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是一個會意字。從甲骨文演變到現在的樣子,基本結構變化不大,但偏旁部首的些微變化,卻使得造字時的本意無法得以直觀體現。
敖字左偏旁裡的青字頭本來應該是個“出”
敖,是一個古老的字,甲骨文中就有。
從甲骨文到小篆,從小篆到隸書,又從隸書演變到現在的寫法,其偏旁部首也發生了三次演化,但現在的寫法卻不能直觀的表達字的本意了。
(一)造字時的表象。敖,古人在造字時,就是一個頭戴羽飾的人,手拿一種器具,手舞足蹈的樣子。這多半是一個在祭祀活動上舞蹈的巫師,才有資格和能力戴那麼華麗的羽毛頭飾,他手裡拿的也就應該不是一般的器物,而是一種法器吧。
從古人造字的意象來看,敖,就是遊戲、漫遊之意。所以,最早的甲骨文寫法,左偏旁就是一個頭戴羽飾的人形,右偏旁則是一個拿着器物的手形。
(二)小篆的寫法。可能是受到石鼓文的影響,從金文向小篆過渡過程中,敖字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左偏旁意象化的人形,頭上的羽飾變為“出”字,“出”下邊也變成一個人形的“方”字。小篆中的出,有兩種寫法(如下圖),第二種類似現代的寫法了。
這樣一來,這個字就直觀的表達了出遊、漫遊的意思。
(三)隸書的寫法。敖字在隸書的寫法跟現代的結字完全一樣,也就是說,敖字現代的寫法從漢代以後就定型為現代的寫法了。
但是,我感覺,這個字現代的樣子,左邊偏旁裡的“青字頭”從意義上說不通,它應該是“出”字在隸變時的訛寫。隸書本來就有簡化部首的問題,有些雖然成為定式,卻明顯是一種訛誤。左偏旁的組合,其實還是一個“出”加一個“方”,這個“方”還是從人形意象演化而來。
右邊的偏旁,我們習慣上稱之為“反文”,其實在隸書裡是有個小贅筆的(如下圖左例字),就是下邊那個類似“又”字的寫法,是從小篆的右偏旁演化而來,現代書法寫作反文,也是這個偏旁的草書化寫法。
結語
敖,是一個常用字,它在意義上通遨。其實,驕傲的傲字,也與這個字有關,是敖字加一個人構成的,表達的就是散漫、傲慢之意。
敖,還可做姓。比如《西遊記》的龍王敖廣,大概蒙古草原上的敖包也與此有關,也可能是音譯,不去考證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