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進補的時節,很多人在冬季過後,都會明顯地長肉。冬季有它的好處,在這期間養生也要有一定方法和原則:
一、進補需對路
冬令進補時,為使腸胃有個适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就是打基礎的意思。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炖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棗牛肉湯來吃,用以調整脾胃功能。
如果經常感到四肢無力、精神疲乏、講話聲音低微、動則出虛汗,這大多屬于氣虛。可選服人參、黨參、太子參、五味子、黃芪、白術或者黨參膏、參花膏等益氣藥物;食品有黃豆、山藥、大棗、栗子、胡蘿蔔、牛肉、兔肉等。面色枯黃、口唇蒼白、頭暈眼花、心跳乏力、失眠、耳鳴心悸的人,大都屬于血虛。可選服阿膠、桂圓肉、當歸、熟地、白芍、十全大補丸和滋補膏等養血藥,食品有酸棗、龍眼、荔枝、葡萄、黑芝麻、牛肝、羊肝等。
二、天冷也通風
冬天天冷,有些人喜歡緊閉門窗或蒙頭入睡,這是很不好的習慣。除了白天要開啟門窗,讓空氣對流外,晚上應開小氣窗通風。人體細胞白天分泌高濃度的環磷酸腺苷,可以增強細胞功能;晚上則分泌高濃度的環磷酸鳥苷,具有減弱、抑制細胞功能的作用。深夜時人體抵抗力下降,對虛弱、患病的人要加強監護,觀察呼吸、脈搏是否正常,以利及時采取措施救治。
三、寒性食物少吃
中醫師指出,秋冬進補要有所講究,特别是體質本身就寒的人,尤其不能食用過多的性寒食物,否則容易導緻肚子痛。這是因為,冬季人的身體處于封藏狀态,需要養陰,而攝入過多的寒涼食物容易破壞掉人體封藏的狀态,需要調動更多的熱量來抵擋寒涼食物的侵襲,而一旦寒涼沒及時化解出去,囤積在胃裡,就容易導緻腹痛。
較為常見的性寒食物有:綠豆、梨、橙子、柑、螃蟹、螺蛳、蚌肉、紫菜、鴨血、鴨蛋(性微寒)、皮蛋等。
冬季雖然不應吃過多寒涼食物,但也不宜吃過多燥熱品,而應多攝入滋陰膳食,如黑木耳、藕、芝麻等。
寒涼體質的人冬季可以多喝粥,若在粳米粥中加點紅棗,效果會更好。
四、多參加體育鍛煉,比如跑步、遊泳等運動量較大的鍛煉,可以讓人運動過後感到神清氣爽,精力充沛。但運動後大量出汗要注意保暖,以免感冒;晨練時間不宜過早,最好是陽光充足,不刮風下雪。
五、保證足夠睡眠。成人每天不應少于8小時,青少年不少于10小時。不要熬夜,同樣是睡8小時,但晚上11前點入睡和夜裡3點睡效果肯定不同,後者易感到疲勞。
大家都希望有一個好的身體,養生也有它的原則要遵守,不然的話,可能事也願違,這樣就會使自己得不償失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