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糞火鍋
牛糞火鍋(cow-dung hotpot)是貴州省黔東南和廣西西南地區的苗族、侗族美食,也叫牛癟火鍋,為貴州黔東南地區待客上品,有健胃助消化的功效。
菜品特色
火鍋底料在未煮之前,聞着有股淡淡的腐草味,随後将牛肉牛雜倒入火鍋中,就像重慶人吃湯鍋一樣,但是在煮的時候有一點牛糞味。吃起有一股藥味還有一點苦。雖然可以自己調制蘸碟,但還是壓不住那個味,湯底裡加入了石菖蒲和藿香川芎等香料,會越吃越香。[1]
做法
在宰殺前用上等的青草加中草藥材喂飽牛,宰殺後把牛胃及小腸裡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拿出來,擠出其中液體,加入牛膽汁及佐料放入鍋内文火慢熬後食用。
傳說故事
很久以前,一位貴州人經常腹瀉,肚痛,四處求醫藥吃了不少卻不見效,他見牛羊吃百草身體健壯,便試吃牛癟,吃了幾次,腹瀉就好了。事情傳開之後,大家就開始效仿,并逐漸完善制作工藝,不斷添加香料。從此,這種飲食習慣代代相傳,每逢過年過節,都殺牛羊吃癟,并且作為款待賓客的佳肴。
火鍋材料牛癟
專家揭秘
“牛癟”實則是胃液
中國烹饪大師、貴州省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黔菜專家吳茂钊稱,牛是反刍動物,反刍就是我們所說的倒嚼,牛在進食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會将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裡再次咀嚼,“牛一般吃青草,大部分未經充分咀嚼就吞咽,進入我們所稱的“蜂窩肚”,在食物經逆嘔重新回到口腔裡面就會混雜唾液和胃液,當地人又稱作‘百草湯’”。
他還稱,“牛癟火鍋”是黔東南地區非常奇特的一種食品,不少外地人難以接受,實際是衛生、科學、可口的菜肴。所謂的“牛癟”并不是牛身上某一個部位,而是取的牛的食道和“蜂窩肚”之間,那些未完全消化物中所提取的液體,然後混合一些新鮮山野香料進行烹饪,因為口感獨特,在黔東南地區還是比較常見,“烹制好的牛癟呈黃綠色,入口較苦,食入過多的話很多人都不适應”。
牛癟是黔東南黎平縣的特色菜,味微苦、辣,具有“百草藥”之稱,食之讓人回味。
工具/原料
more
方法/步驟
1/9分步閱讀
牛肉、牛内髒,洗淨切細,裝盆裡。
2/9
生姜大蒜洗淨切細待用。
3/9
切細的牛肉加入木姜油、香油、生抽、鹽,拌勻待用。
4/9
蘿蔔青菜洗淨切絲,待用。
5/9
紅辣椒用炭火燒焦[不能燒糊],切段待用。
6/9
取牛胃、腸子裡未完全消化的牛糞加水在鍋裡煮開後舀出,用紗布袋過濾。
7/9
将過濾好的湯汁倒入鍋中,加入燒好的辣椒、鹽、棰油子、五香,繼續煮開。
8/9
将煮好的湯汁盛到另一個鍋裡,放在裝有炭火的爐竈上,放入一部分牛肉,就可以了。
9/9
吃的時候可以邊吃邊加入牛肉和蘿蔔、青菜。
注意事項
牛肉和青菜可以邊吃邊加,能吃多少就加多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