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民間有“立夏見三鮮”之說,這三種“時鮮貨”之一就是青蠶豆。以往随着蠶豆大量上市,浙大兒院總會接診一些蠶豆病的患兒。蠶豆病雖然鮮為人知,但發作起來也很吓人,為此,今天,請浙大兒院血液科教授專門講講蠶豆病。
每年五六月份,都會有孩子吃了蠶豆後發病。這種病大家可能很少聽說,其實發病率并不低,盡管今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收治蠶豆病的案例,但是随着蠶豆大規模上市,還是很讓人擔心,非常有必要給家長提個醒。
蠶豆病表現為,孩子食用蠶豆後會出現面色蒼白泛黃,鞏膜(眼白)也發黃,還有畏寒,發熱,頭痛,陣發性腹痛,惡心,嘔吐等症狀。細心的家長還會發現孩子的尿液是如同醬油或茶色。出現這種情況,家長要盡快帶孩子去醫院确診。如若病情嚴重,患兒可能會出現高熱、寒戰、神志不清,黃疸加深,肝脾腫大,導緻腎功能衰竭等情況。
蠶豆病是一種顯性遺傳疾病,發病患兒的90%以上是男孩。結合發病季節、患者的年齡、性别以及家族史等,一般醫生會作出診斷。如實驗室檢查證明患者的紅細胞缺乏葡萄糖六磷酸脫氫酶(G6PD),則診斷更加明确。
吃蠶豆為什麼産生如此兇險的症狀呢?教授說,因極少數人紅細胞存在内在的缺陷,缺乏一種稱為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的物質,紅細胞膜完整性和血紅蛋白穩定性難以維持。
由于蠶豆中含有蠶豆嘧啶、蠶豆嘧啶核苷、多巴、多巴核苷等具有氧化作用物質,可使紅細胞變得僵硬和脆弱,于短期内大量破壞,發生急性溶血性黃疸和溶血性貧血。
有些孩子聞聞蠶豆花的氣味或者接觸蠶豆花粉就會發病。其實,一旦确診為蠶豆病患者,隻要不接觸高氧化性的物質,就可以正常生活。除蠶豆、蠶豆花以外,某些藥物也會引起上述症狀,如抗瘧藥伯氨喹啉,抗菌素中的氯黴素、磺胺,解熱鎮痛藥阿斯匹林等。醫生特别提醒,家裡的樟腦丸對蠶豆病患者來說也是一個“敏感源”,有些孩子聞到樟腦丸的味道就會發病,所以要盡量避開。他曾接診過一個寶寶,媽媽從放有樟腦丸的衣櫃裡拿出寶寶的衣服換洗,不久,寶寶出現貧血症狀,上醫院檢查方知得了蠶豆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