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指肛内感染的病竈與肛門周圍皮膚之間的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組成。内口常位于肛管,多為一個;外口在肛周皮膚上,可為一個或多個,經久不愈或間歇性反複發作,是常見的直腸肛管疾病之一。患病率較高,僅次于痔,在我國占肛腸病發病人數的1.67-3.6%,發病高峰年齡為20-40歲,嬰幼兒發病亦較多,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5-6:1。
男性發病率高與男性的皮脂腺分泌旺盛有關。20歲後至50歲年齡男性發病率最高,在青春期,人體自身的性激素開始活躍,據研究男性睾酮升高與肛瘘有直接關系,睾酮增高後,一部分皮脂腺,特别是肛腺開始發育增殖,男青年較女性增生明顯。由于肛腺分泌旺盛,若加上肛腺排洩不暢或肛腺管阻滞,則易感染引起肛腺炎,而女性肛管導管較直,不如男性彎曲,分泌物不易淤積,所以女性肛瘘發病率較低。人到老年,與其他皮脂腺普通萎縮的同時,肛腺也随之萎縮,老年人肛瘘少見。男性患者平素生活壓力大,嗜好辛辣食物、大量飲酒,分泌酸性物質,刺激肛門肛窦,易導緻感染。
肛瘘不能自愈。不治療會反複發作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因此必須手術治療。治療原則是将瘘管切開或切除,形成敞開的創面,促使愈合。手術方式很多,手術應根據内口位置的高低、瘘管與肛門括約肌的關系來選擇。手術的關鍵是盡量減少肛門括約肌的損傷,防止肛門失禁,同時避免肛瘘的複發,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手術方法:
1.瘘管切開術
将瘘管全部切開開放,靠肉芽組織生長使傷口愈合的方法。适用于低位肛瘘。
2.挂線療法
是利用橡皮筋或有腐蝕作用的藥線的機械性壓迫作用,緩慢切開肛瘘的方法。此法還具有操作簡單、出血少、換藥方便,在橡皮筋脫落前不會發生皮膚切口黏合等優點。多用于高位肛瘘。
3.肛瘘切除術
切開瘘管并将瘘管壁全部切除至健康組織,創面不予縫合;若創面較大,可部分縫合,部分敞開,填入油紗布,使創面由底向外生長至愈合。适用于低位肛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