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縣一家箱包廠裡,員工認真工作。 張強 攝
阜南縣一家箱包廠裡,員工認真工作。 張強 攝
中新網安徽阜陽8月13日電 (記者 張強)11日,安徽省阜南縣王家壩閘處,淮河水流平穩,當地民衆生産生活有序。
阜南縣老觀鄉因地制宜,發展芡實種植産業。 張強 攝
當日,由安徽省委宣傳部組織的“牢記殷殷囑托 建設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集中采訪活動走進阜南縣,探訪該地生産生活情況。
航拍西田坡莊台。 張強 攝
王家壩閘系淮河中上遊重要水利樞紐工程,被譽為“千裡淮河第一閘”。自1953年建成至今,王家壩閘已有13個年份16次開閘蓄洪,共蓄洪75億立方,為淮河流域防汛抗洪發揮了重要作用。
航拍“千裡淮河第一閘”王家壩閘。 張強 攝
日前,淮河幹流王家壩至臨淮崗段行洪區調整及河道整治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該工程是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主要建設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堤防加固、護岸及影響處理工程等。
西田坡莊台村民閑來圍坐一起唠嗑。 張強 攝
2020年7月20日8時30分許,王家壩閘第16次開閘洩洪,23日13時關閘,停止向蒙窪蓄洪區分洪,蒙窪蓄洪區累計進洪量3.75億立方。
“千裡淮河第一閘”王家壩閘。 張強 攝
洪水退後,蒙窪蓄洪區裡的阜南縣老觀鄉因地制宜,開展災後生産自救,“變對抗為适應,變水患為水利,變劣勢為優勢”,依托龍頭企業持續發展壯大芡實、蓮藕、龍蝦等适應水生環境且經濟效益高的特色産業。因水體環境優良,種植技術先進,老觀鄉産出的芡實個大、殼薄、味美,藥用價值高,為老觀鄉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王家壩抗洪紀念館一隅。 張強 攝
“芡實成了我們的脫貧‘金鑰匙’。”老觀鄉黨委書記王軍說,芡實俗稱“雞頭米”,屬水生植物,可以日常食用,也可以作為中藥,被譽為“水中人參”。同時由于當地水體環境好,産出的芡實個大、殼薄、味美,藥用價值高,芡實幹果加工成米仁,在市場上頗受歡迎,部分産品還出口日韓等國家。目前,老觀鄉芡實種植面積達2萬餘畝,形成了集芡實種植、采摘、加工、儲存、銷售于一體的産業鍊。
媒體記者參觀王家壩抗洪紀念館。 張強 攝
在阜南縣曹集鎮利民村西田坡莊台,村民正利用蒙窪莊特的資源優勢,積極謀劃旅遊産業,開辦農家樂,開發旅遊資源,發展采摘園、垂釣中心等,打造旅遊莊台。
媒體記者參觀王家壩抗洪紀念館。 張強 攝
“美麗莊台是我家,我家不比城市差。”這是最近在西田坡莊台上流行的一句話。利民村村民王今桂說:“莊台在這一年的時間也發生了不少變化,環境更美了,基礎設施更完善了。幹群關系更和諧了,莊台上生活的群衆的心更緊密了,鄰裡們生活也更加融洽、幸福。”
2021年6月底,王家壩抗洪紀念館落成,該館通過展出照片、文獻、實物、影像、雕塑等資料2000餘件,全面展示淮河治理、抗洪搶險、生産自救、領導關懷等光輝曆程及王家壩精神的時代價值和科學内涵。(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