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湄公河大案真實事件下

湄公河大案真實事件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1 02:15:30

湄公河“10·5”大案善後

2011年10月5日,13名中國船員在湄公河流域遭不明武裝分子襲擊,全部遇難。由于事發地點位于泰國、老撾、緬甸三國交界的湄公河金三角區域,信息混雜,因此直到事發數天後,慘劇才被最終确認。消息傳來,舉國震驚,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央領導迅速做出指示,要求務必查明事件真相。位于北京東二環、朝陽橋邊的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迅速進入高速運轉狀态,各種信息彙總而來,紛繁複雜,難辨真僞。而除了査明真相之外,還有一個更加迫切的任務擺在面前,那就是盡快找到遇難船員被兇手抛入水中的遺體,入土為安。大家很快認識到,僅僅在北京隔空出拳是遠遠不夠的,以最快的速度深入前線成了唯一的選擇。于是,10月13日,由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主任郭少春擔任組長的外交部、公安部聯合工作組應運而生,而我也成為組員,開始了令我終生難忘、困難重重的15天行程。

抵達清盛,簡單的寒暄之後,同行的公安部同事就開始與泰國同行交流案情,約定當晚對已經打撈上的12具遺體進行聯合屍檢。我對公安部同事的敬業精神深感敬佩,更對駐泰國使館兩位年輕領事官員的奉獻和堅持充滿敬意。那晚,雖然他們幾度難忍嘔吐,但沒有任何退縮,仍然全程參與屍檢,盡職盡責地完成了翻譯。結果就是接下來的幾天,他們幾乎都沒怎麼好好吃過一頓飯。

10月16日,工作組第一次現場勘察。走上兩艘停留在河邊的遇襲船舶,走進陰暗、逼仄的船艙,四周的光線瞬間黯淡下來,艙外的陽光似乎被不明力量阻隔,雖竭盡全力卻仍難以照射進來。道道殘留的血迹,頑固地在地闆上蜿蜒扭曲,一個個彈孔密集地排列在牆面上,無聲地提醒着人們當時的慘烈。

湄公河大案真實事件下(湄公河105)1

下午,我們第一次與泰方的正式會談,會談進行得很順利,得益于中泰長期友好的雙邊關系,泰方對我們的工作非常支持并願意提供一切協助。

之後兩天,搜救(13名船員中仍有一人下落不明)、調査、遇難者遺體善後,幾方面工作緊張有序地開展。但事情的真相仍然衆說紛纭,襲擊者身份和動機仍然隐藏在重重迷霧之中,當地各種複雜的利益關系也為後續的調査增添了更多阻礙。

仍有一名船員下落不明,船上卻莫名其妙地多出一具遺體,由于遺體損毀嚴重,身份一時無法确定,既有可能是襲擊者,也有可能就是那位船員。另一方面,已經确定的12名遇難船員遺體由于在水中浸泡多日,再加上當地遺體保存條件不佳,急需入土為安,但船員家屬由于對案件調查和賠償問題的顧慮,遲遲不肯同意,使我們陷入兩難之境。

按道理說,既然襲擊者為了掩蓋真相,把12名船員的遺體都扔進了河裡,沒道理單單留一具遺體在船上,那麼船上發現的遺體究竟是何人?這個問題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後續的調查方向,因此是必須解決的問題。經過幾次屍檢和現場勘查,公安部同事提出了一個看法:根據生物特征初步判斷,船上發現的遺體很可能就是下落不明的第13名船員。但是,要最終确認答案,必須依靠DNA比對結果。問題來了,一方面可供比對的DNA樣本還在國内,另一方面泰國當地的DNA檢測水平和國内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所以,最好最快的辦法就是派人攜帶從遺體上取出的DNA樣本回國進行檢測。而這個任務就落在了公安部的DNA專家和我身上。

10月18日下午,我和公安部DNA專家前往遇難船員遺體存放的地點,泰國第二大城市清邁。在清邁的一所醫學院裡,我們見到了第13具遺體,并且目睹了法醫從遺體身上分離出一小部分肌肉組織和骨骼用于DNA檢測。

當晚,我們攜帶DNA樣本從清邁飛往昆明,在昆明機場将DNA樣本交給早已等候多時的雲南警方。第二天一大早,從熬得雙眼通紅的雲南警方工作人員處得知,船上發現的遺體果然就是下落不明的第13名船員。至此,13名遇難船員遺體全部得到最終确認。

2個月後,2012年春節前不久,事件善後工作告一段落,13名遇難者遺體全部入土為安。7個月後,在中、泰、老、緬四國警方合作下,湄公河慘案幕後主使被押回中國。

從曼谷飛往北京的那晚,坐在夜航班機上,我思緒萬千。就像我的領導所言,從事領事保護工作的外交官,就要“上得了廳堂,下得了牢房”,“進得了宴會廳,見得了停屍房”。對我而言,這次工作組之行是一次難得的曆練,但遠遠不是終點,今後還必将面對更多挑戰和考驗。

本文節選自《外交官在行動》

【原文作者】:梅皓時任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幹部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宋彥霖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圖片編輯:笪曦

來源:作者:領事直通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