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水壺泡茶如何調出水時間?飲茶說燒水,對于初學者來說似乎有些距離,但對資深茶人來說,卻是必不可少的門道,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燒水壺泡茶如何調出水時間?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飲茶說燒水,對于初學者來說似乎有些距離,但對資深茶人來說,卻是必不可少的門道。
畢竟,對飲茶的負責程度有多高,能把茶品到每個細節,才叫資深。
燒水的藝術:三沸田藝蘅在《煮泉小品》中提到:“有水有茶,不可以無火。非地火也,失所宜也。”
宋代以前,茶的主要品種是團茶和餅茶,因此古人對泡茶水溫十分講究,有“三沸”之說:
一沸如蟹眼魚目,由壺中竄起,有滴滴微響;二沸是邊緣如泉湧,且氣泡如連珠而出;三沸是水在壺中騰波鼓浪。
水過三沸,則認為水已經煮得過老,不能使用了。
所以,古人特别強調泡茶燒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水二沸泡茶最好,水過三沸就老了。
這種說法放到現在,仍然不過時。
有經驗的茶人都知道,用騰波鼓浪的沸水,即過熟的沸水泡茶,由于其二氧化碳已經揮發殆盡,會使茶湯的鮮爽味大為遜色。
反之,如果用未沸之水泡茶,由于水溫過低,茶葉中的許多品質成分難以浸泡出來,從而使得茶湯滋味淡薄,香氣低下,還會使茶葉浮于茶湯表面,影響後續品飲。
水溫的“老”與“嫩”明代以後,由于散茶日益普遍,用沸水沖泡茶葉的方法逐漸普及,水質對泡茶的作用不再重要。
人們開始注重燒水的細節,諸如對沸水的老與嫩,燃料的活與朽,火候的急與緩,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明代張源對如何燒好泡茶用水有了更精辟的見解。
他在總結前人泡茶用水的基礎上,在《茶錄》中提出了“三大辨”和“十五小辨”作為掌握燒水程度的識别方法,并以此防止燒水出現過老或過嫩的情況。
“湯有三大辨、十五小辨。一曰形辨,二曰聲辨,三曰氣辨,形為内辨,聲為外辨,氣為捷辨。如蝦眼、蟹眼、魚眼、連珠皆為萌湯,直至湧沸如騰波鼓浪,水氣全消,方是純熟。如氣浮一縷、二縷、三縷、四縷、縷亂不分,氤氲亂繞,皆為萌湯。至氣直沖貫,方是純熟。”
現代科學則證明:燒水時間過長,或經過多次循環燒的開水,由于水蒸氣大量蒸發,剩餘的水中含有較多的鹽類及其它物質,特别是亞硝酸鹽的含量相對增加,以緻茶湯苦澀味加重,湯色變得灰暗。
所以我們常說“水老不可食”是有依據的。
泡茶溫度全覽綠茶:沖泡綠茶時水溫應控制在75℃~90℃左右,至多1分鐘即可飲用。
烏龍茶:沖泡烏龍茶時水溫要高,應控制在100℃左右,至多3分鐘即可飲用。
紅茶:沖泡紅茶時,應先将杯中倒入90℃~95℃左右的熱開水,再放入茶葉或茶包,泡2分鐘後,将茶包在杯中輕晃幾下,使茶的滋味釋出,即可丢棄;如果味道較重的調飲茶可煮開。
白茶:沖泡白茶時水溫要高,要求在95℃以上,沖泡5分鐘後飲用。
黃茶:沖泡黃茶時水溫不要太高,應在75℃左右,否則水溫過高會泡熟茶芽,1分鐘後即可飲用。
黑茶:沖泡黑茶時,一般選用茶壺。将茶壺放上1/3左右的茶葉,沖上100℃的開水,悶泡5~10分鐘飲用。如果是緊壓茶,可以先搗碎在鍋或壺内烹煮,且過程中不斷攪拌。
普洱茶:沖泡普洱茶,一般也用茶壺。将茶葉放置茶壺的1/5(散茶約1/4或1/3),再沖上100℃的開水,悶泡5~10分鐘後飲用。普洱茶葉放得多,浸泡時間就要縮短,同樣可以用煮茶法。
花茶:沖泡花茶的溫度和時間因茶坯品種而異,綠茶茶坯制作得按照綠茶溫度、時間,紅茶茶坯制作得按照紅茶的溫度和時間,如果加入了其他藥性植物,沖泡時間則要稍長一些。
“兔毛瓯淺香雲白,蝦眼湯翻細浪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