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全國高考拉開大幕的日子,千萬考生于考場奮筆疾書,在這場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試中競争拼搏。今天也是端午,在端午這天人們會用龍舟競渡争得頭籌的方式對這個傳統的節日表達傳承和紀念。借着這一吉祥的寓意,胖達今天要跟大家聊聊古代的“高考”——科舉,聊聊曾經盛行多年的“競争”。
公元622年12月大唐首都長安的南院外,已有數百人齊聚于東牆之下,他們當中的有些人,是從昨夜就已經等在此處了。這樣的情景出現在大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12月一個冬天。這是注定要被載入史冊的一天,因為這一天,是有記載以來的中國曆史上第一屆科舉成績的公布日,也是第一位科舉狀元的誕生日。
科舉制度的誕生标志着自被世家大族壟斷的官場局面徹底被打破。從此,“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很多出身貧寒的讀書人獲得施展抱負釋放能量的機會。這些人當中,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詩佛”王維...
自隋唐開創科舉制度,到光緒三十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科舉制曆經1300餘年,“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科舉考試不但錄取率低,平均入學年齡還高,即便是“鄉試”,相當于現代小升初難度的考場上,滿頭白發的學子也不乏其人。古代的科考,比今天考大學可不知道要難幾百倍,就連蘇轼都感歎道:“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1906年,清廷頒布诏書,規定自1906年開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标志着延續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此時終于走到了末路。
科舉制,仿佛是一個人的一生。它出生于隋唐,令無數文人學子仰望,有的功成名就,政壇文壇雙豐收;它在兩宋時期迎來自己人生重要的轉折,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改革了許多前朝弊病,對待文人更加寬容開放;到了明代,他再也沒有了熱情與活力,經常獨自歎息,坐在窗前等待天明。等到清末,也等來了它生命的終點:人們忘記了它曾經的貢獻和昔日的輝煌,它在一片唾罵聲中孤獨的老去,垂暮終結。
或許也隻有在今天,在這個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來臨之際,人們才會偶然的想起,那些古人意氣風發奔赴考場的模樣吧,那些懷着希望與向往的人生,真是一段美好的時光啊。
千百年來,人們的進取之心從不曾磨滅。高考的答案也許唯一,但是人生的考場卻很多元,希望苦讀的莘莘學子在高考的日子裡能取得滿意的成績,也能擁有開啟人生新篇章的勇氣和底氣。考生們請加油,向前沖!
(本文部分資料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