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面上普遍種植的是北蟲草(又名蛹蟲草),種植時主要需注意:
1、選用優質的液體菌種;
2、選擇恰當的培養基配方,滅菌要徹底;
3、接種、養菌時要控溫在18℃内;
4、催草、出草期要注意增氧、增光、補水、通風和變溫。
但如果種植冬蟲夏草就難了,研究了這麼多年,都沒有一種穩定的種植方法。
一、這個蟲子不一般冬蟲夏草由冬蟲夏草菌寄生于高山草甸土中蝠蛾幼蟲,使幼蟲僵化,在适宜條件下,夏季由僵蟲頭端抽生出長棒狀的子座而形成。
所以我們看到的冬蟲夏草分兩截:一截是蟲體,一截是子座。
3、溫濕度有嚴格要求。蝠蛾耐低溫怕高溫,适宜在15-19℃的環境中生長;最适宜相對濕度75-85%,土壤含水量40-45%。
二、接種成功率低根據重慶中藥研究院的研究結果表明,冬蟲夏草菌侵入蝠蛾幼蟲的主要途徑是經過口腔取食,随食物進入消化道,再經消化道内壁進入血腔。
菌絲體在血腔中發育,交結為菌核,菌核萌發産生子座,最終有可能,注意,是有可能形成冬蟲夏草。
三、接種侵染是一回事,能不能長出來又是另一回事通過研究人員的不懈努力,發現最适于菌絲體侵染的,是3-4齡幼蟲,冬蟲夏草菌侵染寄主幼蟲的全過程,需要50天至半年的時間,可使寄主感染率達90%以上。
這個時間跨度很大,其中尚有一些因素沒有明确,有關冬蟲夏草菌侵入寄主幼蟲的詳細過程尚在研究中。
北蟲草的養菌和出草都需要注意增氧、增光、補水、通風和變溫,冬蟲夏草更為稀有,影響它出草的因素隻多不少,高原的環境想要完全模拟也不太現實,出草率無法控制,失敗是很正常的。
冬蟲夏草因為其優秀的藥用價值被過度采挖,生态環境惡化,天然資源日益枯竭,目前市場上已經有人工栽培的蟲草混在野生蟲草中銷售了。
但目前的人工栽培尚未完全取得成功。
究其原因是由于人們對冬蟲夏草菌在侵染宿主過程中的真菌緻病性、高海拔生态環境适應性及其背後的遺傳基礎認識不足。
最近的《Science》中有一篇關于蟲草的論文,中美研究人員确定了冬蟲夏草的參考基因組圖譜,為從基因組水平上解析冬蟲夏草菌的真菌緻病性、高海拔生态适應及其群體遺傳學等研究夯實了基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