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是唐朝時期的大臣、文學家、哲學家詩人。他被稱為“詩豪”确實是實至名歸。我喜歡劉禹錫,不僅因為他才華橫溢,名聲鼎盛,更因為他具有甯折不彎的倔強品格。
劉禹錫
唐順宗即位後,因劉禹錫參與了王叔文等人的“永貞革新”。革新失敗後他屢遭貶谪。但他卻矢志不渝,甯可被貶到外地,也不屈服于強權。第一次被貶後近10年才回到京城,他馬上寫下《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一詩諷刺當權者,立即又被被貶谪到更遠的播州去當刺史。再次經曆了12年才又返回京城。回來後他又寫了一首《再遊玄都觀》,意思是我(劉郎)又返回來了,(你們這些腐敗的當權者)能拿我怎麼樣啊?
下面這首《秋風引》就是他被貶谪到南方偏遠地區時,因見秋風起,雁南飛,頓時感覺到心中的寒意,寫下作為一名“孤客”的心情。
秋風引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秋風引1
直譯:
不知從哪裡吹來了秋風,在蕭蕭的風中送走了雁群。淩晨,秋風吹動着庭園的樹木,樹葉瑟瑟。秋風的來去雖然無處可尋,無形的秋風卻分明已經盡在庭園。孤獨的旅人,最先聽到了秋風的聲音。
賞析:
前兩句,是詩人眼望高空時,感受到的秋風。因為他看見了大雁在風兒蕭蕭的呼嘯中向南方飛去的身影。大雁南飛是秋天的标志,那麼送走大雁的風兒自然就是秋風了。
後兩句,寫詩人把目光放眼于身邊。早晨起來看到庭院内的樹木被風吹得瑟瑟發抖,作為一個孤獨的遠方來客,他最先注意到了秋風的來臨。
秋風引2
這首詩主要要表達的,其實正是作者的羁旅之情和思歸之心。被長期貶谪的劉禹錫,心中自然是思歸的。但他妙在不從正面着筆描寫自己的思鄉盼歸之心,而是隻就秋風做文章。雖然他在最末一句點出了“孤客”身份,但并未就此展開描述,而是點到為止。當然,因為他“獨在異鄉為異客”,這個孤獨之人對大自然是十分敏感的。對于氣候和季節的變化,他比當地人感受得更早、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