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三年級下冊英語知識點彙總

三年級下冊英語知識點彙總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6 08:17:23

三年級下冊英語知識點彙總?三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彙總,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三年級下冊英語知識點彙總?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三年級下冊英語知識點彙總(三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彙總)1

三年級下冊英語知識點彙總

三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彙總

第一單元 乘法

1. 口算乘法:

①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先用整十數0前面的數與兩位數相乘,計算出結果後,再在積的末尾添上1個0。(如:30×32=960;想:3×32=96,在96的末尾添上1個0,是960.)

②整十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兩個乘數相乘,可以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然後看兩個因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後面添幾個0。

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㈠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書寫豎式時要末尾對齊。先用第二個乘數個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積的末尾從個位寫起;再用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積的末尾從十位寫起;哪一位上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最後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筆算整十數乘兩位數,将整十數寫在下面,零前面的數對齊。

2. 乘法的估算一般有這樣幾種方法:比誰大;比誰小;在誰左右。

(1)估算積比誰大。例如29×42可以把這兩個乘數看作接近它們同時又比它們小的整十數,29看作20,42看作40,20×40=800,所以29×42一定比800大;

(2)估算積比誰小。例如29×42可以把29和42這兩個乘數都看成比它們大又接近它們的整十數,29看作30,42看作50,30×50=2000,29×42的積一定小于1500。

(3)積在誰左右:可以把兩個乘數看成與它們最接近的整十數,例如要知道29×42大約是多少,因為29≈30 , 42≈40,所以29×42≈1200。29乘42的積在1200左右。

(4)估算積大約是多少時要用約等号不能用等号。

(5)估算方法: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時,可以同時将兩個因數都看作是它們最為接近的整十來計算,也可以将其中的某個因數看作它最為接近的整十數來計算。

(6)乘法的估算必須會用四舍五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的5600。

3. 估算多位數乘一位數,要用四舍五入法(如果尾數的最高位不滿5,就直接把尾數舍去,改寫成0;如果尾數的最高位滿5,把尾數改寫成0後,還要向它的前一位進1)把多位數看做整十,整百,整千數來計算。估算的結果一定要用“≈”。

4. 兩位數乘兩位數積可能是三位數,也可能是四位數

5. 0乘任何數都得0。

6. 乘法驗算:交換兩個乘數的位置。

7. 簡單的數量關系:

單價×數量=總價 總價÷數量=單價 總價÷單價=數量

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每箱牛奶的瓶數×箱數=牛奶的瓶數

8. 速算技巧:

(A)60×20=( ),把60×20看作6乘2,得12,60是6的10倍,20是2的10倍,再将得數擴大10×10=100倍得1200,心算過程是6×2=12,末尾共有兩個0,積12後面添上兩個0,得1200.

(B)估算時,把一個兩位數看成是整十數進行估算。

如39×51,把39看成40,51看成50,40×50=2000,39×51≈2000;

再比如51×30,估算過程是50×30=1500,51×30≈1500。

(C)35×11=( ),把35乘10得350,再用35×1=35,350 35=385;

心算過程是:35×11=350 35=385,又如43×11=430 43=473.

兩頭一拉,中間相加,滿十進一

(D)23×19=( ),把19看作20來乘,多乘1個23,再減去23;

心算過程是:23×20-23=460-23=437.

再比如45×21=( ),把21看作20來乘,少乘1個45,再加上45,

45×20 45=900 45=945.

(E)34×15=( ),把34×10後再加34×5,

因為34×5=34×10÷2=340÷2=170,

所以34×15的心算過程是:340 340÷2=340 170=510.

第二單元 千米和噸

1. 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作單位。千米可以用符号“km”表示。

世界上最長的三條河流是尼羅河長6671千米,亞馬遜河6400千米,中國的長江6300千米。南京長江大橋有6772米,大約7千米。

2. 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3. 計量比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符号“t”表示。

100袋10千克的大米重1噸、50個體重20千克的小朋友體重是1噸。

4. 常用的質量單位有:噸,千克,克。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5. 基本換算方法

把高級單位化成低級單位,用高級單位上的數乘進率,把低級單位化成高級單位,用低級單位上的數除以進率。

6. 常用單位與進率

7.稱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單位;稱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千克用符号“kg”表示,克用符号“g”表示。1千克=1000克。

8. 平時我們常說的物品有多重,實際是指物品的質量是多少。

9. 表示較輕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克作單位,克用“g”表示。

一粒花生米大約重1克,一枚2分硬币重1克,一粒蠶豆大約重1克。

10.表示較重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千克作單位。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用“kg”表示。2袋500克的鹽重1千克。一隻兔子大約重2千克。一隻東北虎大約重300千克。

第四單元 混合運算

1.算式裡有乘法和加減法,應先算乘法。

2.算式裡有除法和加減法,應先算除法。

3.算式裡有括号,應先算括号裡面的。

4.算式裡隻有加減法或隻有乘除法,應從左往右依此計算

第五單元 年、月、日

1. 一年有12個月。

31天的是大月,大月有7個:分别是 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

30天的是小月,小月有4個:分别是 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 2. 平年二月是28天,閏年二月是29天。平年有365天,閏年有366天。

通常每4年裡有3個平年,1個閏年。公曆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是閏年公曆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3. 一年有4個季度(季度與季節不同);1個季度=3個月。

1、2、3月是第一季度;4、5、6月是第二季度;

7、8、9月是第三季度;10、11、12月是第四季度。

第一季度是90天或91天;第二季度是91天;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都是92天。

一年四季是指:春、夏、秋、冬(它是按農曆的節氣劃分的)。

第1季度

第2季度

第3季度

第4季度

天數

91

91

92

92

半年

上半年182天

下半年184

平年

第1季度

第2季度

第3季度

第4季度

天數

90

91

92

92

半年

上半年181天

下半年184

5. 紀念日:

1月1日元旦 3月8日婦女節 3月12日植樹節 5月1日 勞動節

5月4日青年節 6月1日 兒童節 7月1日建黨日8月1日建軍節

9月10日教師節香港回歸1997年7月1日澳門回歸1999年12月2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

6. 時間口訣: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十一,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閏年二月二十九,平年365,閏年366,平年閏年很好判,年份除以4記心間,有餘數的是平年,沒有餘數是閏年,單數一定是平年,如果遇到整百年,一定要用400算。

7. 平年有52個星期零1天,閏年有52個星期零2天。

8. 在一日(天)裡,鐘表上時針正好走兩圈,共24小時;分針走24圈,計(24×60)1440分鐘。所以,經常采用從0時24時計時法,通常叫做24時計時法。

9. 兩種計時法的轉化

記錄時間可以用普通計時法,也可以用24時計時法,兩者可以相互轉化。

普通計時法 24時計時法

以中午12時為界限,淩晨和上午的時間數值不變,下午和晚上的時間加上12。

如:早上7時 就是 7時 淩晨3時 就是 3時

下午2時 就是 14時 晚上8時 就是 20時

24時計時法 普通計時法

中午12時以前的數值不變,但要在前面加上淩晨或上午;12時以後,用時間減12,再加上時間詞“下午”或“晚上”。

如:7時 就是 早上7時 3時 就是 淩晨3時

14時 就是 下午2時 20時 就是 晚上8時

10. 時鐘知識

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鐘;

分針走1小格是1分鐘(60秒).走1大格是5分鐘,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時。

時針走1圈是12小時;分針走1圈是60分,就是1時;秒針走1圈是60秒,就是1分。

11. 經過的時間=結束的時刻—開始的時刻(不夠減借1時當60分用)

12. 常用的時間單位有:年、月、日、時、分、秒。時,分,秒。

1年=12個月=4個季度 1季度=3個月 1日=24時

1時=60分 1分=60秒 一周=7天 一星期=7天

13. 計算經過時間

①在計算時間時:一般用24時計時法計算比較容易。終點時刻-起點時刻=經過時間

②在求同一天内經過的時間時,用結束(到達)時間-起始(出發)時間。

③如果出現跨天的時候,則: 結束時刻+24時-出發時刻

或者 24時-出發時刻+結束時刻

(如:18時——第二天6時。 計算:6 24-18=12小時或者24-18 6=12小時)

14. 天數的計算方法:

①計算某年的天數時要先判斷那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②如果經曆的時間經過不同的月份,要采用分段計算(即一個月一個地計算)。

例如:某中學從7月15日開始放假,到8月18日開學,請問一共放假了多少天 ?

可以這樣思考:先想把七月份過完在家休息了幾天,也就是從7月15日到7月31日一共有31-15 1=17(天),8月18日開學說明八月隻能休息到8月17日,然後再加八月的17天,17 17=34天也就是一共放假的天數。

15. 推算星期幾的方法

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過50天星期幾? 解析:因為一個星期是七天,那麼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裡有7個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

16. 制作年曆或日曆步驟:

(1)先查清第一天是星期幾。(2)做年曆時判斷該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3)休息日可用另一種顔色标出。(4)節假日等可标注出來。

17. 公曆年份是4的倍數一般都是閏年,但公曆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如:1900年不是閏年而是平年;2000年是閏年。

18. 一個人12歲隻過了3個生日,他一定是閏年的2月29日出生的

19. 求周歲或周年:結束時間-開始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今年是( )周年。

20. 根據一周有7天,推算星期幾:

例:1月10日是星期二,1月份中是星期二的還有哪些日子:

往前推:1月3日 往後推:1月17日、1月24日、1月31日

21. 求出經過的天數是幾個星期多幾天?

例:3月5日是星期一、3月21日是星期幾?

方法:

第一步:21-5 1=17(天)(從3月5日算起,共經過17天)

第二步:17÷7=2(周)……3(天)

從3月5日星期一算起,從星期一到下個星期日為一周

所以餘下的第一天:星期一;

餘下的第二天:星期二;

餘下的第三天:星期三。

因此,3月21日為星期三。

22. 求經過多少天:主要分析是否包含開始時間

如果包含開始時間:結束時間-開始時間+1例:圖書展從5月3日舉辦到5月25日結束,一共舉辦多少天? 25-3 1=23(天)(包括5月3日)

例:7月5日放暑假,9月1日開學,一共放幾天?

(不在同一月份的,需要分别求出期間的每個月各放了幾天)7月:31-5+1=27(天)(包括7月5日)

8月:共31天

所以27 31=58(天)共放了58天。

第六單元 面積

1. 面積就是物體表面的大小,或平面圖形的大小。

2. 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觀察法、重疊法、測量法、數格法

3. 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

4. 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5.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長方形的長=面積÷寬 長方形的寬=面積÷長

長方形的面積用S表示;長方形的長用a表示;長方形的寬用b表示。

S=a×b

6.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正方形的面積用S表示;正方形的邊長用a表示。 S=a×a

7. 相鄰兩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隔一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100) (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8. 當正方形周長相等時,面積相等;當正方形面積相等時,周長相等。

9. 平面圖形一周的總長度是周長。

10. [長度單位進率]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11.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邊、四個角,都是四邊形。

長方形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1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正方形的邊長=周長÷4

13. 長方形的周長=長×2+寬×2=長+寬+長+寬

長方形的長=周長÷2-寬 或 先用:周長-2個寬,得數÷2;

14. 在長方形裡剪最大的正方形,邊長就是長方形的寬。可以剪幾個,由長方形的長所決定。

15. 幾個知識點:

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周長相等的圖形,面積不一定相等

②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大。

兩個長方形或正方形拼成一個新圖形後,面積不會變,周長會變

④不同的計量單位之間不能進行比較。如:邊長4厘米的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相等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雖然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16厘米,面積是16平方厘米,但周長和面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是兩個不同的計量單位,不能進行比較。

⑤高級單位換算低級單位(乘它們之間的進率)

如:3平方分米=300平方厘米

低級單位換算高級單位(除以它們之間的進率)

如: 30000平方厘米=3平方米

(大化小,乘; 小化大,除以)

⑥思考題:甲圖形的面積比乙圖形的面積大。但是他們的周長相等。

⑦用20個小棒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周長和面積各是多少?

用20個邊長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周長和面積各是多少?

(兩種情況不一樣)

⑧ 當長方形周長相等時,圖形越方,面積越大。當周長相等時,長和寬的長度相差越小,面積越大;

用數量相等、長度相等的小棒圍形狀不同的長方形,每個長方形的周長一定相等,但面積不一定相等。

⑨ 當長方形面積相等時,圖形越方,周長越小。當面積相等的情況下,長和寬的長度相差越大,長方形周長就越長;

用數量相等的同一種小正方形去拼不同形狀的圖形,這些圖形的面積一定相等,但周長不一定相等。

圖形

長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邊形

特征

對邊相等

四條邊都相等

對邊相等

四個角都是直角

四個角都是直角

對角相等

周長計算方法

第一種:長 長 寬 寬

邊長 邊長 邊長 邊長

周長計算方法與長方形相同

第二種:長×2 寬×2

邊長×4

第三種:(長 寬)×2

長 寬=長方形周長÷2

邊長=正方形周長÷4

第七單元 認識分數

1. 把幾個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一,幾份就是它的幾分之幾。平均分的份數作分母,所取的份數作分子

2. 用分數表示一個整體或一個物體的一份、幾份時;一定要把這整體或這個物體平均分。

3.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隻要把這個數除以分母,再乘分子。

4. 幾分之一的含義:

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幾分之幾的含義:

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幾份就用幾分之幾表示。

5. 把一個物體或者幾個物體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幹份,表示其中1份或幾份的數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

6. ①分數的比較大小:分子相同的分數,分母小的分數大;

分母相同的分數,分子大的分數大。

②分數比較的方法: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分數就大。

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數大。

7. 簡單的分數計算:

(1)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3)1減幾分之幾:看減數的分母是幾就把1寫成和減數分母相同的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數,再計算。(1-=-=

8. 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幹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幾分之一(分數單位),其中的幾份是它的幾分之幾。八分之五裡面有5個八分之一

9. 分數的讀寫:

中間的橫線叫分數線,分數線下面寫分母,上面寫分子。

10. 分數:總個數÷分母×分子=取出的個數

如:90個桃子的五分之三是多少?(90÷5×3=54個)

13. 在兩個整體的數量不能确定時,不能比較它們幾分之幾的大小

例如:一堆蘋果的五分之三大于另一堆蘋果的五分之二。這種說法是不合理的,因為一堆蘋果與另一堆蘋果實際有幾個沒告訴我們,無法确定它們的五分之三有幾個,所以一堆蘋果的五分之三與另一堆蘋果的五分之二無法比較。

14. 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取其中的3份,是。

第八單元 小數

1. 把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

2. 把1個整體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取其中的1份,就是十分之一,也寫作0.1;取其中的3份,就是十分之三,寫作0.3......這些是一位小數,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十分之幾寫成小數就是零點幾零點幾寫成分數就是十分之幾

3. 小數點是小數中整數部分與小數部分分界的标志,小數點的左邊是它的整數部分,右邊是它的小數部分。

4. 計算小數加、減法,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再從低位開始算起,得數裡的小數點要和加數或減數中的小數點對齊。最後記住在得數中點上小數點。

5. 小數大小的比較

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先看它們的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那個小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的,小數點後第一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如果還是相同,就比較小數點後第二位……

6. 整數的小數點在個位的右下角。(3=3.0

記住:小數不一定比整數小

①小數比0大。( √ )

②小數都比1小。( × )[正例:0.6;反例:1.8]

第九單元 統計

1. 要統計的數據較多時,可以先分組統計,再彙總。

2. 把數據按不同标準分類,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

3. 調查的對象不同,得到的結果不一定相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