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直言
也說“實話”
周理松
多少年前,曾有朋友感慨:我們需要真實,但這個世界容不得太多的真實。當時不以為然,以為他想得太多,似乎有點矯情。其實,如仔細推敲就不難發現,對真實的過于推崇,并非理論上公認的那麼好。
近期網載,西安一幼兒園負責人語出驚人:不收村裡娃,隻養天鵝不養豬。其理由是,“我們學的是養天鵝的技術,我們不會去養豬。”她還特别聲稱,“我講的是幼兒教育界不敢講而又想講的實話”。瞧她說的,不僅把城裡孩子的高貴與村裡孩子的低賤分得清清楚楚,而且一語道出多少同行的共同心聲。你不能不感歎她的真實。
雖然天鵝與豬的指稱無法令人容忍,但不能簡單否認此言的真實性。當下的幼教行業,但凡私立者,能有幾家樂意自掏腰包,以較低的收費對社會各階層的孩子實施普惠教育?這就是現實,她說的的确是實話。
所謂實話,道出的也許是實情,但講的未必就是實理。由這位女士的“實話”推而廣之:由于自己不是專門做慈善的,即可理直氣壯地捂緊口袋,對急需幫扶的對象視而不見;由于自己富得流油,即可大興土木興建豪宅,置綠水青山于不顧而任意踐踏;由于自己生活沉悶無聊,即可涉足賭毒黃之類,以填補精神空虛。如此等等,如果這些想法和願望,因其真實性而被理解,由此而來的後果又會如何?
前些年有個“實話實說”節目,因其敢于直面現實,抓住社會熱點問題各抒己見,一掃輿論宣傳中的矯飾、做作之風,令人印象深刻。其實,實話實說之“實”,既有不分善惡好壞的自然之實,譬如如前所述的驚人之語,以及由此推而廣之的種種想法與做派;也有與此相反、境界完全不同的另一種真實,譬如不計個人得失,為他人和公共利益着想,樂善好施,從對弱者的幫扶中尋求精神安慰、獲得成就感等,現實中不乏其例,誰也無法否認其同樣真實的存在。原因在于,真實的人性中還有許多向善的成分,還有追求美好、積極向上的元素,這也是真實的,隻不過被一些人遺忘,或故意避而不及罷了。
由此可見,所謂實話實說,既可有一說一,還可有二說二。因為實話中所含的實情,并非隻有上述那位女士所說一種情形,即幼兒教育者都以養天鵝者自居,視農村孩子為豬,不願接收他們上學;排除有關部門的管理工作不得力、國家必要的投入不到位等因素,相信幼教界更多的人對城鄉孩子是一視同仁的。正因如此,這位幼兒園負責人的所謂實話,并不能代表幼兒教育界全體同仁的心聲。
我們追求真實,回避虛僞,因為真實是通往美好的必由之路。但真實一旦失去其應有的境界,與善良脫鈎,進而在純自然的天空中彌漫,這所謂的真實就會變得十分低俗、粗鄙甚至醜陋,從而與事物美好的一面背道而馳。
從上述某女士的驚人之語,可見當下某些行業領域的時風不良,理應引起高度關注。其對策選項,一是用正确的輿論加以引導。在對不同家庭的孩子實施普惠教育方面,既要有一說一,承認差别,也要有二說二,讓每個不同家庭的孩子,都能一視同仁地享受到社會的陽光與溫暖。二是用制度規範加以約束。亞裡士多德說得好,道德形成于習慣。不良動機與行為一旦被好的制度規範所約束,久而久之,形成習慣,就能較好地防止其以“實話”“實情”的面目出現,堂而皇之地任意泛濫。
(作者系退休檢察官)
來源:檢察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