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二十四節氣豐收

關于二十四節氣豐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4 07:03:12

5月21日是今年的小滿節氣,對應最顯著的物候變化就是“小得盈滿”:在南方,此時雨水漸多、使得河水越來越多、越來越滿;在北方,小麥開始灌漿、籽粒日漸飽滿,但還未成熟。小滿是自然之道,也是人生哲理:淡淡一笑間,小小得盈滿。以節氣名寫照心态,将滿未滿便是留白,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智慧。

關于二十四節氣豐收(二十四節氣之小滿)1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農耕文明的産物,它不僅是指導農耕生産的時節體系,更是包含有豐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統。小滿是夏季第二個節氣,民俗活動根據農耕社會特點形成,主要有“小滿祭車神”“小滿祈蠶節”“小滿食苦菜”等。

小滿之日苦菜秀。在糧食不豐的古代,小滿時節正是青黃不接的最後一刻,此時人們會采集帶苦味的野菜以補充糧食短缺,久而久之演變成習俗,正所謂: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都是糧倉。

在江南,有“小滿動三車,忙得不知他”的說法。根據清代蘇州文士顧祿《清嘉錄》的記載,“三車”指的是水車、油車、絲車。到了小滿,江南地區農田裡需要蓄滿水,人們會早考慮、巧安排,以人力或畜力帶動水車灌溉水田。到了小滿,油菜開始收割、晾曬、舂打,然後送到油坊用油車壓榨成為香噴噴的菜籽油。到了小滿,“春蠶不吃小滿葉”,蠶寶寶開始吐絲結繭,人們就搖起絲車,忙着缫絲。

江南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蠶桑之鄉,有悠久的栽桑養蠶傳統。相傳小滿為蠶神誕辰,江浙一帶在小滿節氣期間有一個“祈蠶節”。中國農耕文化以“男耕女織”為典型。女織的原料北方以棉花為主,南方以蠶理為主。蠶絲需靠養蠶結繭抽絲而得,但是蠶難養,古代蠶被視作“天物”,因此古人在小滿放蠶時節舉行祈蠶節,祈求好收成。這份傳承,也體現在近期發布的《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标準(2022年版)》當中:小學階段進行農業生産勞動教育,飼養1-2種小動物,觀察其生長發育過程、了解其生活習性、掌握養護方法、培養喜愛之情。

“古人用蠶絲做衣服,特别聰明,但是也很辛苦。”南京市瑞金路小學四(1)班的馬君誠告訴記者,他們這學期的科學實踐課就開展了養蠶活動,“我們從3月份就開始養了,先是一顆顆蠶種,然後是蟻蠶,再是1齡蠶、2齡蠶直到5齡蠶,最後結繭,然後今天飛出來成了蝶子。”馬君誠見證了蠶寶寶整個生命周期的變化,不僅收獲了勞動的快樂,而且也為此感到自豪,“感覺很奇特,我就像個蠶爸爸一直在照顧它!”

關于二十四節氣豐收(二十四節氣之小滿)2

“開展養蠶活動的目的,一方面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他們善于思考、樂于探究的品質,另一方面也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弘揚,因為我們有着悠久的養蠶曆史,養蠶缫絲、制成各種漂亮的絲綢,然後通過貿易開啟‘絲綢之路’,讓孩子們了解這些養蠶背後的曆史文化知識,培養他們的文化自信。”南京市瑞金路小學科學老師周文婷說道。

(荔枝網)

來源: 荔枝微新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