急,雪中送炭:
救人救急,雪中送炭,這是一種延伸,強調的是幫助别人也要在最合适的時候,救人救急,比如人重病急需用錢,這個時候如果求上門,就是将希望寄托在了你的身上,這個時候幫人一把是大善,不幫反而會引來怨恨。
常言道: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而雪中送炭所說的就是在最适宜的時候給予人幫助,一個人在雨後送别人傘在别人喝醉之後再去敬酒,都顯得有些過于虛假了,這反而會讓人産生反感。
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是一門學問,在生活中,很多時候都需要我們自己去判斷,所以,要多留心自己身邊的人,能夠為他們提供主動的幫助。
"動善時"是道家哲學體系當中具有很強實用性的哲學理念,對于人的生活和交際都有着很大的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