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六月六,看谷秀”,山東膠州市洋河鎮房家村的谷子。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訊(記者 王紀辛)“谷雨時節,雨生百谷”,意思是從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開始,露天耕種就可以全面開始了。不過“播種移苗、埯瓜點豆”的繁忙場景中,還暫時看不到稷的身影。“稻麥黍稷菽”當中的稷在北方民間稱為谷子,去殼後就是人們熟知的小米。這種有着數千年種植曆史的莊稼,播種期必須躲開下雨天,否則會影響出苗率。越是幹旱、瘠薄土地裡生長出的小米越好吃,連同種植它的農人一道,将營養與堅韌的特性濃縮于細小的黃色米粒中。
陝西米脂縣的谷田。受訪者供圖
苛刻的環境賦予小米高營養價值
小米的營養價值很高,有數據顯示,普通小米含蛋白質9.2%-14.7% ,脂肪3.0%-4.6%,這兩項指标都要高于稻、麥,維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糧食之首。
提出藥食同源的中國傳統醫學,提倡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飲食調節,達到養生的目的。在本草綱目中,就把小米粥當做“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的“特效藥”。而在民間,一句“小米養人”成為常識,人們常常把這種直徑1.5毫米的黃色圓粒煮制成粥,作為滋補品幫助體質較弱的人恢複體力,特别是老人、兒童、孕産婦。于是,人們判斷小米品質好壞的标準,就看“粥皮”,有的也稱“油皮”。
優質小米的“米油”。受訪者供圖
“其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形容小米粥品質上佳的詞彙,甚至直接用來命名一方水土,陝西米脂就是從小米而來。根據米脂黨史地方志的考證,“米脂之名最早見于唐代。據李吉甫所撰的唐代地理總志《元和郡縣志》記載,就有‘米脂米’為貢米之說。”
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從米脂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獲知,米脂小米的蛋白質含量達到11.2%—13.4%,脂肪含量 4.5%。更為直觀的意思就是,這裡的小米焖成幹飯,香甜松軟;煮成稀飯,黏糯爽口,飯湯表面有一層明亮的米油。
陝西米脂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任樹崗查看谷子長勢。受訪者供圖
從米脂向東南300多公裡,太行山深處,古籍中所說的“萬峰環列,氣候早寒”的沁縣,出産“沁州黃”小米。據山西農科院谷子研究所檢驗分析,“沁州黃”脂肪含量高達4.22%,比一般小米高l%~2.5%;可溶性糖類的含量為1.6%,高于普通小米。從沁州再繼續向東南,地處魯西南的金鄉縣馬廟鎮與微山湖畔相鄰。當地弱堿性土壤使得出産的小米米油豐富,“能挑七層皮”。
這些有口皆碑的小米出産地,自然環境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幹旱少雨,土壤瘠薄,有研究發現,谷種隻要吸收自重26%的水分即可發芽,正是各地苛刻的環境造就了小米的高營養價值。
谷穗成熟了。受訪者供圖
特色種植區正在形成
然而,小米種植曆史悠久,老少鹹宜的美味佳品也正面臨不少挑戰。
據了解,目前,谷子種植方式仍以一家一戶的小面積種植為主,除草靠人工,機械化參與程度低。“出苗後,全靠人工手拔掉多餘的谷苗。”一位曾參與過谷子種植的張先生告訴記者,頂着烈日間苗的辛苦場景至今令他印象深刻。
鋤禾日當午。人工鋤草,通常要三遍,谷鋤三遍米湯甜。受訪者供圖
金谷地區的小米有着“國内四大名米之首”的美譽。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在金鄉縣政府網站看到,在對外介紹金鄉縣特色的文字中,已經看不到小米的任何描述。代之以“千年古縣……是馳名中外的大蒜之鄉。”
記者從金鄉縣馬廟鎮政府了解到,“目前,全縣谷子種植面積4000畝左右,種植上沒有相關扶持政策,作為地方特産,主要由農戶自願種植。”
與金鄉縣的情況不同,陝西米脂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任樹崗告訴記者,“米脂縣近年圍繞‘一業主導、多業并舉’的産業發展思路,把谷子生産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強力推進谷子産業發展。”據介紹,米脂谷子都在山旱地,沒有灌溉條件,目前米脂縣正在打造萬畝有機谷子生産示範基地,全縣統一種植晉谷21号優質品種,種植面積達10萬畝,年産量達3萬噸,平均畝産530多斤。
任樹崗告訴記者:“現在米脂小米價格3.4元一斤,去年平均2.5元左右一斤。谷子價格上漲是因為2018年央視扶貧廣告推廣後,米脂小米價格和銷售渠道均有所提升。”
為提高農民種植谷子積極性,米脂縣結合精準脫貧工作,出台了産業基地生産獎補政策,在米脂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提供給記者的資料中标明,“種植标準化谷子示範田每畝補助300元;種植地膜谷子、富硒谷子每畝補助400元;種植有機谷子每畝補助500元。”
谷苗上方有一層防鳥網。除了給鳥留出覓食的谷子地塊,其餘地塊全網覆蓋。受訪者供圖
記者采訪中發現,獲得當地政府支持的還有不少地方。記者從山東膠州市洋河鎮房家村了解到,這裡的500畝山間丘陵地,分成150多畝的谷子種植區,十幾畝的養殖區和簡易存儲管理區。牽頭種植的青島馥谷園糧食專業合作社高志勇告訴記者:“當地政府在合作社不同時期給予了不同的幫扶,政府出資幫我們升級生産設備,推廣新品種,實現合作社産品标準化。”
“我們這裡幹旱,種其他作物産值低,種小米比較适合。”高志勇說他從事綠色循環方式種谷子,今年是第9個年頭,種植上采用傳統方式,羊糞作肥、谷糠喂雞、稭稈養羊。“有機肥主要是養地,好的土壤才産出好的糧食,田間管理完全靠人工。”高志勇告訴記者:“谷鋤三遍米湯甜。每遍間隔半月左右,基本上第1遍鋤完了,就跟上第2遍,接着就是麥收,麥收完鋤第3遍。”房家村出産的小米每斤最低售價12元,最高賣到20元一斤。
記者采訪發現,各地圍繞綠色、有機理念,助推種植技術規範化,産業發展品牌化,以期提高小米附加值。另外,内蒙古赤峰,河北武安、易縣,山西沁縣、汾陽,遼甯建平等地也正在發展谷子種植産業。随着國家種植結構調整等政策引導,近年小米種植上正在形成“企業 基地 農戶”的運行模式,小米這種環境友好型作物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新京報記者 王紀辛 編輯 張牽 校對 何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