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80年代波蘭平頭卡車

80年代波蘭平頭卡車

汽車 更新时间:2025-02-03 21:09:09

80年代波蘭平頭卡車?環保,本來就是發達國家用來遏制發展中國家的工具,現在套在自己脖子上了,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80年代波蘭平頭卡車?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80年代波蘭平頭卡車(電車燃油車之争)1

80年代波蘭平頭卡車

環保,本來就是發達國家用來遏制發展中國家的工具,現在套在自己脖子上了。

電動車相對于燃油車并不環保:前幾天看了個數據,一輛54kw的電動車相比于每百公裡耗油5升的燃油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需要十幾萬公裡的行駛裡程才能追平,似乎還得滿足我們的煤電占比不增加的條件,不然永遠追不上。

主要是電動車的制造過程更不環保,我們的主體是煤電。這還沒在比較電池生産制造及報廢後的重金屬污染!

電動車的環保隻是對使用環境的環保,不考慮重金屬污染,隻考慮二氧化碳排放,總體排放不環保!

看到大家争論燃油車和電動車的能耗和效率問題,我把一些數據分享給大家 。

汽油車: 内燃機效率約為:20% 。百公裡油耗:10升,約相當于消耗标準煤:15千克,燃油市場價約100元。

電動汽車: 電動機效率約為:90%。百公裡電耗:約10kwh,按燃煤發電計算,約需要消耗标準煤:3千克,充電市場價約10元。

前幾天看了個數據,誰的數據,請貼下出處。這種支撐全文的論據請拿出确切的數據來。我們不能學習某世界第一大國,先讓手下某九流小報登個瞎編的報告,然後大報引用之後就成了真理。

直覺這個數據不可信。百公裡5升的車大概是1.0或者1.2的,拿高爾夫1.2T來說整車重大概1200公斤。55KW電動車長安奔奔E-Star國民版,整車1150公斤。重量基本一樣,怎麼說服大家認為這兩者制造過程中的碳排放相差如此巨大?

文章嗎,前兩天看到的,我不習慣收藏,信不信的由你們。估計就是翻出來,看你們這“态度”先行的架勢,也沒什麼用。

但是,你在這比重量,倒是角度挺清奇:锂的提取,電池的制造,我估計不能按同等重量的普通金屬來對比吧:這方面雖然我不懂,但手機電池的價格在那呢,難道你也拿個鐵塊子來對比,制造成本有一部分也是能耗吧?

實際上有個很簡單的方式來比對:為什麼同檔次的汽車,總得要多賣幾萬元錢?單單就是電池車的廠家,心比較黑嗎?

锂的提取怎麼就不能和鋼鐵冶煉比碳排放呢?都是金屬冶煉,我就不信同等重量,這碳排放能多出幾百倍?

而且一輛車用的锂,占比很低,總量依然上不去。這個碳排放怎麼算出來的?

至于價格,這就更是個笑話了, 價格高的碳排放就高?最高規格的芯片比黃金貴多了,芯片制造的碳排放也比黃金冶煉的碳排放高得多?

锂的冶煉方法1、過濾法2、真空蒸餾法3、高真空分餾法4、吸氣法。

哪個也說不上比高爐煉鐵的碳排放有數量級的差距。至于能耗,燒煤燒油加熱就沒有碳排放了?

你從哪得到的觀點是賣的貴就等于碳排放高?這個世界上恰好是相反的,多數價格高的東西碳排放更低。比如驢包,很環保,很貴,碳排放基本為零,千萬不要拿鐵塊和驢包比碳排放。

嗯,我發現用電車的都有個奇妙的想法:不知道電是哪裡來的,不知道燃油裡的稅費占比近一半:似乎電是天上掉下來的,輸送也沒有損耗;理所當然的不需交養路費,似乎汽車隻要用了電池,就在天上飛不會對公路路面造成損耗似的;也不需交各種稅費,我們限制基本生活電價,就應該優惠延伸到大宗消費品上似的。 我是真的不知道說什麼才好!

首先稅費不到40%,其次你居然以為電費不含稅? 養路費一升0.2元,0.2%也值得你特别強調。

既然都是火力發電,污染嚴重,你為什麼還用電燈手機空調洗衣機?

話說西北荒漠面積較多、日照、風力資源豐富的地區,大力發展太陽能、風力發電,并用于本地區電動汽車,是一個比較好的能源循環模式。

就環保來說,混動肯定是減排的。純電動車是否減排,不同的論證方法得出的結論也有矛盾。但有一點是确定的,為了我們的能源安全(實現能源獨立)、為了配合實現能源轉型(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發展純電車是必由之路。

一般地,汽車内燃發動機熱效率大約在35%左右,而一般火力發電機組轉換效率也是在35%左右,這兩者就已經持平了。

新能源汽車的電機效率在70-90%,再加上輸電線損、充電損耗,目前的新能源汽車肯定不如直接燃油汽車能源利用效率高。

所謂環保,無非是你在享受天空藍的時候,電廠排出的二氧化碳飄蕩在大草原的上空。

有資料顯示,燃煤電廠排放二氧化碳占全國碳排放的90%。用新能源汽車隻是把環境脆弱的城市的碳排放轉移到了相對承載能力強的鄉村、草原或者是城市郊區而已。

所以,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是新能源發電。 所謂内燃機的效率20%是哪年的數據?濰柴的新車用柴油機的熱效率超過50%呢。

但是也在拆火電廠啊,好幾個地方已經上小型核反應堆項目了,這個的熱效率和成本内燃機比不了了。

一個要注意的是汽油是經過石化工業處理的工業制成品,而煤不是。汽油和原煤在價值上就有巨大的差距。 更不要說鍋爐的熱效率一直保持在峰值,而汽車發動機的實際平均熱效率實在是感人,再加上機械傳動系統這個弟弟。造成了油電增程居然比油車還省。

所謂“汽車内燃發動機熱效率大約在35%左右”有個前提:最佳工況! 什麼是最佳工況?對乘用車而言就是發動機運轉在2000-2500RPM下的勻速巡航,可見車用内燃機在95%的時間裡都無法工作在最佳工況範圍内……

那個35%的效率就是個傳統車企自娛自樂的安慰劑,真實的綜合燃油效率能有10%就燒高香了。

還有,一個要注意的汽油是經過石化工業處理的工業制成品,而煤不是。汽油和原煤在價值上就有巨大的差距。

電還有相當部分是由風能,水能,核能等發出來的!這樣比的話,電的能量利用率絕對高

不管是不是核能,發展清潔電力是必須的,用燃煤燃油發電的電動汽車顯然不合适。

用燃煤燃油發電的電動車也是一大進步。大型火力發電廠可以脫硫固氮,收集二氧化碳,小型化的車用燃油機做不到,所以說電動車不環保根本是詭辯,不值一駁。

現在的電車燃油車之争給我強烈的既視感,作為前柯達員工,我想起了20年前的膠卷相機與數碼相機之争。

具體經過和結果就沒必要重複了,我想跟大家分享個小事情,就是在21世紀初,面臨剛剛開始起步的數碼相機,作為全球最大膠卷制造商,柯達做了什麼。

當時柯達高層分析,數碼相機确實有很多優勢,但是當時傻瓜自動膠卷相機對普通家庭仍是一項資産,我清楚記得我家那個還是1000多買的,2000年左右1000塊可不是一筆小數字,所以判斷大部分家庭不會立即抛棄膠卷相機轉向數碼相機。

據此分析龐大的膠卷相機保有量會帶來持續的膠卷消費,而柯達的應對措施是想辦法提高膠卷相機保有量,然後推出了買四個膠卷贈一個相機的套餐,因該說還是相當下本的。

那個贈品相機雖然是手動的塑料外殼,但是鏡頭采用的是施耐德,白天成像效果相當不錯,然後兩年還是多久賣了上千萬套,柯達公司據此判斷增加了上千萬的傳統相機保有量,膠卷可以延壽若幹年。

結果如何不問可知,事實上大部分人連那四個膠卷都沒用完就把那個贈品相機扔了,我們家那個1000多買的膠卷相機很快就成了孩子玩具。

回到電車問題,現有的電車肯定存在各種問題,但是燃油車支持者千萬不要過于樂觀,要知道膠卷相機除了扔掉或者當孩子玩具是沒有其他渠道處理的,而燃油車賣二手車是很方便的,因此一旦某個節點或者技術突破,更換起來恐怕要比相機的數碼化更快。

但是,整體的電力系統,我們可以進行調控規劃,清潔能源的建設也在穩步進行和發展中,而油車卻是沒法更改的,就算穩定氫聚變,也不能生産石油吧,也不能給每個人的車裝一台巨變發動機。

電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油是屬于傳統化石能源,前者淘汰後者本就是必然的,即便沒有政策扶持,也隻是時間早晚而已,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

你真逗,電哪裡來的?用電不是因為經濟,而是方便。沒有電,當然就得點油燈,就沒有電影電視電話,但電動車和汽車則不同。 取代化石能源的不是電,它們是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關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