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生活條件不斷提升,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的健康問題,以及如何養生。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随着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養生,而有關養生的創業也是越來越多。因此人們常常被一些所謂的“養生常識”搞的有些暈頭轉向,不知道應該遵循哪種養生方式才是對的。今天,就告訴大家哪些所謂的“健康知識”是不正确的。
誤區一:多吃補品能延年益壽
随着人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和對保健的日益重視,保健品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許多朋友甚至把它奉為“治病、無病養生”的神壇。但需要明白的是,正規的保健品在适當的使用前提下,是可以起到補充身體和預防疾病的一定輔助作用,但它并不是藥物,也不能代替藥物,不能治病,也不能挽救生命!
而且,如今市場上的保健品質量參差不齊。那些不合格的保健品或不當的滋補方法是對健康不利的。并且,如今市場上許多所謂的“抗癌中藥”或“抗癌食品”,其實都沒有經過實驗和臨床實踐的證明。
誤區二:憑感覺買補品食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參、鹿茸、靈芝等高檔滋補品以及一些保健品已經走進了老百姓的家。但如今不少人應該發現,越來越多的人,甚至是年紀輕輕的人都出現了像高血脂、高血糖和高尿酸等症狀。而這些疾病的發生與日常的飲食有着密切的關系。如果這些人再經常食用像人參、鹿茸和靈芝等滋補品,隻會讓身體更糟。要知道補藥也是藥。因此在食用一些滋補品是,最好還是聽從醫生的建議。
誤區三:認為多吃粗糧好
對于現代生活經常吃細糧的人來說,吃一些粗糧确實有益健康,可以補充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然而,不要以為吃粗糧好就多吃,因為食用過多的粗糧可能會阻礙身體的消化和吸收。尤其是老年人,消化系統的能力下降,吃太多粗糧反而會“傷身體”。因此也是建議日常中将粗糧和細糧搭配着吃,才最有利于身體健康。
誤區四:不能吃蛋黃
有一種由來已久的說法是“雞蛋一天隻能吃一個,如果吃得太多,身體就無法吸收,這會導緻膽固醇攝入過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事實上,這種說法完全沒有科學依據。首先,雞蛋的營養成分非常好,富含優質蛋白質和多種微量元素,對健康有很大的好處。而且雞蛋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約為人體每日需求量的十分之一,遠遠沒有超标,因此就算吃兩三個,也不存在“吃多了”的問題。
誤區五:晨練越早越好
許多老人都有早起鍛煉的習慣,但其實對于早期鍛煉,有專家表示,早期鍛煉可被視為“健康殺手”,因為早晨的時候二氧化碳濃度也比較高,空氣質量差,此時鍛煉是不利于健康的,而且早晨運動也很容易誘發血管痙攣,嚴重了還可能會導緻中風。因為人體在經過一晚的休眠後,身體的得不到水分的補充,因此血液粘度相對較高。
因此早晨,血壓也處于一天中的高峰。此時,運動特别容易引發突發性心腦血管疾病。而且早起的時候人體四肢相對比較僵硬,這時候運動也很容易出現摔倒、擦傷和扭傷身體等狀況。因此也是建議有晨練習慣的人,時間最好能控制在9點左右。
誤區六:補鈣越多越好
補鈣的觀念在我國人民心中可以說是根深蒂固。很多老年人也認為鈣的添加量越多,吸收的就越多,骨骼就越強壯,所以經常會吃很多鈣片。其實對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建議每天攝入1000毫克鈣。過量補鈣不僅會強健骨骼,而且可能危害健康。當血清鈣水平達到或超過了110毫克/升時,就可能引發“高血鈣症”。當血鈣水平超過120毫克/升時,就會導緻腎髒的吸收能力達到極限,就可能會引起“高尿鈣”的出現,甚至引起腎功能、血管及軟組織鈣化和腎結石等情況出現。
誤區七:蛋白粉能增強免疫力
很多人都吃過蛋白粉,認為它能補充人體蛋白質,增強自身免疫力。其實并不是這樣的,人體的免疫系統龐大而複雜,需要每日均衡的營養來補充,而不是單一的食物。許多免疫物質需要多種營養物質的協同參與才能發揮作用,光靠蛋白質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吃得不好,隻靠蛋白粉,很容易缺乏其他營養,反而會降低免疫力。此外,如今絕大多數人并沒有蛋白質缺乏的問題,正常飲食人群根本不需要額外補充。
版權聲明:圖文無關,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