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葉永烈撥開曆史的迷霧

葉永烈撥開曆史的迷霧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4 11:17:12

葉永烈撥開曆史的迷霧(在想象與紀實中穿梭寫了3500萬字的葉永烈)1

葉永烈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在《小靈通漫遊未來》一書的前言,葉永烈曾寫道:“每天,總會收到天南海北的小朋友的來信,十封信中就有六七封信是問:未來會怎麼樣?”來信的小學生往往署名“愛科學”或者“小幻想”,他們用急不可耐的語氣詢問葉永烈:“當我100歲的時候,我們的祖國将是什麼樣子?我非常非常想知道未來的一切!親愛的編輯大朋友,請馬上回答我!”

現在,回答了幾百個“為什麼”的“編輯大朋友”葉永烈,再也無法回答了。5月15日,葉永烈因病逝世,享年80歲。

葉永烈撥開曆史的迷霧(在想象與紀實中穿梭寫了3500萬字的葉永烈)2

葉永烈以高産著稱。有人統計他一生出版180多部著作、逾3500萬字。從11歲起發表作品,19歲寫作第一本書起,出版過180多部作品。在葉永烈的寫作版圖中,被世人所熟知的,有兩個大标簽,一個是“科普”,另外一個是“紀實、傳記”。早年,他是有名的科普作家,20歲作為主要作者出版《十萬個為什麼》,21歲創作科幻作品《小靈通漫遊未來》,暢銷全國,影響幾代人。

有人問科幻作家韓松,葉永烈對他有什麼影響?韓松的回答是,“他帶來了科幻的火種。《小靈通漫遊未來》售出五百萬冊,我甚至覺得當時很多中國人,他們走上各行業各業崗位後,就是在按照這本書的模式建設中國的......這就成了今天的中國。我們不要忘記他和他的時代。”

葉永烈撥開曆史的迷霧(在想象與紀實中穿梭寫了3500萬字的葉永烈)3

風馳電掣的科幻創作黃金時代,呼嘯而過。葉永烈之後轉型進行紀實文學寫作,為很多重要人物寫過傳記。寫出了《陳伯達傳》《走近錢學森》等大量名人傳記作品。他采訪積累了大量的檔案和口述曆史資料,還形成了相當規模的“葉永烈創作檔案”,成為中國當代曆史研究的一批原始文獻。讓人驚訝的是,葉永烈的寫作觸角還不止于此。2015年,他又從紀實文學轉向長篇都市小說的創作,完成135萬字的“上海三部曲”: 《東方華爾街》《海峽柔情》以及《邂逅美麗》。在數十年的創作生涯中,葉永烈理性地建立了完善的個人創作檔案,各種文稿、書信、照片、采訪錄音、筆記等均分類保存,總體數量足以裝滿一卡車。葉永烈生前将多年來積攢的手稿等文獻都捐贈給了上海圖書館,這批數量龐大的捐贈文獻,以“葉永烈專藏”的名義予以收藏。他曾對媒體笑言:“在我故世之後,在墓碑上可以書寫:請到上海圖書館找我!”

葉永烈撥開曆史的迷霧(在想象與紀實中穿梭寫了3500萬字的葉永烈)4

葉永烈撥開曆史的迷霧(在想象與紀實中穿梭寫了3500萬字的葉永烈)5

從科幻到傳記,從想象到紀實,幾乎是相反的兩個領域。但同時都做得風生水起。這是耐人尋味的。或許對葉永烈來說,想象就是現實,是未來即将實現的現實;而書寫看似一點不容虛構的現實,也需要像想象那樣的穿透力。

“一個人能橫穿這麼多領域,都做得這麼出色、極緻。葉老師是一個全才。我覺得,這樣的作家是極其罕見的。”科幻研究學者、南方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科普作協副理事長吳岩感慨,“在中國科幻文學史上,葉老師更是處于一個無與倫比的一個地位,他在創作、研究以及推動科幻事業這三個方面的成就都是無可匹敵的。有的作家可能偏重一個方面,而葉永烈是三者兼顧,且很有成就。”

葉永烈撥開曆史的迷霧(在想象與紀實中穿梭寫了3500萬字的葉永烈)6

葉永烈與吳岩

5月15日下午,傳來葉永烈去世消息不久,科幻研究學者、南方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科普作協副理事長吳岩,在朋友圈悼念恩師,說自己的科幻之路,與葉老師的影響和扶持有關,“老師走好!” 從小熱愛科幻的“60後”吳岩除了寫科幻文,還熱衷推動科幻發展,他參與創立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教期間,他還在該校先後首創了我國本、碩、博層次的科幻課程。

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吳岩陷入回憶,“我讀中學的時候,是葉老師的讀者。葉老師寫的有關化學的科普書《燃燒以後》,還被我抄寫下來過——我隻抄過這麼一本書。“我給他寫信,他給我回過。他到北京還找我見面,指導我寫作。雖然我不是他課堂上的學生,但他的确是我的老師。”

葉永烈撥開曆史的迷霧(在想象與紀實中穿梭寫了3500萬字的葉永烈)7

少年吳岩(左)與葉永烈(右)

1978年,吳岩将自己的“讀後感”《别具一格——讀葉永烈的科學文藝作品》寄給了《光明日報》,并被選用。之後不久,他有機會當面請葉永烈看一看自己寫的科幻小說和科學小品,葉永烈看得很認真。“有的他說,‘這不行’,有的他說,‘我可以幫你投稿’。”吳岩對南都記者回憶。1979年,《少年科學》雜志就連續刊登了他的3篇文章,時年17歲、還在讀中學的吳岩,由此進入了科幻界。提及此,吳岩充滿感恩:“如果他沒有幫我推薦那些作品,可能我也會投稿,但可能(結果)就不一樣了。”

《科幻世界》雜志社副總編姚海軍,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清晰地回憶起,“在上世紀八十時代,《小靈通漫遊未來》是超級暢銷作品。我跟很多讀者一樣,是它的讀者。在當時,一部科幻作品能在報紙上連載,意味着它的确是受到讀者的喜愛。”

姚海軍和吳岩都同時提到,葉永烈在科幻偵探小說領域内的先鋒探索。“比福爾摩斯的偵探不同的是,葉永烈筆下的主人公在運用科學手段推理離奇案件之外,還運用科幻的方法。這給讀者帶來很大的趣味。”姚海軍說。在吳岩看來,“葉老師堪稱中國科幻偵探小說的創始人。總之,他在讓科幻變成流行起來,做了很多有效的努力。”

葉永烈撥開曆史的迷霧(在想象與紀實中穿梭寫了3500萬字的葉永烈)8

吳岩(右一)與葉永烈(右三)

衆所周知,由于一些原因,葉永烈在很長時間裡離開了科幻、科普創作,這在姚海軍看來,“這對科幻、科普是很大的損失。”

在曆數中國的科幻作家群時,其中葉永烈和劉慈欣經常被當成各自所處時代的領軍代表。單單就在各自時代的影響力方面,兩人的确有相似之處:都是卓然出衆的符号型人物。但從科幻作品來說,兩者有很大的不同。姚海軍說,“不同的時代,對科幻有不同的要求。在葉老師寫科幻的那個時代,科幻的首要作用就是,展開有趣的想象,帶領讀者把目光引向未來,喚起讀者對未來的憧憬和熱情。而今天我們所處的時代就不一樣了,科技發展非常迅速,如果隻是勾畫未來圖景,已經很難滿足讀者要求。讀者期待科幻需要完成的任務就複雜多了。比如要求科幻文學更多的對整個世界的構建,進行完整的世界體系設定,要有宏大格局,要對人和技術的關系, 人和宇宙的關系,進行反思。還要給出自己對未來的一個解決方案。等等。”

吳岩透露,葉永烈曾經說過,“比起其他文學類型,中國的科幻文學,會更早走向世界。”劉慈欣的《三體》獲雨果獎,英文版在全世界得到很廣泛的閱讀,也驗證了葉永烈這一觀點的敏銳。

在《小靈通漫遊未來》中,關于無線通信設備,衛星手表等科技的描述,在今天都已經應驗。這是很多人提到葉永烈都會感慨的。如果說這種神奇的預測能力,跟葉永烈的理科學習背景有關,那麼讓吳岩真正感動的則是,“葉老師寫那麼科普、科幻,讓那麼多孩子喜愛,感到親切,我想最大的原因就是,熱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