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強詞奪理,還是辯論技巧?
我:《北冥有魚》應該是展現了莊子的口才啊,出口成章,引經據典,還能形象生動,用字還少。一段話讓我們琢磨了半天。
今天我們來學第二篇的課文,這篇課文,展現他的口才或者說辯才,我覺得十分貼切。
要知道,在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比較喜歡論辯,或者叫辯論。用各自的觀點來試圖說服别人。雖然彼此不服,但是為我們留下了百花齊放的各式言論。
學生:互相擡杠嗎?
我:這個詞不準确,擡杠也要擡得有理有據才行。應該說是辯論。隻不過這個辯論很有趣兒。
學生:我先看看。
我看基本上能懂,莊子其實就是在詭辯。但是也不能說不無道理。
我:哦?你能看懂,那我就不講了。你試着把每句話搞清楚。
學生:
莊子與惠子遊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鲦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1. 濠[háo]梁:濠水上的橋。濠,水名,在今安徽鳳陽。
2. 鲦[tiáo]魚:古同“鲦”。白鲦魚。
3. 從容:悠閑自得。
4. 是:這。
5. 固不知子矣:固,固然。
6. 子固非魚也:固,本來。
7. 全:完全,完備(是這樣)。
8. 循其本:追溯話題本原。循,追溯。其,話題。本,本源。
9. 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你說“你那知道魚的快樂”的話。
10. 安:疑問代詞。怎麼,哪裡。
11.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12.梁:橋。
13.既:已經。
14.已:已經。
15.安:怎麼(前者) 哪裡(後者)。
莊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上的橋上遊玩。莊子說:“鲦魚在濠水中遊得多麼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說:“你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魚的快樂);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莊子說:“請追溯話題本源。你說‘你哪裡知道魚快樂’的話,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問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橋上知道的。”
翻譯完了,我還是有點兒不明白。到底詭辯在什麼地方?
我:哈哈,其實竅要就在“安知”這裡。惠子其實你想問:你怎麼會知道魚快樂。莊子偷換概念,變成了在哪裡知道魚快樂。這一換,就确定了惠子承認了他知道魚快樂,隻是想知道在哪兒知道的。所以莊子回答說:我在濠梁的橋上知道的啊。
學生:哈哈哈,我也明白了。莊子實在是沒法解釋我不是魚的問題,巧妙地借用了惠子的話,轉換概念,又回擊了他。
但是這段寓言,也真是有點兒意會而不能言傳,畢竟人不是魚,魚是否有快樂的概念呢?這個就很藝術,很朦胧了。他其實想說的是魚自由自在,現在的我認為它們就是快樂的。
我:是的,辯論的雙方都緊扣主題,但辯論者的思維截然不同。惠施是從認知的規律上來說,人和魚是兩種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魚的喜怒哀樂。莊周則是從藝術規律上來說,人樂魚亦樂。從認知規律上來說,莊周的人樂魚亦樂的邏輯推理純屬詭辯,但這種詭辯并不使人反感,因為莊周完全是以藝術心态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莊周是把自己的快樂移栽到魚的情緒上,反過來更襯托出莊周的快樂。
學生:哦,我明白了。我要是去個春光明媚的郊外踏青,聽到鳥叫,我說你看鳥兒們多快樂啊?也是這個意思,說明我心情很高興。
我:不錯。所以說,莊子雖然是詭辯,但是不讓人讨厭,還說明了自己的心态和性情。同時也說明了他的主張裡面,自由自在就是快樂的意思。
這個“魚”,就跟變成鲲鵬的魚是兩回事兒了。沒有大小,沒有遠近,隻有單純的快樂。
學生:鲲鵬之餘,志在千裡,志在遠方,就像李白引申出的那首詩一樣,隻要給我機會,我雖年輕,但是一定也是鵬程萬裡,哪怕歇氣的時候,也能有所作為,李白要的是“鲲鵬之大”,而莊子更願意忽略大小,在乎内心的自由自在。
我:正是如此。你已經盡數領悟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