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如何複習?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10. 總複習》複習計劃和複習内容設計,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如何複習?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10. 總複習》複習計劃和複習内容設計
高新區第六小學劉恒
複習内容分析:
1.測量:
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長度觀念和1噸的質量觀念,并能根據實際選擇恰當的單位,同時能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進行測量。
2.萬以内的加減法:
多位數加減多位數的計算方法,包括口算、筆算和估算和筆算的驗算(特别是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
3.四邊形:
認識四邊形,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4.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
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特别是連續進位的計算)
5.時分秒:
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學生能做到節約時間。
6.分數的初步認識:
初步認識分數的意義,會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會比較分數的大小。
7.倍的認識:會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和“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應用題。
8.數學廣角---集合
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集合的思想,進而形成策略。
複習目标:
1、通過梳理知識點,發現各單元内容與以前所學内容之間的聯系(主要有長度和質量單位、時間的認識、萬以内的加減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和整數的關系),初步認識數學知識的系統性。
2、複習後,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數感、空間觀念、應用意識、邏輯思維能力等得到發展,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查漏補缺,讓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在複習階段得到不同的發展。
複習的方法措施:
1、計算部分:A、口算:堅持經常練,每節課都安排3、5分鐘時間練,練習的方式盡可能的多樣,如聽算,視算,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同時讓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運用。B、乘除法計算:先要複習算理、計算法則以及應注意的地方。重點講解一個因數中間有0的題目。
2、應用題部分:着重引導學生分析題裡的數量關系,并聯系、對比結構相似的題目,讓學生看到題目的條件。問題變化時,解題的步驟是怎樣随着變化的。
3、圖形部分:引導學生歸納,整理,幫助學生分清這幾種圖形的區别和聯系。
4、計量單位部分:多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學生對它們的認識和運用。
5、注重在總複習階段溫故知新、拾遺補漏和培優補差。比如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别。
6、班内的後進生,在課堂上要加強關注程度,多進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長進行溝通,最大限度地轉化他們的學習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試的壓力,讓這部分學生有所進步。
7、整理出易錯題讓學生在分析、讨論和交流中,進一步提高對原有知識的認識。
8、分析曆年的評價内容,把握練習方向,針對本班實際情況有的放矢的進行複習。
複習重難點:
1、萬以内加減法中連續進位加法和連續退位減法。
2、多位數乘一位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3、分數的含義。
4、聯系生活實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複習單元知識體系:
第一單元時分秒
1、鐘面上有3根針,它們是(時針)、(分針)、(秒針),其中走得最快的
是(秒針),走得最慢的是(時針)。(時針最短,秒針最長)
2、鐘面上有(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每兩個數間是(1)個大格,也就是(5)個小格。
3、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1大格是(5)分鐘,走1小格是( 1)分鐘;秒
針走1大格是(5)秒鐘,走1小格是(1)秒鐘。
4、時針走1大格,分針正好走(1)圈,分針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時。
時針走1圈,分針要走(12)圈。
5、分針走1小格,秒針正好走(1)圈,秒針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鐘。
6、時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1小時)。分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5分
鐘)。秒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5秒鐘)。
7、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正好成直角的時間有:(3點整)、(9點整)。
8、公式。(每兩個相鄰的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是60)
1時=60分1分=60秒60分=1時60秒=1分
半時=30分30分=半時
9、常用的時間單位:時、分、秒、年、月、日、世紀等。(1世紀=100年,1年=12個月......)
第二、四單元萬以内的加法和減法
1、認識整千數(記憶:10個一千是一萬)
2、讀數和寫數(讀數時寫漢字寫數時寫阿拉伯數字)
①一個數的末尾不管有一個0或幾個0,這個0都不讀。
②一個數的中間有一個0或連續的兩個0,都隻讀一個0。
3、數的大小比較:
①位數不同的數比較大小,位數多的數大。
②位數相同的數比較大小,先比較這兩個數的最高位上的數,如果最高位上
的數相同,就比較下一位,以此類推。
4、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記憶:看最位的後面一位,如果是0-4則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幾位數和最小的幾位數
最大的一位數是9,最小的一位數是0.
最大的二位數是99,最小的二位數是10
最大的三位數是999,最小的三位數是100
最大的四位數是9999,最小的四位數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數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數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數比最小的四位數小1。
6、被減數是三位數的連續退位減法的運算步驟:
①列豎式時相同數位一定要對齊;
②減法時,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從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減;如果前一位是0,則再從前一位退1。
7、在做題時,我們要注意中間的0,因為是連續退位的,所以從百位退1到十
位當10後,還要從十位退1當10,借給個位,那麼十位隻剩下9,而不是10。(兩個三位數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數,也有可能是四位數。)
8、公式:被減數=減數+差和=加數+另一個加數
減數=被減數-差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差=被減數-減數
第三單元測量
1、在生活中,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單位;量比較
長的物體,常用(米)做單位;測量比較長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單位,千米也叫(公裡)。
2、1厘米的長度裡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長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紐扣、鑰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4、在計算長度時,隻有相同的長度單位才能相加減。
小技巧:換算長度單位時,把大單位換成小單位就在數字的末尾添加0(關系式中有幾個0,就添幾個0);把小單位換成大單位就在數字的末尾去掉0(關系式中有幾個0,就去掉幾個0)。
5、長度單位的關系式有:(每兩個相鄰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
①進率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進率是100: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③進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裡=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1公裡
6、當我們表示物體有多重時,通常要用到(質量單位)。在生活中,稱比較輕
的物品的質量,可以用(克)做單位;稱一般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做單位;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做單位。
小技巧:在“噸”與“千克”的換算中,把噸換算成千克,是在數字的末尾加上3個0;
把千克換算成噸,是在數字的末尾去掉3個0。
7、相鄰兩個質量單位進率是1000。
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噸1000克=1千克
第五單元倍的認識
1、倍的意義:要知道兩個數的關系,先确定誰是1倍數,然後把另一個數和
它作比較,另一個數裡有幾個1倍數就是它的幾倍。
2、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計算方法:一個數÷另一個數=倍數
3、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這個數×倍數=這個數的幾倍
第六單元多位數乘一位數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數的近似數,再進行計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數相乘還得原來的數。
3、三位數乘一位數:積有可能是三位數,也有可能是四位數。
公式:速度×時間=路程每節車廂的人數×車廂的數量=全車的人數路程÷時間=速度
路程÷速度=時間
4、多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乘起,用一位數分别去乘多位數每一位上的數,哪一位上乘得的數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與哪一位相乘,積就寫在哪一位下面。
5、一個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
①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
②因數中間有0,用一位數去乘多位數每一位數上的數,與中間的0相乘時,如果後面沒有進上來的數,這一位上要用0來占位,如果有進上來的數必須加上。
6、一個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計算:筆算時,可以把一位數與多位數0前面那個數字對齊,再看多位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7、(關于“大約)應用題:
問題中出現“大約”、“約”、“估一估”、“估算”、“估計一下”,條件中無論有沒有大約都是求近似數,用估算。→(≈)
8、減法的驗算方法:①用被減數減去差,看結果是不是等于減數
②用差加減數,看結果是不是等于被減數。
9、加法的驗算方法:①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算一遍。
②用和減一個加數,看結果是不是等于另一個加數。
第七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條直的邊和4個角封閉圖形我們叫它四邊形。
2、四邊形的特點: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
3、長方形的特點:長方形有兩條長,兩條寬,四個角都是直角,對邊相等。
4、正方形的特點:有4個直角,4條邊相等。
5、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6、平行四邊形的特點:①對邊相等、對角相等。
②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三角形不容易變形)
7、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8、公式:長方形的周長=(長 寬)×2 或長×2 寬×2
長方形的長=周長÷2-寬 長方形的寬=周長÷2-長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正方形的邊長=周長÷4,
第八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
1、幾分之一: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幾分之幾: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幾份,就是這個物體或圖形的幾分之幾。
2、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得的份數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數就越小。
3、比較大小的方法:
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數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數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數就大,分子小的分數就小。4、分數加減法:
①同分母的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和分子相加、減。
②1減幾分之幾的計算方法:計算1減幾分之幾時,先把1寫成與減數分母相同的分數,在計算。
5、分數的意義: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幹份,表示幾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所分的份數作分母,所取的份數作分子。
6、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先用這個數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數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幾份是多少)。
第九單元數學廣角(集合)
1.用"一一對應"和"列(表)舉法″尋找"重複″的事物與數量;
2.認識了解"韋恩圖″即"集合圖"并用它解決實際數學問題;
3.使用"分類歸納″的方法,結合數學問題實際填寫集合圖;
4.利用簡單的排列組合技能,通過分類與數形結合的方法全面地思考問題,使用"集合圖”解決數學實踐問題;
5.給合教材編排的思考題,複習回顧"搭配"問題,培養學生簡單的排列組合思想、有序思想和邏輯推理能力,從而為下冊的"數學廣角″學習墊定基礎;
6.集合圈(圖)的意義:用一條封閉曲線的内部範圍代表集合,以及用這樣的幾種或幾個集合直觀地表示某類數量或事物及其它數量或事物關系的圖示我們稱為集合圈(圖),還叫做韋恩圖,也叫做文氏圖。
7.集合圖構成部分的名稱有:全集,空集,交集,并集,子集,補集,元素,集合等,這部分知識到高中要具體的學習,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8.簡單集合問題的計算公式:一部分數 另一部分數-重複數=實際總數
實際總數 重複數-一部分數=另一部分數
實際總數 重複數-另一部分數=一部分數。
複習計量單位
長度單位: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 1千米=1000米1千米=10000分米1千米=100000厘米1千米=1000000毫米
質量單位: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複習加減法計算公式及驗算:
減法:1.被減數—減數=差 2.減數=被減數—差 3.被減數=差 減數
加法:1.加數 加數=和 2.加數=和—加數
加減法的驗算:
加法的驗算:
1.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2.用和減去一個加數等于另一個加數。
減法的驗算:
1.用差加減數等于被減數。
2.被減數減去差等于減數。
複習本冊重難點:
1.四邊形:
四邊形的特點: 1.四條直的邊 2.四個角 3.封閉圖形
平行四邊形特點:1對邊相等 2.對角相等 3.容易變形
周長:
周長的定義: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長方形的周長=(長 寬)×2 或長×2 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時分秒:1分=60秒1時=60分
2.分數:
分數的意義: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幾份分母的意義: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
分子的意義:其中的幾份
分數比較大小:
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分數越大
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數越大
分數的簡單計算: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複習課時安排:十課時
(注:願益利學教,家校共育。感謝閱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