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我不讨厭英語

我不讨厭英語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17 02:00:56

兒子突然不想上學了。

百般催促下,還是抗拒出門,甚至連床都起不來,我不能理解這種反常,大聲唠叨了幾聲。

沒想到,這一唠叨反倒成了刺激。孩子瞬間起身把被子全都扔到了地上,朝我大喊:

“滾出去!我不讨厭學習,我就是讨厭你!”

後來,我才知道,這不是青春期來臨時的叛逆和放縱,而是孩子生病了。

我不讨厭英語(我不讨厭學習我是讨厭你)1

日常我和孩子溝通時,以我說教居多。

每次和孩子鬧矛盾後,我都找孩子談談當時孩子是什麼原因和我發生沖突的,也會和孩子說說我當時的想法。

本來目的是好的,但問題在于每次說完後,我就又開始跟孩子講一些大道理。

我有兩個孩子,閨女大一些,會告訴我她心裡怎麼想的,但是正在上初中的兒子總是以沉默待之。

我不讨厭英語(我不讨厭學習我是讨厭你)2

我和孩子的溝通誤區首先是在生活上不信任孩子。

交待孩子要做的家務或者别的事情,我總是重複交代,過後還要檢查一遍;

在學習上,我閨女的學習我從不過問,兒子的學習一直都是我在輔導,小學的時候每次寫完作業後我都檢查一遍,直到他上初中。

上初中以後,他不想讓我過度關注自己,但我還是時時去提醒他,跑到他房間去看他是否在學習。

我不讨厭英語(我不讨厭學習我是讨厭你)3

其次,把孩子當“機器”。

我吩咐下去的事情都得按我的想法去做,否則我就會生氣和對孩子發火,但自從在媽心理學習後就逐漸減少了這種執念。

再者,我自認為自己是孩子的榜樣,任何事都想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很好,去影響他們變得和我一樣的。

事實上,自認為的榜樣作用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也讓孩子變得愈發叛逆。

我不讨厭英語(我不讨厭學習我是讨厭你)4

前段時間,我和兒子因為他寫英語作業的問題又一次爆發了沖突。

他對題目的理解和我的理解有偏差,我們一直争執不下,一直到晚上9點半都沒寫完。

一個沒忍住,就又和他發火吵起來了,

事後我反省自己在這件事情中,我犯了溝通原則裡的第一和第二個原則問題。

第一原則,寫作業是孩子的問題,而不是我的問題;

第二原則,我不信任孩子能把英語作文寫好,一直都懷疑他理解錯了老師的意思。

但後來上課的時候,老師對題目的解釋和兒子理解的意思差不多。

我不讨厭英語(我不讨厭學習我是讨厭你)5

在默薇老師的心理團體課中,我還提到此事。

默薇老師說,我生氣的第一步,是覺得自己的指令,孩子沒有遵從。

我會覺得受到了冒犯,家長的地位不被尊重,傷了我的自尊心。

接下來,我就進入了一個“想要證明我是對的,孩子是錯的”的執拗時段——

想要證明孩子是壞脾氣的、想讓孩子認識到他對我造成的傷害,于是開始用越來越狠的話——

孩子的反抗,又觸發了我更大規模的聯想——

我會想到,孩子如此無禮,肯定是遊戲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想到女兒也是如此不聽話,老公也不理解我,覺得自己孤立無援,好像全世界都和自己過不去。

……

我很希望有人能接住我的情緒,可越是這樣,遭遇到的對抗就越多。

于是,最後天雷地火地爆發。

我不讨厭英語(我不讨厭學習我是讨厭你)6

深層次的原因一是我對情緒很難接納,二是孩子的行為,激發了我很多深層次的情緒的聯想。

就在一系列的情緒刺激之下,親子關系走入僵局。

心理學教給我一項很重要的觀點就是「覺察」

發火之前,覺察出來自己和孩子的情緒,這時就在頭腦中停頓一下、隔離一下,不讓不好的想象肆意蔓延,而是聚焦到當下的事件中。

理解過後,也就發現沒必要再生氣了。

接納情緒、接納自我,下一次,當面對孩子的“叛逆”、“不聽話”時,告訴自己:

正常的孩子就是這樣的。

他們隻是被激起了負面的情緒,越在這個時候,我越是要平靜面對負面情緒,向孩子展示出處理情緒問題的冷靜,孩子才能學會平靜面對。

著名心理學家科胡特說:“父母是什麼樣的人,比父母怎麼做更重要!

我們父母能做的就是不斷去學習、覺察、反省,調整自己内在小孩和内在父母的對待模式,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跟以前不一樣。

讓我們每位媽媽成長一小步,帶動孩子成長一大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