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球洗手日,旨在呼籲大家重視洗手這件“小事”,加強衛生意識。
人們常說病從口入。實際上,手才是病菌傳播的重要媒介。
研究表明,一隻手上大約有40多萬個細菌,而指甲縫更是細菌藏身的絕佳場所,一個指甲縫裡就可藏有很多個細菌。
這些細菌平時就跟着你的雙手到處旅行!在你摳鼻子、揉眼睛、拿食物的時候,手上的病菌就會乘虛而入。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有350萬五歲以下兒童死于腹瀉和肺炎。
如果認真洗手,就可以減少大約一半的腹瀉性疾病和四分之一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而且用水和肥皂洗手,還能有效預防皮膚感染、眼部感染、寄生蟲病和流感。
洗手是最簡單、最經濟的疾病預防手段,但很多人都沒有掌握。《全國居民洗手狀況白皮書》顯示,我國居民正确洗手率僅為4%。
這樣洗手都不合格!
1、盆水洗手
乍一看是在洗手,實際上所有的污物都在水裡, 洗來洗去手還是髒的。甚至多人合用一盆水,那交叉污染就更嚴重了。
2、濕紙巾代替洗手
飯前飯後用濕紙巾擦一擦,既簡單又省事。但不少濕紙巾含有丙二醇等低毒性化學溶劑,長期使用可能導緻有毒物質進入人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3、不用肥皂或洗手液
隻用清水也就洗掉表面的灰塵,是洗不掉細菌的,充其量是象征性的意思一下,完全達不到清潔的目的。
4、洗手速戰速決
有的人雖然用了洗手液,但揉搓幾下就結束了。時間短、揉搓次數少,也起不到除菌作用。
5、洗手越久越好、越勤越好
都說“過猶不及”,清洗時間過長、次數過多,就會對手部皮膚造成損傷,更容易受到細菌感染!
6、衣服擦幹、烘手機吹幹
衣服上本身就有很多病菌,用衣服擦手,隻會再次污染!而且烘手機也不幹淨。洗手間一般較為濕熱,烘手機容易滋生細菌。幹手時細菌吹到手上,反而加重污染。
何時應該洗手?
想要達到清潔雙手、預防疾病的目的,隻是飯前便後洗手遠遠不夠。但我們又不能太過頻繁地洗手,所以掌握正确洗手時機很重要。
飯前便後
吃藥、塗抹藥物之前
處理垃圾後
幹完活或外出回家後
接觸錢币後
去醫院或接觸病人後
用手阻擋咳嗽或噴嚏後
抱、喂孩子之前,給孩子更換尿布後
接觸過公共物品,如電梯扶手、開關、公共電話後
接觸寵物或寵物糞便後
正确洗手的步驟
流動水下打濕雙手
用肥皂或洗手液充分塗抹雙手
認真揉搓雙手
l 洗手掌——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揉搓
l 洗手背——掌心對手背,手指交錯相互揉搓,然後兩手交替
l 洗指縫——掌心相對,手指交錯沿指縫相互揉搓
l 洗指背——雙手互握揉搓指背,然後兩手交替
l 洗拇指——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揉搓,然後兩手交替
l 洗指尖——指尖并攏在另一手掌中摩擦,然後兩手交替
流水下沖洗雙手
注意事項
在流水下用肥皂、洗手液等清潔用品洗夠20秒,保證充分清洗。
要将飾品全部摘掉,重點清洗指尖指甲指關節及佩戴飾品的部分。
洗手前後注意清潔水龍頭, 洗完及時用幹淨的毛巾、一次性紙巾擦幹,避免二次污染。
洗手不能僅是自我安慰式的敷衍了事,而是從每一次洗手抓起,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好啦~以上就是醫聞速遞給大家帶來的關于如何正确洗手的知識,你學會了嗎?那就轉發給更多朋友看到吧!
醫聞速遞,美好的一天從閱讀一篇有溫度的文章開始,每天都會分享一些實用的醫學内容,期待您的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