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現存在三種規則:中國采用數子法,日韓采用數目法,個别特殊比賽采用應氏計點制。因為黑方先行存在一定的優勢,故所有規則都采用了貼目制度。
終局
判定勝負首先要判定終局,什麼是終局?一般情況下終局有兩種情況,第一種一方認輸即為終局,也就不需要使用複雜的方式判定勝負,所以不在讨論範圍之内。本文着重來講第二種情況,雙方連續虛招(放棄一手)表示均認為已無可争之棋,即為終局。
雙方均表示無棋可下之後,對棋盤上尚未提取的死子若能達成共識,按共識終局。若不能達成共識,任何一方均可提出恢複對局實證,由認為是死棋的一方先下,繼續輪流着子,直至雙方再次連續使用虛招,棋局結束。但恢複對局的理由和目的必須是實證死活、确認局部歸屬,如果一方或雙方又發現了有價值之處(官子),不允許恢複對局,有價值之處的歸屬按雙方各半計算。
雙方連續使用虛招且對死活再無争議,即為終局。對雙方互不相讓的三劫循環、四劫循環、長生、雙提二子等罕見特例,可判和棋或者重下。
中國規則
中國規則采用數子法計算勝負,黑貼3又3/4子,換算成目數即為7目半。棋局結束後首先将雙方死子清理出棋盤外,對任意一方的活棋和活棋圍住的點以子為單位進行計數,簡單來說就是活棋的子加目的總和,一個點為一子。如遇雙活或單官未收完等特殊情況,雙方活棋之間的空點各得一半。棋盤共有19*19=361個交叉點,總數的一半180.5點為歸本數,加上貼目,一方總得點數超過此數為勝,小于此數為負。
按照中國圍棋規則,180.5子加上3又3/4子等于184.25子,180.5子減去3又3/4子等于176.75子,黑棋需要超過184.25子才算勝利,白棋需要超過176.75子才算勝利,通俗來說為白棋177子為勝,黑棋184.5子為勝。
值得一提的是“一子兩目”的說法。雖然圍棋計算勝負的方法不同,但表現在一盤特定的棋局上,貼m子=貼2m目,勝n子=勝2n目。原因在于:數子法是計算黑白任意一方與歸本數(361/2=180.5)的偏差,比目法是比黑白雙方所得目數的差距。
在不考慮雙活的情況下,終局時若黑棋盤面8目則最終數子結果為黑棋185子,即為黑勝;若黑棋盤面領先7目則最終數子結果為黑棋184子,則為白勝。另外,讓先不貼目,讓子要貼還讓子數的一半(就當被讓方是預先收了單官),以及粘接收後等特殊情況都會影響目和子的轉化出現變化,後續會有詳解。
日韓規則
日本和韓國規則是一樣的,采用數目法,黑棋終局要貼6目半。先數一方的目數并記錄下來,再數另一方的目數并記錄下來,然後黑棋減去6目半,最後和白棋比較,多者為勝。
一般情況下,在圍棋最終計算勝負的盤面固定下來後,用數子法和比目法計算出來的結果相同的。但由于貼子或貼目數量的不同,黑白雙方的勝負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用目數來比較的話,中國規則是黑貼7目半,日韓規則是黑貼6目半,相對來說日韓規則對黑棋更為有利。另外,日韓規則雙活的棋形中除提子外雙方均不算目,這是兩種規則最大的區别。
舉例說明,如上圖所示雙方在右上角形成雙活,按照中國規則計算,黑白雙方均為3目,若按照日韓規則計算,雙方均不算目,由于黑棋有一顆死子,即為白棋1目黑棋0目,所以有可能出現按照中國規則黑勝,日韓規則反而白勝的有趣結果。
此外,因為中國規則更注重“實戰解決”,所以出現争議的情況相對日韓規則來說少了很多,在日韓規則中有對很多特殊情況的具體判定,在此不再一一說明。
應氏計點制
應氏計點制規則為應氏集團創辦的比賽特有的規則,采用這個規則比賽的有應氏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标賽、應氏杯世界青少年圍棋錦标賽、世界大學生圍棋錦标賽以及中國的倡棋杯等圍棋比賽。
大體來說,應氏計點制與中國規則相似:子空皆地,提證死活,黑貼8點(和棋黑勝,相當于3又3/4子)。但數子的具體方法不同,雙方用子填滿棋盤進行地域計算,因此需要使用特定棋具,保證黑白雙方棋子均為180顆。另外,用時采用超時罰點制,以罰點替代讀秒,即用完基本時限後,超時一定時間内罰2點,再超時則再罰2點,根據具體的比賽規則規定有2次或3次的罰點機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