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

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3 13:44:43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鄭林欣

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1

1月9日,由浙江科技學院主辦的“新文科背景下設計學專業協同育人國際論壇”召開。

此次論壇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線上會議參與人數1600餘人。來自國内外知名院校的專家學者,圍繞中國設計學科的跨界創新與協同育人等多個議題展開對話與交流。

論壇着眼于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及時回應新時代的新問題、新需求,并恰逢中德建交50周年暨我校與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合作開啟、設計類學生“2 3”聯合培養執行20周年,意義重大。

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2

論壇開幕式上,浙江科技學院副校長單勝道緻歡迎辭。浙江科技學院藝術設計與服裝學院院長、設計學學科帶頭人鄭林欣教授主持儀式。

中國美術學院宋建明、浙江大學孫守遷、雲南藝術學院陳勁松、廣州美術學院陳江、“融”設計圖書館創始人Christoph John、中國傳媒大學吳學夫、鄭州大學王曉予、河北科技大學侯東昱、浙江科技學院鄭林欣、蘇州大學李超德、浙江科技學院俞曉群、哈爾濱工程大學白一、DISCIMUS中德教育研究院胡奚、中央美術學院郝凝輝、浙江理工大學季曉芬、德國柏林科技經濟大學Bianca Koczan、浙江科技學院葉玲紅、同濟大學林家陽等18位教授先後作了主旨報告。與會專家圍繞新文科背景下設計學科的跨界融合與創新、國際合作發展、政産學研協同育人、文化傳承創新等多個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讨。

論壇由浙江科技學院藝術設計與服裝學院、浙江科技學院德語國家研究中心、浙江省首批省級虛拟教研室聯合承辦,并受到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設計分會、浙江省工業設計學會、浙江省藝術學理論學會等單位以及《包裝工程》《工業工程設計》《美術報》等期刊的學術支持。

浙江科技學院表示,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拓展了新文科背景下該校設計學教育改革的視野和思路,同時也深化了設計學科内涵式發展的核心要義。

》》》論壇回顧

上半場

上半場論壇由浙江科技學院藝術設計與服裝學院院長鄭林欣教授主持,由中國美術學院宋建明教授、浙江大學孫守遷教授、雲南藝術學院陳勁松教授、廣州美術學院陳江教授、“融”設計圖書館創始人Christoph John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吳學夫教授、鄭州大學王曉予教授、河北科技大學侯東昱教授、浙江科技學院鄭林欣教授先後作主題報告。

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3

宋建明

主題:《“設計學科”遭遇“新文科”語境之“本”的思考》

宋建明教授認為,在日新月異的數字時代背景下,設計學科的原生态遭遇新的氣象、新的生态。因此,要從兩個基本命題開始探究設計學科之“本”究竟是什麼?即“教”與“學”。“教”包括教學理念、内容、方法、工具、管理和師資結構;“學”包括學習觀念、内容、方法、工具、方式和評價。對于一流專業的建設,宋教授提出,“一流”是一種境界,因心造境,以人為指向,心、境、人構成教學的核心,雙輪驅動構成教育循環,從内心修煉到社會服務、從科技跟蹤到終極關懷,建構以現實問題為導向、解決問題為目标的教育體系。要從古今、中外、品學、藝理等維度培養學生的意識、能力與眼光,在千變萬化中把握萬變不離其宗的“壓艙石”,形成一所名校與時俱進的育人根基。

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4

孫守遷

主題:《數字創意賦能新型服務業的未來》

孫守遷教授圍繞數字創意的發展前沿分析了新文科的未來趨勢。孫教授認為,數字技術正在呈現井噴式增長,我國數字創意産業正面臨着重大的機遇與挑戰。在此背景下,傳統的藝術學科教育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市場的需求,未來學科發展趨勢必然是向着工業化、産業化的方向發展的。他還列舉了國内将文化内容與數字技術深度結合的産業優秀案例,包括AR技術與設計的融合、數字化未來社區建設、數字鄉村平台構建等等,數字創意内容形式呈現多樣化。面對國家需求、産業發展為設計學科建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孫教授提出了新文科專業建設的對策與措施,鼓勵設計學科教師擴展學科視野,為國家培養具備藝術與工科專業能力相結合的新型人才,推動新文科建設向新工科的融合轉型發展。

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5

陳勁松

主題:《新文科背景下藝術類高校“政産學研用”協同育人“五三三”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

陳勁松教授首先對學科培養專業目錄調整征求意見稿進行了分析。他認為,作為一門引領科技與藝術相融合的信息交叉學科,設計學科被推到了新文科建設的前沿,肩負着責無旁貸的發展重任。新文科究竟“新”在何處?新文科建設不僅僅是學科重組、文理交叉,将新技術前景和技術趨勢納入文科訓練,更要做到文史哲不分家,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跨學科學習。陳教授還對2021教育部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的立項情況進行了分析,提出“協同育人”學科建設的核心要素主要分為師資隊伍、高水平科研成果與高層次人才培養三個方面。地方藝術類高校應找準優勢、凝練特色,避免内卷,避免同質化,走差異化發展之路,培養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藝術人才。

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6

陳江

主題:《基于“新文科”背景的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改革與展望》

陳江教授從專業背景曆史沿革、本科教改持續優化、教學體系課程特色、藝科融合模式創新四方面展開研讨,提出了“一體兩翼”的教學發展模式。他認為,在中國高等教育邁入普及化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專業調整的大背景下,技術創新和産業發展更加需要學科融合。今後,大學的基本職能對設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需要培養能夠适應并赢得未來的人,尤其體現在就業力的提升。陳教授強調,高等設計教育改革的手段主要包括:以學生為中心(SE)為指導思想,以産出為導向(OBE)為改革切入口,以反向設計、正向實施為抓手,以多元周期性評價為推動力,建立持續改進(CQI)的有效機制,達成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标定位。

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7

Christoph John

主題:《傳統的未來》

Christoph John作為産業代表對國際市場需求和産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他分享了杭州餘杭區青山鎮“品物流形”這一品牌對中國傳統手工藝的研究心得和創意經驗,例如蟬絲與陶瓷的結合、紙質材料與椅子造型的碰撞等。他認為,創造力不是教育出來的,而是應該釋放出來的。Christoph指出了傳統文化産業的發展趨勢和未來路徑在于,如何将現代化的設計思維與傳統手工藝進行深度融合,以改變傳統的使用方式和材質。以Christoph、張雷為創始人的品物流形和融·圖書館設計團隊把握住國際前沿的藝術設計思維與發展趨勢,緻力于國内傳統文化基礎研究和産業建設,為新文科的未來學科發展帶來了深刻思考,為學科教師把握産業發展方向和學科建設重點帶來了新的靈感。

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8

吳學夫

主題:《新文科建設與國際化設計人才的培養》

吳學夫教授從新文科建設内涵、發展趨勢與定位,當代設計學科的學科範式、學科空間、學科價值觀和思維變革等方面,闡述了當前藝術學學科發展的内外部環境的變化,對中國國情下的新文科建設背景進行了詳細解讀。他提出,要将學科建設與國家需求結合、對标國家标準,始終保持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敏感度,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相融合,并注重用設計思維做設計教育,注重以特色建設來推動設計學科的發展。同時,培養國際化人才應倡導全局觀的設計教育,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新文科創造的多元融合氛圍有利于培養批判性思維,新文科輸出人文素養,賦予創造思維和社會關懷意識。吳教授提出應借助新文科的東風,讓設計學科成為新文科建設中的真正受益者。

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9

王曉予

主題:《實證解讀設計學的專業特色構建》

王曉予教授從新文科建設的語境及意義出發,分析了諸多頂級高校設計學科在新文科建設方面取得的矚目成績,并圍繞地方高校的新文科建設怎麼辦、能做什麼、怎麼做等問題,分享了鄭州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做法、經驗和感受。王教授認為,構建專業特色,要從每一門課做起,落實在每一堂課。目前,專業建設存在教學改革的要求與既有師資的矛盾,實施難度大、客觀條件是最大障礙。鄭州大學美術學院立足中原文化,借鑒融合全國重點美術學院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形成了以“中原美術”優勢特色學科(方向)為主體的綜合性美術學科體系,挖掘傳統優秀文化遺産與開拓創新并重,融彙中原審美文化與美術實踐,不斷擴大在學科領域及社會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10

侯東昱

主題:《新文科建設語境下設計學科教育目标分類的思索》

侯東昱教授從國内外科技與創意結合的前沿案例切入,分析了新文科建設的發展語境、核心理念。她認為,新文科建設的核心在于交叉融通,其最大特點是文理交叉。藝術門類的新文科建設之“新”分為新交叉、新範式、新功能、新路徑四個方面。她還強調了布魯姆教育目标分類學及應用目标分類學的重要性,将課程目标從認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三個層次進行了細緻的分類,将新文科教學質量标準與教育目标分類相結合,進行了課程設置的設計和反思,以實現培養高層次創意人才的總目标,滿足社會和産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侯教授還結合《紡織行業十四五發展綱要》以及《科技、時尚、綠色發展指導意見》,分析了新文科建設語境下教育目标分類在服裝專業中的應用實例。

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11

鄭林欣

主題:《地方院校設計學專業群建設與特色凝練》

鄭林欣教授介紹了浙江科技學院的辦學定位和工作基礎,分析了作為地方院校的發展困境,綜合比較了工科背景的綜合性高校、文科背景的綜合性高校和藝術類院校的發展特點,提出了設計學專業的發展思路與舉措。他指出,地方院校面臨教學資源不足、實驗類教學資源分散,學生視野較窄、創意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較弱,設計教學和創意産業需求脫節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浙江科技學院藝術設計與服裝學院多年來努力構建了面向産業需求、多元國際合作的創意設計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索了資源有效整合、設計類專業協同發展的新機制,形成了項目化雙螺旋驅動的進階式實踐教學課程新體系。他提出,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将進一步延續學校特色,依托國際合作平台,探索“資源共享、專業共生”的設計學專業群生态建構。

下半場

下半場論壇由浙江科技學院藝術設計與服裝學院副院長宋眉教授主持,由蘇州大學李超德、浙江科技學院俞曉群、哈爾濱工程大學白一、DISCIMUS中德教育研究院胡奚、中央美術學院郝凝輝、浙江理工大學季曉芬、德國柏林科技經濟大學Bianca Koczan、浙江科技學院葉玲紅、同濟大學林家陽先後作主題報告。

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12

李超德

主題:《設計學的學科屬性應該回歸設計的真相》

李教授首先抛出問題,即在“新文科”、“新工科”、“新藝科”的背景下,雖然技術問題、大數據、智能化固然重要,但設計學研究在強調科學精神和技術理性基礎上,設計與設計學究竟研究什麼?李教授從設計學的學科屬性入手,認為在過去我們通常認為設計學主要由設計批評、設計史和設計理論等三個主要部分組成。設計學上升為一級學科以後,将設計學一斬三斷分屬為理論、實踐、交叉三個學科,不利于設計學研究的整體認知。李教授認為設計學應該理性地明确其真正的研究内容,構建起“一體兩翼”的研究框架,所謂“一體”就是設計實踐本身,而“兩翼”,則一翼是古代設計理論,另一翼是現代設計前沿理論。廣義設計學、泛技術化、泛藝術化設計的理解,無益于設計學學科的正确評價和學科的良性發展。明确設計學的研究框架,可以正确認識設計學的學科屬性,建立起設計理論與産品設計之間的良性互動。

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13

俞曉群

主題:《新文科背景下服裝設計人才多元協同育人模式創新與實踐》

俞曉群教授首先回顧了浙江科技學院藝術設計與服裝學院服裝設計專業的發展曆史,并指出學院目前已形成了以“服裝與服飾設計”為核心,以紡織品設計、服裝工程、時尚攝影、服裝表演為主要專業方向的服裝專業群。在專業建設方面圍繞模塊化的課程設置、普及化的企業參與、國際化的育人氛圍、項目化的教學以及企業化的實驗實訓等内容,突出該專業群産教融合的應用型特色。在未來,服裝設計專業群将進一步引進企業導師、落實校企合作教學、增強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增強教師教研、科研協同能力,在多元協同的精神下,進一步推動育人模式的創新與實踐,促進産教研合作水平的提升,為社會培養更多符合新時代需求的優秀服裝設計師。

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14

白一

主題:《未來藝術新文科——思索中德藝術設計點滴》

白一教授認為,藝術設計的從業者的思想内涵應該具有一定的高深與寬度,以及深厚的審美能力。設計應該回歸到審美的基本點,在長期的文化積累之後融合其他學科的學科知識和内涵,由此反哺設計學的長遠發展。除此之外,設計師應該具備批判思維的能力,尤其當元宇宙等概念的提出,以及各類新興學科的沖擊之下,設計師乃至設計行業的從業者應該具備足夠的批判精神,在借鑒引入其他學科知識和理論同時,做到“深度設計”與“規劃設計”。而高等學校的育人過程也應該加大跨學科、跨領域的育人探索,加大和落實社會實踐的内容,以此來培養肩負起社會責任和社會擔當的優秀設計師,以此為社會提供更優良的設計作品。

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15

胡奚

主題:《通用設計思維在産品設計思維中的綜合應用》

胡奚博士以德國的通用設計為背景,介紹所謂通用設計思維是為每一個人找到共同解決方案的設計思維,該思維關注并尊重所有人群的性别、社交、經濟和文化的多元性,是一種站在使用者立場,追求最大包容性的設計意識形态。他認為通用設計思維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哲學,涵蓋了人類在各個領域的創新。胡博士指出,在産品設計中的通用設計,就是從産品的多樣化到産品的通用化,盡最大可能面向所有使用者。他以iPhone為例,指出iPhone的設計就是典型的通用設計案例,性别、年齡等細化産品通常考慮的因素在iPhone的設計中并沒有得到體現,以最少的區别化處理減少特殊化設計需求,并在這個基礎上,貫徹節能、環保、節約的時代要求,為地球減輕環境的壓力。在報告中,胡博士還分享了德國高校部分學生作品,介紹通用設計思維是如何在設計教育中得以延伸和發展的。

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16

郝凝輝

主題:《後數字世界的競争策略:智能制造與大規模定制》

郝教授首先強調,在當今社會,數字化已經不是超前的概念,已經成為了某種意義上的标配。在數字化愈發普及的今天,在智能制造領域利用各類技術不僅可以增強預測性的維護,降低維護成本,還可以推動技術的發展。随着AI和3D技術的不斷發展,在生成設計算法的基礎上,便可以進一步豐富設計産品,如NIKE便在運動鞋的生産中運用了這樣的技術,有效提高了運動員的比賽成績。除此之外,智能制造還能進一步地滿足用戶的需求,提出技術方案。郝教授詳細介紹了智能制造 大規模定制的流程,包括跨媒介異構數據庫、特征挖掘、虛拟制造、協同系統等。在大規模定制方面,郝教授認為其具有成本、競争、市場、敏捷、雙赢、價格以及銷售等八個方面的優勢。大規模定制主要從需求特征與産品結構集成化模塊化處理、以産品全生命周期為參考、建立數據庫等角度進行考慮。想要實現産品設計的大規模定制,要明确類别區分和五大原則:模塊獨立性、簡單化、通用性、整體優化、産品确認。企業要實現大規模定制,就應該遵循從标準化定制、服務定制、銷售定制、裝配定制、制造定制、設計定制、完全化定制七個方面的逐步升維的過程。郝教授以用戶定制平台——cmf配置器為例進行了系統剖析。作為設計師,應該思考,是否所有的産品都适合用配置器進行配置,是否cmf配置器為用戶提供的組件越多越好,是否配置器越聰明越好。

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17

季曉芬

主題:《浙江理工大學服裝設計中外合作辦學20年探索與實踐》

季曉芬教授首先回顧了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的辦學曆程,以及與紐約時裝學院20年的合作曆史。随後,季教授詳細介紹了合作辦學中的“4 0”國際合作項目,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該項目将教學活動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後三個階段,從學校、學生、外方等多個角度保障教學質量的穩定提升。在師資團隊建設方面,形成了以服裝為核心,來自于藝術設計、服裝設計以及服裝管理和營銷三個領域的教學隊伍,除此之外還有企業講師團和境外顧問團來豐富教師資源。目前,以該項目為核心,已成功申報1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以及多項省級精品課程,在國家級科研項目方面也屢創佳績。20年以來培養畢業生2888人,一大批優秀畢業生獲得國家級、省部級榮譽,用人單位的好評率也連續3年達到100%。

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18

Bianca Koczan

主題:《中德跨文化背景下的國際設計人才培養價值》

Bianca Koczan 博士介紹了柏林科技經濟大學設計學專業的培養理念,即強調易使用、通用性、可持續性、循環性、系統性、跨學科等。在已被柏林市所采用的垃圾處理中心的學生設計作品中,便通過系統設計思維,合理處理了垃圾處理、垃圾運輸車輛之間的關系,獲得了當地政府的認可。在無性别設計的各類服裝設計中,在龐巴迪火車的外觀設計以及指紋掃描儀、自動發酵裝置、兒童大型積木等案例中,也都可以看到可持續、循環性、使用多樣化以及通用設計的設計理念。Bianca Koczan 博士認為,為了達成這些設計理念,尤其是可持續、循環性的設計原始目标,需要設計師與企業深入溝通,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有可能啟發設計,實現設計的可持續發展。依托于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學生獲得了大量設計學國際獎項。學校注重普遍性和參與性的教學戰略,強調可持續性和可用性的設計方向,培養系統性和循環性的設計思維,融入數字性和模拟性的教學理念,推行多學科交叉的教學方案,鼓勵學生實現“不可能”和創新設計。Bianca博士指出,在研究生教學過程中,必須超越本科教學的層次,體現出研究生階段教學的專業性和深度。

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19

葉玲紅

主題:《守正創新——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建設的協同實踐》

葉玲紅教授首先回顧了浙江科技學院藝術設計與服裝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建設曆程,以及取得的各項榮譽和科研、教學成果。在具體的專業建設方面,她認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對技術能力、傳播學的知識、文化修養乃至教學設施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應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識,如該專業便超前進行了數字化的課程模式改革,早在2006年便率先在課程中導入了三維虛拟表現、動态影像等課程。對于如何把綜合性院校的專業建設做深做強,葉教授則從跨學科的資源整合、多層次的團隊建設、多元化的育人模式等方面進行了回應。最後她還以團隊開發的盲用觸覺識别系統回應了德育育人與設計結合的問題,認為德育與設計的結合應避開作秀而是将設計真正落在實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上千人參會浙科院舉辦)20

林家陽

主題:《智能時代的設計教育》

林家陽教授以“新文科”為背景,梳理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學術界、藝術界對于藝術學科的理解,尤其是在“新文科”的國家戰略背景下,設計類專業如何在學生的選拔制度上拉開與純藝專業的距離,顯示出設計專業的獨特性,唯有正确認識設計學的學科特性和屬性才有可能在“新文科”的建設中真正進行學科的改革和發展。林教授以台州地區的台繡為例,回顧了這一工藝自清末因商業氛圍的改變而發生的深刻變化,并在此基礎上分享了國内外的一些運用新科技、新工藝的設計作品,由此認為“新文科”背景下的設計學發展必然需要跨學科的研究、運用與創新。此外,還需要注意與國外的合作與交流,唯有開明、開放才有可能完成“新文科”下設計學改革創新的時代要求。同時,林教授強調,智能時代的教師隊伍需要彙聚藝術與設計、技術與科學、商學、人文與傳播的多方面人才,應用型大學需要構架合理産學模式,做好頂層設計。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來源:原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