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一直是男權社會,重大的曆史事件,精彩絕倫的謀略幾乎都是以男性唱主角。所以,當長河之中偶然泛起閃爍着女性光輝幾朵水花,就會顯得那樣耀眼奪目。今天我們來看看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的故事,她用最樸素的語言述說了一個宏大的主題:民本。以民為本,這是春秋戰國時期各類政治思潮交彙碰撞的結果,也是成長在争霸與統一戰争中頭腦清明的政治家的樸實理解。
【原文】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锺離子,無恙耶?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是助王養其民也,何以至今不業也?
葉陽子無恙乎?是其為人,哀鳏寡,恤孤獨,振困窮,補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也?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徹其環?,至老不嫁,以養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業,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此率民而出于無用者,何為至今不殺乎?"
【譯文】齊襄王派遣使者問候趙威後,還沒有打開書信,趙威後問使者:"今年收成還可以吧?百姓安樂嗎?你們大王無恙吧?"使者有點不高興,說:"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後問好,您不先問我們大王狀況卻打聽年成、百姓的狀況,這有點先卑後尊吧?"趙威後回答說:"話不能這樣說。如果沒有年成,百姓憑什麼繁衍生息?如果沒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稱尊?豈有舍本問末的道理?"她接着又問:"齊有隐士鐘離子,還好吧?他主張有糧食的人讓他們有飯吃,沒糧食的人也讓他們有飯吃;有衣服的給他們衣服,沒有衣服的也給他們衣服,這是在幫助君王養活百姓,齊王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
葉陽子還好吧?他主張憐恤鳏寡孤獨,振濟窮困不足,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為何至今還不加以任用?北宮家的女兒嬰兒子還好嗎?她摘去耳環玉飾,至今不嫁,一心奉養雙親,用孝道為百姓作出表率,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獎?這樣的兩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見,齊王怎能治理齊國、撫恤萬民呢?於陵的子仲這個人還活在世上嗎?他在上對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業,又不和諸侯交往,這是在引導百姓朝無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齊王為什麼至今還不處死他呢?"
趙威後(約前300年左右─前265年)是趙惠文王之妻,趙孝成王的之母。又稱趙惠文後、孝威太後,威通君,并不是谥号,孝威後意思是說趙威後為趙孝成王之君太後。她在惠文王去世之後曾一度臨朝聽政,留下的故事主要有兩個"觸龍說威後"以及今天的這篇"齊使見威後"。
趙威後首先問齊國使者齊國的收成如何,齊國的百姓快樂與否,最後才問及齊王是否安康。這個先後順序很清晰的表明了她對于收成、百姓以及國君之間孰輕孰重的理解。用她自己的話解釋就是"。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這是民本思想最強有力的發問。千百年來無數仁人志士的奮鬥目标,無論是孟子的"民貴君輕",還是李世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論點,抑或是近現代以來民主思潮的湧動,這些都是曆史主流對趙威後思想的注腳。接着,趙威後又開始詢問鐘離子和葉陽子的近況,這兩人是将"民本思想"應用在治國理念中的傑出代表,卻得不到重用。又詢問為何嬰兒子作為孝道表率,卻遲遲得不到表彰,這樣的齊王如何算作一個好君主。在這裡有必要交代一下,據明代馮夢龍《東周列國志》記載,趙威後是齊闵王的女兒,根據年齡推斷此時的齊王襄王田法章應是她的兄弟,因此趙威後的語氣才帶有些許訓斥的意味。最後她又提到了德行有虧的子仲仍舊安然享樂,并未得到絲毫處罰。可以看到,這位威後也是十分剛烈強勢,嫉惡如仇的奇女子。通篇主要思想就是對于國家、百姓有所益處的人,一定要大肆提拔,重重褒獎。而危害國家,德行有虧的人就要處以極刑。一切百姓國家的思路出發,"民本思想"可見一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