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菌子季,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寶藏雲南,風景美又好吃。逛過昆明,遊過大理,吃過騰沖,但這次被滇南的小城俘了胃,食物都大寫着好吃與誘人。先來感受一波動圖:
有夏天不可少的燒烤配糖水,用料講究且上瘾的過橋米線;把豆腐也吃得花樣,比肉還香,還有今年份最鮮的菌子火鍋...這裡有小城的安逸,也有古城的魅力,坐落在紅河河谷附近,天高遠闊,一年四季都适合去。
在少數民族聚集的雲南,這裡也算是獨特的存在,漢族在明代中期就超過其他族群,不同于德宏、西雙版納的傣族飲食文化,這裡既有雲南的獨特風味,又符合大衆的口味。包羅萬象的它,小吃豐富且講究,不算重口與野性,酸甜鹹辣各具特色,更被旅行者接受。
每一種食物都鮮活诠釋着雲南人民骨子裡花樣愛吃且會吃的性格。你準備好了嗎?
100 張圖帶你吃中國最好吃的小城,印象雲南的打開方式:吃花食菌子
當地人真的很會(敢)吃,現在正值菌子季,雲南人對菌子的熱愛衆所周知,而且野生可食用品種都多達幾百種。
摘下剛洗好的見手青,野味十足,和蒜片小米辣簡單炒炒,就超過瘾!
紅見手又叫紅蔥,在雲南之外是很難買到的。吃起來滑溜溜脆彈彈的,真的比肉還讓人饞十倍。
一大鍋咕咚冒泡的菌子火鍋,湯底還加入了雞肉,是難以用語言傳達的鮮美。
老闆囑咐我們一定要煮夠 25 分鐘才能動筷子,湯也是!有的吃起來像布丁,有的是清澈的脆。
你看這也太可愛(好吃)了吧~愛吃辣的可以配上蘸水,其實不用也足夠征服味蕾了。
加入任何食材都能變得好吃,豆腐吸飽了鮮入魂的湯汁,每個縫隙裡都在寫着美味。
好的米線,盛一碗菌湯泡一泡,美味翻倍。
雲南人食花也是日常,那就來欣賞下吧:正當季的芋頭花,當地菜場随處可見,頂部的黃花吃着軟嫩,莖部更爽脆。
一大堆來雲南前未曾見過或叫不出名字的花,對于我們比較獵奇。野菜花生湯,花生湯喝起來像加熱加濃版的銀鹭花生牛奶。
含苞待放的荷花摘下來,做成荷花跑蛋:
石榴花清炒,是略帶勁道的脆:
還在飯館吃到一道特色菜:羊奶菜踏芋頭。羊奶菜腌漬過,吃起來是酸角汁味兒。
羊奶菜:當地的民間野菜,一般會腌制食用,當地名菜汽鍋雞要登場了,汽鍋也是包羅萬象的,還有宴席排場的汽鍋宴。
一份優秀的汽鍋雞,湯一定好喝。
不同店選用的雞不一樣,這家用的是本地線雞,用本地盛産的紫陶汽鍋置于湯鍋上,再用紗布堵上焖煮,湯汁則是蒸汽凝成的。金燦燦的湯發着光,鮮甜到渾身舒坦,雞肉的原汁原味也被保留。
在這裡也少不了經典的雲南菜:風味羅非魚,調料滿滿非常入味。
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菜卻有些驚喜:雪裡紅,非我們所認知的雪裡蕻,而是将豆腐渣做成菜。
豆渣配番茄,真是寫實的名字了。
米豆腐切成小塊炝,外酥裡嫩,像烤化的芝士。
原本它長這個樣子,的确像未切開的奶酪:
在江浙吃慣蜜汁糯米藕,原來煎或炸着吃也别有風味。
可以蘸着白糖或辣椒面吃。
輕松實現糖水與水果自由
正值閃閃發亮的夏日豐收季啊
在廣東之外實現糖水自由的機會可不多,三五元的價格,是童年夏天的滋味。
本以為再也體驗不到童年的味道,沒想到在這座小縣城找回了。冰木瓜,當地老少通吃的涼品,透明的果凍狀,長得和冰粉差不多。
撒上的芝麻很香,可謂是點睛之筆。
小吃店豆腐攤也能點到它~沒想到冰稀飯也加入了甜品大軍,能吃到玫瑰蜜點綴的甜,冰涼飽腹。
酒釀在當地稱作甜白酒,一般是店家自己釀制的。
吃起來有氣泡感很甜蜜呀,晉升夏日高光小糖水。
這碗的糯米更松軟,還有蜂蜜的香醇。
拉拉粉是蠶豆澱粉做的,細長彈糯,更像是一份小吃。
豆面湯圓,順利俘獲了作為糯米愛好者的研究員的心。
煮好的湯圓裹入紅糖、黃豆粉,還能吃到拉絲hh:
漫步在古城老街,發現新奇的「下午茶」:越南粽子配咖啡。
糯米用千張紙(一種中藥)染成黑色,夾心是豬肉與黃豆,炸過後有點像江西籍研究員老家的凍米糖。
還有越南風味的卷筒,面糊攤成薄薄的形狀。
裹入榨菜末、香菇肉、蔥肉或芹菜肉,一定要配上蘸水吃!
如果一路向南去河口能嘗到更多越南風味的美食,這個季節的雲南水果也是「百花齊放」的,走在路邊都目不暇接。青提葡萄脆桃脆棗桂圓無花果荔枝李子......饞到走不動路:
有沒有小夥伴來科普品種~
萬萬沒想到燒烤攤也很有特色
街頭鐵闆燒,便宜又好吃!
再堅持一下,我們正要說夜宵呢。當地的燒烤攤像極了街頭版鐵闆燒,而且離不開一位手法熟練的師傅。
師傅行雲流水地翻動着食物,像調酒師一樣自帶氣場,給燒烤都施上了好吃的魔法。鐵架底下的炭火滾滾,大家圍坐在燒烤攤,眼饞着滋滋作響冒着熱氣的食物。
這裡更像是一個社交場所,認識不認識的人還會唠唠嗑。翻身牛肉,用的腱子肉,切得薄如紙。
翻身牛肉有提前腌制過,顧名思義翻個身就能吃了,一定要烤好趁熱吃,香嫩入味。
看這薄的透光的肉片,閃閃惹人饞。
三線肉就是豬五花,配上加入麻椒、辣椒粉的本地蘸水,提鮮提味。
當地的小肉串便宜又香嫩,一人吃上 10 串妥妥的。
還有 Q 彈的腸子,被烤得脆脆的,嚼起來很帶勁。
本地人還愛吃豬蹄,彈牙好吃的滋味,懂的人自然愛。
遇到一次點了八隻豬蹄的小哥,熱情地請我們吃,素菜也能單獨出道,除了必不可少的豆腐,被盤烤茄子驚豔到了。
加入韭菜辣椒肉末等提前備好的調料,把茄子肉撕開攪拌,吃起來香噴噴!
好吃到大家異口同聲地追加了一盤,雲南小瓜也是燒烤攤上的一絕,就是西葫蘆,清新且解膩。
佛手瓜更脆脆甜甜的,本地人愛叫洋瓜。
吃燒烤,當地人要配碳水,别處可是吃不到的!熱涼餃子,當地的特色吃法,碳水吃得也能很開胃,極富層次感。
湯底加入了辣椒、醬油、本地新鮮的甜醋,冰鎮的甜醋可以直接喝,像酸梅汁似的口味,愛了!
可惜要在當地菜場才能買到新鮮的,得冷藏保存。拌卷粉也很美味,不能少了韭菜碎和一勺花生醬,甜辣甜辣的讓人上瘾。
可以炒着吃也可以要拌的,還有勺粉,紅薯做的一種米粉,是涼品,吃起來滑溜溜的。
有碳水有肉,真的會享受,自家腌的酸菜,炒肉末米飯,是奶奶家的味道,香~
發現不少本地人都愛坐在攤邊吃炒飯,再來一碗冰稀飯、甜白酒或者當地的冰鎮飲料,舒坦。
願意早起嗦一碗草芽米線
當地草芽的花樣吃法知多少?
雲南也是一個嗦粉王國,而這裡的過橋米線基本上都會加草芽與薄荷。
大名鼎鼎的過橋米線,就源自紅河州。米線一般是 10-20 元的價格,區别不在大小碗,而是湯料的豐富度。
付完錢後,你會拿到一大碗加滿料的湯底,然後自助去拿米線,各家店各有特色,主要是看加的什麼肉。最常見的就是汆肉,切成薄片的豬肉,用滾燙的湯汆熟。
夾層肉也是裡脊肉,但比汆肉吃起來更嫩。
紅燒肉很入味,肥瘦恰當,吃起來很香。
當地人也愛吃腸旺,肥腸與血旺,新鮮軟糯。
有的還會加肉皮,Q 彈帶點勁道的口感。
湯底也可選清爽的清湯或醇厚的紅湯。
湯很重要,店家會選用豬骨/牛肉/雞炖煮數個小時,再自助加入各種蔥末、韭菜碎、香芹碎、辣椒油...
一般店裡會有卷粉和米線兩種可選:細細的米線,香軟爽滑,有米香。
卷粉則是寬條的米粉,更軟糯。
有的店還有紅米做的卷粉與米線,想吃幾碗都可以,還可選擇自己再燙一燙。
把米線撈進比臉還大幾圈的湯碗中,也是有手法的。
當地人告訴我們,不要把米線碗裡的水帶入湯裡,也不要泡太久哦,埋頭嗦完,很落胃。
當地的回民不少,想吃牛肉可選擇清真米線館子。
牛涼片、紅燒牛肉被湯汁浸泡後,更加軟嫩,好吃!
說起這乳白色的草芽,是本地特有蔬菜,長得像象牙。
新鮮的草芽吃起來甜嫩嫩又脆爽清香,像是茭白與藕帶的「私生子」。
一定要吃新鮮的,才能嘗到屬于自然的甘甜。它常出沒在烤攤上,撒上調料,好吃。
和汆肉同炒也是一道經典菜肴,鮮鮮嫩嫩的。
拌入芝麻油花椒油陳醋醬油辣油等做成涼菜,解膩又下飯。
當地的名片:比肉還好吃的豆腐
豆香滿城,讓人上頭
來這裡吃過小豆腐,紹興、長沙的臭豆腐都要被抛到腦後。
本地人告訴我們好吃的豆腐都是手工包的。
據說機器壓制的都外銷了,想吃手工制作的得在當地,要自然發酵成發黃的樣子才好吃,聞着略帶臭味,但吃起來超香。
不能太臭,太新鮮也不行~烤豆腐是有技巧的,經驗豐富的師傅能把棱角分明的豆腐烤成圓鼓鼓黃燦燦,外脆裡嫩的樣子。
撕開還冒着熱氣,有發酵的豆香。
蘸水也有講究,有幹辣椒、醬油辣椒,還有蒜油的。
豆腐浸一浸,香辣有味,帶着舒适的煙熏味,朋友說像在吃西班牙 5J 火腿。
将小豆腐曬制後成了幹豆腐,變成幹巴巴的小黑臉。
但是烤後能膨脹成可愛的胖子,口感更有嚼勁。
還有石屏的包漿豆腐,烤得兩面金黃會爆漿。咬一口,裡面像嫩嫩的豆花噗地一下溢出來。
坐在豆腐攤邊吃飯,會不自覺地願意消磨時光啊。更有意思的操作是,夾一塊豆腐,攤主會向碟子裡丢顆玉米粒來計數。
像吃串串用簽子計數一樣,鑽到一家豆腐作坊樓上,5 元/位,豆漿豆花還可随意吃。
配上炸豆腐和豆皮,是獨有的豆腐下午茶套餐了。
豆皮又薄又香,高溫下鍋快速撈起,炸成鍋巴的樣子,但更酥。
在大闆井旁的作坊,能看到豆腐的制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