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經過隋及初唐的過渡時期,在唐代迎來了全面的繁榮。随之而産生的就是數量極多的詩人和詩篇。雖然曆朝曆代唐詩都有各種錄本,但要說最全面的當屬清康熙年間編修的《全唐詩》,當時編修的工作人員就曾稱這本書“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
不過随着時代的發展,經過很多文學工作者的研究,慢慢的對于《全唐詩》卻有了一些别的聲音。《全唐詩》中的一些詩篇不僅受到質疑,還有人建議再版時将這些詩從中删除。就像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經典七絕,就屬于被質疑的行列。
《題龍陽縣青草湖》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多。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這首詩是一位名唐珙,字溫如的詩人所寫。在一個秋夜,他輾轉漂泊到龍陽縣(今湖南漢壽)與洞庭湖相連的青草湖,見眼前的湖景和夜空,于是便提筆寫下了這首詩。
這首詩起首兩句既有對所見之景的描寫,同時也結合了曆史典故。眼前廣闊的洞庭湖面,秋風飒飒,吹起陣陣波瀾,似乎便是洞庭湖水都被吹老了。在這充滿哀愁的秋夜,隻一晚,便連美麗的湘君似乎都一夜青絲變白發。這兩句中“老”之一字可謂獨具匠心,既有秋日洞庭湖面對比春日碧水藍天的渺茫,也有詩人對于自己遲暮的感歎。而後一句更是将這種感歎進一步升華,便連湘君也難抵這蕭瑟秋景。洞庭水本是死物,湘君又是傳說中的人物,其實都不會衰老,所以所謂的“吹老”和“白發”,其實歸根結底說的都是詩人自己。這樣的融情于景,可謂渾然天成。
三、四兩句可謂是流傳千古的名句,尤其是“滿船星夢壓星河”一句更是經典中的經典。詩人在客船上,看着這滿眼的蕭瑟秋景,内心的惆怅也是緩緩升騰,于是便一直飲酒,不知不覺間已入夜,月兒高高挂起,此時的詩人已然是醉意朦胧。恍惚間已然忘記水中的夜空星辰都是天上的倒影,隻有清夢充盈滿客船,似乎重重壓在這星河之上。“清夢”本是無形無質,但是在詩人筆下卻賦予了它形體和質量,把幻覺寫得如此真切以至于讓我們在讀這首詩的時候都忘了這本是幻覺,可謂神妙至極。而這樣的描寫,其實也恰恰說明詩人沉醉于醉後的夢境,究其原因,或許正是因為現實的失意和失望實在太多,遣不散的愁緒隻能讓詩人在夢境中貪戀擺脫世俗喧嚣的愉悅。
不管從哪個方面看,這首詩都足夠經典。那麼為什麼還會有人建議再版《全唐詩》時删了它呢?其實究其原因,還真不能說這些人的建議不對。因為這首詩壓根不是唐詩,作者唐溫如并不是唐代人,而是元末詩人。那麼《全唐詩》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錯誤呢?
《全唐詩》的編修,納入詩篇49000餘篇,詩人2200多人,這其實是一個工作量很大的項目,需要查找各種史料來确定詩人的生平和詩的歸屬。但當時參與這個項目的工作人員卻隻有10人,而且總用時才一年多。這也導緻了其中存在很多問題,不僅有缺漏、詩句錯誤,還有誤收等問題。而唐溫如這首《題龍陽縣青草湖》就屬于誤收之列,而且唐溫如自己在《全唐詩》中也屬于“無考”之列的作家。不過也有不少專家表示,幸虧錯選了它,要不我們現在可能就看不到這首經典之作了,而且這錯選也讓這首詩知名度提高不少。
其實從學術的嚴謹角度來說,将唐溫如這首詩從《全唐詩》删除是無可厚非的,也是對事實的尊重。不過再想想其實也沒有太大必要,《全唐詩》中那些詩句錯誤的問題可以在再版的時候修改,但是這些好的詩作因為不是唐詩删除未免可惜。與其删除,不如在再版的時候将這些誤收的詩作單獨集合成章并加以說明,這樣既能讓讀者明白因由又可以讓這些詩被更多讀者看到。
對于像唐溫如《題龍陽縣青草湖》這樣誤收入《全唐詩》的作品,大家覺得應該怎麼處理?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