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如何調理身體的脾胃

如何調理身體的脾胃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8-14 11:13:06

如何調理身體的脾胃?為什麼養生最重要是調養好脾胃?脾虛表現在你的身體上會有哪些症候?脾胃養生的飲食、藥膳、運動、情志調理有哪些注意事項?各種胃寒、胃熱不舒服,到底該如何對症調理……,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如何調理身體的脾胃?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如何調理身體的脾胃(養生先調脾胃)1

如何調理身體的脾胃

為什麼養生最重要是調養好脾胃?脾虛表現在你的身體上會有哪些症候?脾胃養生的飲食、藥膳、運動、情志調理有哪些注意事項?各種胃寒、胃熱不舒服,到底該如何對症調理……

近日,年已八旬的全國名中醫邱健行教授做客“嶺南中醫科普大講壇”,帶來最全的脾胃養生秘籍。

為什麼說脾胃是“後天之本”?

邱健行說,中醫講究整體觀念,講脾不離胃,講胃不離脾,常把脾胃并稱。中醫的脾胃不僅是現代醫學解剖學上的脾與胃,就生理和病理而言,中醫所講的脾胃包括了整個消化系統和免疫功能,遠遠超出解剖學意義上的脾和胃的範疇。

人出生後,所有的生命活動都有賴于後天脾胃攝入的營養物質。先天不足的,可以通過後天調養補足,同樣可以延年益壽;先天非常好,如不重視後天脾胃的調養,久之就會多病減壽。

脾胃健運,髒腑才能和順協調,元氣才能充沛。所以,在調理機體時尤其注意調理脾胃氣機。脾胃與其他髒腑關系密切,脾胃有病很容易影響其他髒腑。人以水谷為本,胃主受納水谷,脾主運化精微營養物質,可見脾胃在人體占有極為重要的位置,是“後天之本”,也就是說,後天養生健體,首要一件事就是調理好脾胃。

“健脾”也是中醫防疫病中的“高頻詞”。中醫養生學認為,免疫功能降低和紊亂,是引起衰老和易染疾病的一個重要原因,中醫通過健脾扶正,增強機體防禦機能,便可糾正這一偏頗。而健脾中藥不外以人參、茯苓、黨參、白術等為主藥,近代醫學研究,此類方藥有加強人體T細胞免疫功能,增強細胞吞噬能力,加強幹擾素誘生等功能,對防病防衰抗老确有臨床價值。

那麼“脾胃”到底有哪些生理功能和特性呢?

邱健行說,在生理功能上,“脾主運化”,主要運化食物和水液,如果運化功能不好,臨床上就經常表現為胃脹、嗳氣,運化水液不暢,就會聽到病人主訴拉稀、便秘等症狀。

在生理特性上,脾喜燥惡濕;胃喜潤惡燥。胃中津液充足,方能運化食物和水液。所以,在治療胃病時,要注意保護胃陰,不可妄施苦寒以免化燥傷陰。嶺南地區濕氣重,春天、長夏季節,很多人會脾胃不舒服,伸出舌頭就會看到舌苔白膩厚,體現出體内濕氣重的症候。

看看你有沒有這些“脾虛”的征兆?

中醫認為,脾的運化功能與人的形、竅、志、液都是相關的。很多人“脾虛”都能從身體的表征看出來。

“形”:與肌肉的壯實及其功能發揮有着緊密的聯系,脾氣的運化好,身體才會壯實;相反的,體弱無力可跟“脾虛”相關。

“竅”:人的食欲、口味也與脾的運化功能密切相關;口唇的色澤也可以反映脾的盛衰。

“液”:如果一段時間内容易不自覺地流口水,也是脾胃不和的表現。

“志”:在情志方面,人們常有一種體驗——心裡有煩惱的事,會胃口不好,不思飲食,這也是因為思慮太過妨礙了脾的運化功能,因而出現不思飲食、脘腹脹悶、頭目眩暈等症狀。

八旬邱老私家養生之道:未必要吃素,未必要跑步

邱健行介紹自己的養生之道概括為:“養生方法要适合自己,不一定要吃素,鍛煉不一定要跑步,心胸開闊,勿火勿惱,多種愛好,堅持不懈,長壽可保。”

而脾胃養生的要素裡面,包括了飲食、運動、情志等多方面的調養。“精、氣、神是養生的三種基本要素。”邱健行介紹,精、氣、神為“人身三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為用,一盛俱盛,一衰俱衰。

一、飲食調養

飲食方面,現代人營養豐富,不像古代人脾胃虛很多時候跟營養跟不上有關。但到了現代,不缺營養不代表脾胃一定好,更需要關注的是飲食要有節度,過分的肥甘厚味,或過饑過飽,食無定時,都會傷及脾胃,脾胃一傷,則諸病叢生。許多高齡老人的飲食習慣也證明,飲食清淡、适時适量是重要因素。

邱健行提醒,進食有很多細節要講究:

飲食宜節量、宜緩細,一日三餐,七八分飽就好;細嚼慢咽。

飲食有時,要定時有規律。

怒後勿食,進食的時候,宜心平氣和,有利于胃的消化。

謹和五味——酸、甘、辛、苦、鹹五味要适當調配,主食和副食要多樣化,食物有精有粗,做到雜食不偏。

清淡為上,飲食宜潔,甘鹹勿過。現代科學證明吃鹽多了,會造成心血管疾病,尤其使人易患高血壓。

适溫而食。食物過熱過燙對消化道會造成物理性傷害,過寒則傷脾胃,即使是炎炎酷暑,也不可恣意冷飲。

餐後可漱口數次、叩齒三十六下,有助消食防病;剛吃飽不要躺下休息。

藥膳養生是大家最感興趣的。

邱健行推薦,養脾有四種不同方法:溫脾常用豆蔻、幹姜、高良姜、桂枝、肉桂;補脾常用黃芪、黨參、人參、白術、黃精、大棗等。需要提醒的是,大棗指的是黑棗。不是普通的紅棗。運脾健脾則用砂仁、白蔻、蒼術、木香、陳皮;醒脾則用山楂、雞内金、神曲、麥芽、谷芽、布渣葉等。

常見的脾胃養生藥膳方推薦:

1.西洋參瘦肉湯

組成:西洋參24克,瘦豬肉500克。

制法:将西洋參洗淨,用溫水泡軟,切片;再将瘦豬肉洗淨,與西洋參片一齊放入鍋内,加入泡過西洋參的水及适量的清水,武火煮沸後文火煲2小時,調味,飲湯食肉。

功效:補氣健脾,強身開胃。

西洋參補而不燥,清補益氣。對熱病後期,正氣不足神疲乏力,飲食減少尤其适食。小孩子脾虛、沒胃口、愛出虛汗很适合。

2.參芪乳鴿湯

組成:黨參60克,黃芪30克,乳鴿2隻。

制法:乳鴿剖淨,去内髒,抹幹水分,切塊;黨參、黃芪洗淨,與鴿肉一齊放入鍋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煲2小時,調味,飲湯吃肉。

功效:補氣健脾。

适合病後體弱、久病體衰的人。

3.人參炖雞

組成:雞肉100克,紅參10克(如邊條參用10克;吉林參用8克;高麗參用6克)。

制法:雞去毛剖淨,取雞腿肉或雞胸肉,去皮、骨;人參切片與雞肉一起放進炖盅内,加清水适量,炖盅加蓋,文火隔水炖3小時,調味,飲湯食肉。

功效:大補元氣,固脫攝血。

主治:元氣大虧,身體虛羸;或心氣虛弱,症見動則心悸,汗出,氣喘;或出血不止,血脫及氣。特别“受補”的人,人參炖雞就特别好。

二、運動調養

運動方面,動可養脾陽。堅持運動對養脾有好處。邱健行提醒,時下人們愛說“日行萬步”,其實不要一次性走1萬步,可以一天内分多次走。隻有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進行适當的運動,勞逸适度、動靜兼修、有張有弛,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

三、情志養生

在情志養生方面,要注意不過度思慮,中醫學認為脾主思,但思慮過度,憂愁不歡,最傷脾胃,久則導緻身體虛弱。

可多做一些自我喜歡、愉悅心脾的活動。如散步、聽音樂、養花養魚、打太極拳、健身操、遊泳、旅遊等令情志暢順的事情,心情開朗,脾氣愉悅,比藥物調治更勝一籌。(全媒體記者周潔瑩、林欣潼 通訊員胡嘉鴻)

來源: 廣州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