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周朝時期,戰争頻發,地方勢力極為強大,文化思想相當活躍,也正是在這戰亂的年代,需要更多有用的思想指導以便吞并他國,在這個年代,兵家的思想無非是最為受歡迎的,但是後世也流傳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甚至當代,也對我們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尤其是儒學,可以說是我國古代學術的大宗。對中國古代的影響大到國家統治,小到家庭倫理道德、“三綱五常”。說了這麼多,這些都隻是冰山一角,值得我們學習的還有很多。
但是今天我們最基本的事要分清楚周朝的的具體劃分,這樣才有助于我們更加了解我們祖先的文化,還沒有搞清楚的小夥伴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周朝: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分為西周和東周,西周滅亡後東周建立,在東周時期,諸侯勢力進一步擴大,東周君王有名無實,東周勢力被幾位勢力最強的諸侯占據,在東周時期,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西周: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周武王姬發為第一代君王,定都鎬京(進陝西西安),因為地理位置相對于西邊,所以後人稱為西周。
西周
東周: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定都成周(進河南洛陽),因為地理位置相對于東邊,所以後人稱為東周,在這個時期,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時期。
春秋:
春秋屬于東周前半段時期,春秋的來意有說是根據《春秋》這部史書的名字而來,在春秋時期,學術流派思想極為活躍,在春秋有極為有名的五位諸侯,史稱春秋五霸,分别是齊桓公、楚莊王、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齊桓公、楚莊王、晉文公,越王、吳王。
春秋
戰國:
戰國屬于東周後半段時期,一般将“三家分晉”、“田氏代齊”作為春秋和戰國的分界線,戰國時期,戰争頻發,其中最為有名的當屬“戰國七雄”,分别是齊、楚、秦、燕、趙、魏、韓,秦國最終統一六國,我國古代第一位大一統王朝——秦朝建立。
戰國
周朝是個戰亂的年代,也是一個文明的年代,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百家”林立,互相争辯,學術範圍十分濃厚,這個時期,為後代的許多朝代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财富,影響着世世代代,為我們中國傳統思想奠定了基礎。
這是個民不聊生的時代,也是思想文化最為燦爛輝煌的時代,雖稱為“百家争鳴”,但是能夠發展成流派的隻有實十家。春秋戰國時期的發展與希臘文明交相輝映,流傳千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