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中醫如何應對“濕熱型高血脂”。
啥叫“濕熱型高血脂”啊?我給你說個例子,你就懂了。
話說,有這麼一個男子,姓李,當時是65歲。
這人,大概從60歲開始吧,就偶爾覺得右手臂麻木。
後來,漸漸地,他身上的不适越來越多,腦袋開始脹痛,眼睛也開始發脹,犯病的時候煩躁易怒,胸口也悶,仿佛上不來氣。最嚴重的時候,胸部脹痛,仿佛一天到晚憋着一口氣。
另外,他嘴巴裡總是黏糊糊的,小便黃,大便幹,排便越來越費力。
這種情況,由輕到重,發展了整整五年。後來,這個人被折磨得精神疲憊,成天想睡覺,睡也睡不醒,于是不得已前去就醫。
看的是誰呢?醫案記載,是王文正。
這個人,1932年出生,是山東一帶的中醫前輩,不但臨床經驗豐富,還參與和主編了不少教材。
當時,王師仔細診察,發現患者脈滑,苔滑膩,舌體胖大,體胖,面色紅潤。
當時,王師沒多想,給開了一張方子:
半夏,橘皮,茯苓,川黃連,炒枳實,竹茹,龍膽草,槐米,生薏苡仁,荷葉梗,天竺黃,生甘草。
所有這些,水煎服。
患者當時就問,我用這些東西,就會好受點嗎?
王師說,沒錯。你現在的狀态,是濕熱阻滞。濕熱一化,你就舒服了。
于是,患者照方服用。結果,6劑之後,頭暈、肢體麻木、心胸煩悶之感大大減輕。效不更方,再用6劑。
這次吃完,患者感覺大好,隻是大便還有點幹燥,偶爾煩躁。活動多了,依然有頭暈之感。診察,舌苔還是有些滑膩,脈象沉滑。
這時候,原方去掉茯苓,加酒制大黃,菊花,繼續服用6劑,隔日一服。
到最後,患者諸證悉平,渾身不适症狀消失,而且複查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正常了。
現在,我邀請讀者朋友,拿出紙筆,将上面我提到的這張方子寫下來。我認為,這是一張治療濕熱型高血脂症的驗方,很有代表性和借鑒意義。
其實,中醫概念裡沒有血脂這一說。中醫隻是對高血脂者的一些列症候,有相對細緻、明确的認識。
濕熱阻滞,我們簡單理解,就是見于很多高血脂患者身上的一種症候。
你看,上面這個患者,脈滑、苔滑膩,舌體胖大,體胖,這是不是痰濕阻滞的表現?另外,此人大便幹,小便黃,煩躁易怒,這是不是有熱?兩個加在一起,就是濕熱。
濕熱阻滞胸部,所以患者胸悶、脹痛。濕熱上擾于清竅,所以頭暈目眩。濕熱上泛于口,所以患者口中黏膩不爽。
濕熱彌漫三焦,所以患者臉紅。濕熱阻滞,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養,所以患者手臂發麻。
當然,最重要的是,濕熱之邪入于血中,就會導緻他的血脂異常。
總而言之,在濕熱的影響下,患者全身上下都不舒服。血脂異常,隻不過是西醫通過化驗看到的一個指标而已。它僅僅是濕熱的一個表現。
既然有濕熱,那就來化濕熱。我們看看當時醫家是怎麼用方的:
半夏,橘皮,茯苓,川黃連,炒枳實,竹茹,龍膽草,槐米,生薏苡仁,荷葉梗,天竺黃,生甘草。
這個方子裡頭,半夏、陳皮、茯苓是二陳湯的意思,化痰濕。配合薏苡仁、荷葉,進一步化濕濁。
黃連、竹茹、天竺黃清化痰熱。配合槐米、龍膽草,清熱之功更著。
荷梗、枳實,用于理氣消積,暢快心胸之氣。
總體來看,這張方子是黃連溫膽湯的化裁。黃連溫膽湯,出自《溫病條辨》,是在溫膽湯(半夏、陳皮、茯苓、甘草、枳實、竹茹)的基礎上,加上黃連而成。
它的主要作用之一,在于清化痰熱而除煩。和溫膽湯比,它清熱除煩的功效更勝一籌,因此也就更适合上文醫案裡的患者。
我把這個道理,詳細地寫出來,希望能引起你的重視。
其實,我們現在的國人裡頭,高血脂的比比皆是。尤其是到了一定年齡以後,血脂偏高,簡直成了普遍現象。
根本原因,除了體質影響外,就是飲食失衡和運動的缺失。其中,屬濕熱的患者,又占了相當大的比例。
不信你可以觀察,你身邊的人,血脂異常的,往往有口中黏膩、舌苔黃膩、尿黃、易怒、胸悶、疲憊、總想睡覺,頭暈肢麻等現象。
尤其是口黏、苔黃膩、尿發黃,這在很多飯局不斷、應酬不斷,年紀在40歲以上的人群裡,特别多見。
我建議這樣的人,要務必重視自己的血脂情況,必要的時候去看中醫。若有必要幹預,且證屬濕熱阻滞,那麼上文王文正前輩的方子,不妨可以借鑒化裁。
我們務必想辦法,把這種濕熱阻滞的局面改善過來。要不然,日久,可能變生他病,比如濕熱阻滞所緻的心梗、腦梗等等,都容易找上門來。這就是一種不良體質偏頗,持續發展下去的結果。
好了。關于這個事兒,我就給你說這麼多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