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資費較為昂貴的年代,人們為了節約流量“無所不用其極”。節日出行要提前準備好流量包,節約成本;上網時盡可能地選擇省流量模式,以免浏覽時自動加載圖片或者播放視頻。
而就在大多數人都為流量“抓耳撓腮”的時候,一個大名鼎鼎的“蹭網神器”誕生了,那就是——WiFi萬能鑰匙。WiFi萬能鑰匙之所以能受到用戶的青睐,主要還是因為精準地踩到了“缺流量”這個痛點。
基于流量資費高的情況下,該APP“橫空出世”後便紅透了半邊天,常居APP下載榜前列,巅峰時期的用戶量超過了九億,甚至做到了全球活躍APP前十。
在當時,WiFi萬能鑰匙被定義為免費上網的工具,說白了就是“有網大家一起共享”。邏輯就是這麼簡單粗暴,但卻大受用戶歡迎。這也源于其創始人陳大年深谙用戶需求,人們随時随地都可能産生上網的需要,然而費用卻居高不下。
就這樣,WiFi萬能鑰匙輕而易舉做到了中國工具類APP的TOP。2016年6月,WiFi萬能鑰匙全球用戶量已經超過9億,月活躍用戶達到5.2億,日連接次數超過40億次。
可以說是“芝麻開花——節節高”,過于驚人的數據,早已超過了衆人對工具類上限的認知。根據當年的相關報道,WiFi 萬能鑰匙在國内的下載量,僅次于微信和QQ。然而,踩着時代痛點成長起來的WiFi萬能鑰匙,弊端卻逐日顯現,其中最為關鍵的便是用戶隐私。
WiFi萬能鑰匙誕生初期,不少用戶都想當然地認為,它的功能是“破解密碼”。其實不然,所謂的分享WiFi密碼,實質更多是主動收集裝有APP的用戶手機無線數據。你想要獲取别人的免費WiFi得把自己的共享出去,這樣WiFi庫裡才有資源。
舉個例子,當你拿着WiFi萬能鑰匙想去破你鄰居的網的時候,你手機裡面儲存過的WiFi密碼信息,也同時被共享出去。
2018年,《經濟半小時》節目中指名道姓、點名批評WiFi萬能鑰匙,9億用戶也沒法讓輿論站在它那邊。在報道中,記者舉着打開WiFi萬能鑰匙的手機,蹭上了鄰居的網,蹭上了銀行的内部網絡,在上海陸家嘴蹭上了很多金融、保險公司的加密網絡... ...過于吓人。
于普通人而言,家裡的WiFi被蹭,可不止網速變慢這麼簡單。相關設備信息可能被篡改,支付密碼、照片等隐私被洩露。WiFi萬能鑰匙可以直接查看用戶的WiFi密碼、IP地址等,幾乎等同于裸奔。
緻命一擊,運營商提速降費不過導緻WiFi萬能鑰匙從裝機必備到逐漸銷聲匿迹的“緻命一擊”,其實是運營商們開始提速降費。
當日常流量價格逐漸下降,便宜的價格讓人使用起來不痛不癢。在流量全國通用、可積攢到下月、大流量套餐推出等諸多活動的加持下,用戶每個月的可用流量越來越多,沒有去蹭别人家網絡的必要。
加之WiFi的覆蓋面越來越大,連街邊小吃店也沒有落下。流量不僅不缺了,甚至還有會溢出。也就是說,WiFi萬能鑰匙的必要性消失了。而當這個時候,之前一直被刻意忽略的問題就會被放大,一直被诟病的隐私問題被推到了台前,直接站在了用戶的對立面。
WiFi萬能鑰匙注定遲早要涼涼,不隻是因為功能跟不上用戶需求,更重要的原因是“願意用隐私來交換便捷性或者效率”的用戶越來越少了,輿論、評價的改變會倒逼産品經理們更加慎重,也更加尊重用戶,就手機APP市場而言,這是好現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