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孟姜女簡介及傳說

孟姜女簡介及傳說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17:11:05

孟姜女簡介及傳說?說起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那可謂是曆史悠久、耳熟能詳,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孟姜女簡介及傳說?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孟姜女簡介及傳說(春秋時期的孟姜女是怎麼跑到秦朝去哭倒長城的)1

孟姜女簡介及傳說

孟姜女的故事

說起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那可謂是曆史悠久、耳熟能詳。

大概的故事内容呢說的是在秦朝的時候,有一個叫孟姜女的美麗善良的姑娘。有一天正在自家院子裡做家務,突然發現葡萄架下面藏了一個人,吓了她一跳,正當孟姜女要叫喊時,隻見那人連連擺手,懇求孟姜女不要叫喊,救救他。那人說他叫範喜良,是逃難來的。因為秦始皇為了修建長城,正在到處抓壯丁,他聽說被抓去的人很多都已經餓死、累死了,他不想被抓去修長城,就逃到了這裡,希望孟姜女能救救他,不要告官。

孟姜女救了範喜良後,見他知書達理、眉清目秀,就對範喜良産生了愛慕之心,而範喜良也喜歡上了孟姜女。他們倆兩情相悅、心心相印,在征得父母同意後,就準備結為夫妻。

成親那天,孟家張燈結彩,賓客滿座,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漸漸散去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聽見雞飛狗叫的聲音,随後闖進來一隊惡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說,就用鐵鍊将範喜良一鎖,抓到長城去做苦工了。

孟姜女好端端的一場喜事,第一天丈夫就被抓走了,她是憤恨交加,無奈隻能在家日夜思念丈夫。突然有一天,孟姜女想與其在家幹等着着急,還不如去長城找自己的丈夫呢。

孟姜女的故事

于是孟姜女收拾行裝,跋山涉水,一路上不知道經曆了多少風霜雨雪和艱難險阻,也沒有喊過苦掉過眼淚。終于憑着自己頑強的毅力和對丈夫的思念來到了長城。孟姜女一個工地一個工地的找自己的丈夫範喜良,卻始終不見蹤影。

當看到有一隊民工正要上工時,孟姜女就上前詢問他們那兒有沒有範喜良這個人,一個民工說有這麼個人,是個新來的。孟姜女聽到後,甭提多開心了,但随後民工的話讓她如同晴天霹靂,民工說範喜良已經死了,并且屍首都已經填了城牆角了。

孟姜女聽到這個噩耗之後,一陣傷心和委屈,于是大哭起來,這一哭就是三天三夜,哭的是昏天黑地。上天似乎是受到了感知,這時天越來越沉、越來越暗,風也越刮越猛烈,突然嘩啦一聲,一段城牆倒塌了,露出來的正是孟姜女的丈夫範喜良的屍首。孟姜女終于見到了自己的丈夫,不過她的丈夫再也見不到她了。

這個故事實際上還有很多其他的版本,但是最根本的哭長城和為什麼哭長城都沒有變,唯一不一樣的就是孟姜女的出身。有的版本說孟姜女是孟姓和姜姓官員在一起退隐的路上共同撿的一個小女孩,起名孟姜女。還有的版本說的是孟姓老漢種的葫蘆藤爬到了姜姓老漢院子裡,姜姓老漢将藤上結的葫蘆劈開,裡面有一個小女孩。孟老漢和姜老漢為了小女孩争執不下,最後在衆人調解下,小女孩屬于兩家共同所有,取名孟姜女。這個版本将孟姜女活脫脫說成了葫蘆娃,難道是為了配合她哭倒長城的神力?

孟姜女

名字的由來

為了塑造這個故事,孟姜女的出身和名字的起源總是各種各樣,我們就從這個名字談起,說說孟姜女哭長城這個故事的由來與發展。

按照《康熙字典》的解釋,孟字是“長”的意思,“嫡長曰伯,庶長曰孟”。就是正妻生的長子叫伯,偏房或小妾生的如果是長子就叫孟。比如伯、仲、叔、季或孟、仲、叔、季,就是指伯或孟為長,仲為次,叔為三,季為四或最小。就像春秋時期魯國發生三桓之亂的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

《康熙字典》對姜字的解釋是:“神農居姜水,以為姓,後為齊、甫、申、呂、紀、許、向、芮等的姓氏”。也就是姜姓源于姜水(現寶雞清姜河一帶),姜姓後來分化出多個姓氏,尤其以齊地(現山東中北部和河北東南部)為主。

這麼看的話,按照《康熙字典》的理解,孟姜女應該是山東某地姜姓大戶人家的庶長女,因為古時候隻有有地位的人家女孩子才會有名字,所以這應該是孟姜女名字的由來。

貞女祠

故事的起源與發展

孟姜女故事最早的原型是來源于《左傳》。根據《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記載:

莒子親鼓之,從而伐之,獲杞梁。莒人行成。齊侯歸,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辭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猶有先人之敝廬在,下妾不得與郊吊!”齊侯吊諸其室。

這段記載說的是公元前549年的春秋末期,齊莊公攻打莒國,杞梁、華周擔任先鋒,結果杞梁戰死了。戰争結束後,齊莊公率軍帶着杞梁的屍體回國都臨淄,在郊外遇到迎接丈夫靈柩的杞梁之妻,便向她吊唁。杞梁之妻認為如果丈夫有罪就不必吊唁,如果丈夫無罪就不應該在郊外接受吊唁,便回絕了齊莊公的郊外吊唁。于是齊莊公就親自到杞梁家中做了吊唁。

此時這個故事還看不出和孟姜女有什麼聯系,更不用說哭長城了。唯一相似的就是都是丈夫去世了,而且可以看出杞梁之妻是一個遵守禮法,雖然悲痛但是以禮處事,思緒清晰的一個人。

杞梁之妻

大約過了兩百年到了戰國中期,有一本叫《檀弓》的書,記載了孔子弟子儒家代表人物曾子的一段話:

哀公使人吊蒉尚,遇諸道,辟于路,畫宮而受吊焉。

曾子曰:“蒉尚不如杞梁之妻之知禮也!齊莊公襲莒于奪(奪即隧),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莊公使人吊之。對曰:‘君之臣不免于罪,則将肆諸市朝而妻妾執。君之臣免于罪,則有先人之敝廬在,君無所辱命。’”

這段話和《左傳》的記載沒什麼大的不同,隻是加了一句“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不同之處就在于“哭之哀”。這可是關鍵,以後所有關于孟姜女的故事都是從“哭之哀”這三個字發展而來的。

在《檀弓》之後的《孟子》一書中對杞梁妻一事的記載是借淳于髡之口:

淳于髡曰:“昔者王豹處于淇而河西善讴,緜駒處于高唐而齊右善歌,華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有諸内,必形諸外。為其事而無其功者,髡未嘗睹之也。”

這時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杞梁之妻的善于哭已經變成了齊國的風俗,齊國歌曲的哭調已經形成了當時的風氣。這在《淮南子•覽冥訓》中也有記載:

雍門予以哭見于孟嘗君。已而陳辭通意,撫心發聲,孟嘗君為之增欷欤唈,流涕狼戾不可止。

戰國時期齊國人善唱哭調是因為這一時期出了一批善唱哭調的歌曲家,借杞梁之妻的故事中哀哭一段形成了一股流行之風。

孟姜女祠

杞梁之妻的故事中哭的元素有了,到了西漢這個故事中又加了“崩城”的元素。第一次提到“崩城”的人是劉向。他在他的小說集《說苑》裡有兩段記載:

杞梁、華舟,進鬥,殺二十七人而死。其妻聞之而哭,城為之阤,而陽為之崩。-《立節篇》

昔華舟、杞梁戰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為之崩,城為之阤。-《善說篇》

劉向的《列女傳》裡對杞梁之妻哭崩城的記載更為詳細:

杞粱之妻無子,内外皆無五屬之親。既無所歸,乃就(一本作“枕”)其夫之屍于城下而哭之。内誠感人,道路過者莫不為之揮涕。十日(一本作七日)而城為之崩。

杞梁之妻“哭崩城”的說法實際上是當時民間流行的一種說法,劉向隻是将這個說法引用到自己的小說中去。可見當時人們的想象力還是很豐富的,他們總是将故事的發展想象成自己所想的那樣。隻是現在所說的城還是指一般的城牆,而不是指長城。

然而具體是哪兒的城牆從西漢到南北朝一直說法不一,西晉的崔豹在《古今注》中說的是杞都城,而北魏的郦道元在他的《水經注》中卻說的是莒城。不過不管怎麼說這個故事還是發生在春秋時期,發生在當時的齊國。結果到了唐朝,故事的發生時間就變成了秦朝,地點也變成了長城。

長城

有這種轉變是因為當時唐朝的時勢環境。從唐太宗到唐高宗再到唐玄宗,唐朝不斷的對外用兵,征伐高麗、新羅、吐蕃、突厥,又在邊境設置節度使,士兵墾荒種田、防禦外患,常年在外,不得回家。家裡的妻子們思念丈夫,牽挂着在邊關的丈夫,主要邊關是在長城一帶的邊關。

長城對于當時的國家和民族而言是一種屏障,是安全的保障,但是對于普通婦女而言,她們境界沒那麼高,那是怨憤的地方,是阻隔她們夫妻團聚的地方。那是誰造了長城呢?秦始皇。誰為了丈夫的慘死哭倒了城牆呢?杞梁之妻。所以這兩件事情大家一發揮聯想就合二為一了,變成杞梁之妻哭倒長城了。

繼續發揮想象,杞梁之妻為什麼哭長城,因為自己的丈夫慘死在了長城。為什麼慘死在長城,因為修建長城累死的,也有可能是餓死的,總之就是很凄慘。這樣大家把對丈夫的思念,對長城的怨氣,就借着杞梁之妻哭倒長城發洩了出來。

到這時為止,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基本上已經形成了,而且這是唐朝以後一緻的說法,唯一一點就是要将杞梁之妻換成孟姜女,這就要古人繼續發揮想象了。

修建長城

北宋時期,在一本叫《孟子疏》的書裡第一次提到了“孟姜”哭倒城牆:

或雲,齊莊公襲莒,逐而死。其妻孟姜向城而哭,城為之崩。

杞梁之妻的事情說的是齊國的事情,齊國多是姜姓。周朝的時候婦女的名字一般都是把姓放在後面,前面冠以排名或谥号,所以“孟姜”其實是一類人的稱呼,類似于現在的姜大小姐,那稱杞梁之妻為孟姜也是符合當時的稱呼的。并且為了故事叙述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将杞梁改名為諧音喜良,再加上姓字“範”或“萬”,那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總結

至此春秋時期齊國杞梁之妻的故事終于演變成為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了,這既反映出了古代人們不同時期不同的心裡精神需求,也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