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18個世界冠軍。
連續八年世界排名第一。
乒乓球大滿貫得主。
提起這些頭銜,那必定要說起頭銜的主人,鄧亞萍。
為了成功,她背上30斤沙袋,負重訓練,留下無數汗水。
可就在事業巅峰時期,她選擇了退役。
選擇去清華讀書走另一種人生....
鄧亞萍出生在1973年,爸爸是名運動員。
在她5歲的時候,她便在爸爸的手把手教學下,拿起了乒乓球拍。
但是鄧亞萍的個頭實在是矮小,站在乒乓球桌子旁邊,也就露着一個小腦袋。
正常打球,乒乓球能直接略過鄧亞萍的腦袋。
個子太矮怎麼辦呢,爸爸想了一個辦法。
在地上放上凳子或者木闆,讓鄧亞萍踩在上面,這樣,鄧亞萍的小腦袋就高出了乒乓球桌,還能夠正常打球。
為了讓鄧亞萍快速地上手,爸爸還特地為她制定了訓練計劃。
因為個子矮,拿拍手法也要改,于是把豎拍改成了橫拍。
爸爸告訴鄧亞萍個子太矮,防守不容易,隻能進攻,進攻便是最好的防守。
在爸爸的教導下,鄧亞萍放學便在家裡乒乓作響。
有時候她不想練,撒嬌一樣待在旁邊,爸爸也不惱,而是讓她好好休息,過一會再練。
在鄧亞萍的印象中,爸爸是脾氣最好的人,從來沒有在訓練上發過火。
除了那一天。
一天晚上,鄧亞萍不想練,趁着家人不注意偷偷跑出了家。
她想要和小夥伴滑旱冰,随着天色越來越晚,小夥伴都回家了,隻剩下她一個人。
而此時父母也發現,鄧亞萍不見了。
父親摸着黑出去,看到了獨自滑旱冰的鄧亞萍,他在旁邊站着,沒有出聲。
直到鄧亞萍一個轉身,這才瞅見了父親。
她連忙停下來,慢吞吞地走到父親旁邊。
“走,回家”
鄧亞萍小聲地答應了一聲,走在了前面,正走着,爸爸突然從後面揣了一腳。
“我不讓你滑旱冰,是怕你受傷,你受傷了怎麼打乒乓球”。
雖然話是暖的,但是那一腳卻足以讓她哭着回家。
這次小插曲後,鄧亞萍便把全部心思放在了乒乓球上。
而努力沒有騙人。
才到10歲,鄧亞萍已經拿到不少冠軍,圈子裡也有不少人知道她的名字。
有天賦,還肯于練習,鄧亞萍很快就被納入了河南省隊。
但是沒有過幾天,鄧亞萍便被打包送了回去。
老師帶着鄧亞萍回家的時候,她撇着嘴,臉上是滿滿的不服氣。
“她個子太小,才一米五五,不能訓練了”。
老師找到鄧亞萍的父親,告訴他孩子被退回的原因。
老師走了之後,鄧亞萍還在氣鼓鼓地站着。
父親看了她一樣,讓她坐下,她這才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因為委屈眼睛瞪得特别大。
爸爸歎了口氣,然後叫了她一聲。
“....嗯。“鄧亞萍十分不情願的回答了一聲,接着她擡起頭,說”可是我不服氣,我想拿冠軍!”
“那你知道你要怎麼做什麼了嗎?”
“訓練!”鄧亞萍噌的一下從凳子上站了起來,拿起家裡的乒乓球拍開始練習。
為了賭這一口氣,鄧亞萍更加拼命地練習,但是家裡不是最佳訓練場所。
1983年,鄭州市女子乒乓球隊成立,鄧亞萍馬上報名參加。
隻不過隊伍剛成立,訓練場地十分簡陋,所有人必須擠在澡堂裡練習。
澡堂也不是很大,最多能擺上四張桌子。各方面的條件和省隊都有差距,但是鄧亞萍沒有矯情,每天在家喝訓練場之間穿梭。
她總是早早達到訓練場,等到人走了之後,她還固執地在裡面練習,直到精疲力盡,她才放松下來,手撐着球桌大口呼吸。
除了面積小,場地溫度也十分乏悶,冬天零下十度,夏天則要高達40度。
就在别人的抱怨的時候,鄧亞萍早先站在了球桌旁,開始了新一天的訓練,她抹着汗,流着淚,想着省隊教練的話,狠狠的打出一球。
父親看着鄧亞萍的進步,十分欣慰,但是還有點美中不足。
“速度不夠快”。
為了提高速度,鄧亞萍采取了父親的意見,在腿上綁上沙袋,一邊兩斤半。
而上身,鄧亞萍還背着重達25斤的背心。
一身下來,30斤的重量,足以讓她走幾步便氣喘籲籲,腿更是邁不動,通常看到球來了,鄧亞萍邁腿過去,卻發現因為重量慢了好幾拍。
看到因為重量而掉落的乒乓球,鄧亞萍内心十分挫敗。
但是鄧亞萍忍住了,她邁着灌鉛一般的腿,用最大速度沖上前,接球然後打回去。
等到一天訓練完,鄧亞萍才允許自己把沙袋解下來,她仰望着天花闆,感覺自己“要飛了”。
“走起路來,如此輕便”
她又低下頭,摸着自己的腿,全是汗水,而上衣,更是猶如洗過一樣,一摸全是水。
雖然訓練過程很累,但是結果是好的。
才不到半年的時間,鄧亞萍已經打下了河南省隊。
而她沒有停下腳步,還是尋找更大的舞台。
1986年,第四十屆全國錦标賽開始,鄧亞萍如願獲得了冠軍。
這對于鄧亞萍來說,絕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因為冠軍可以進入國家隊。
但是國家隊的負責人,卻不這樣想。
五個教練商量了一下,四個教練表示了反對。
他們覺得鄧亞萍個子實在過于矮小,不應該進入國家隊。
而至于錦标賽的冠軍,教練們認為這純屬意外。
“鄧亞萍是靠蒙,蒙來的金牌”,言下之意,實力可能不怎麼樣。
而在一衆反對的聲音中,張燮林教練卻有不同的聲音。
他覺得鄧亞萍的實力,絕對可以進國家隊。
兩方争執不下,開了兩次會,都沒有統一意見。
很快,又要開第三次會議,張燮林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要把鄧亞萍招收進來。
“雖然長得矮,但是她看球全是高的”。
張教練的一句話讓會上安靜了下來,幾分鐘裡沒有人說話。
短暫的安靜後,有人贊同了張教練的想法,有了第一個便會有第二個。
鄧亞萍這才進入國家隊。
鄧亞萍知道自己進入國家隊并不順利,也格外珍惜這次機會。
她還是和以前一樣,每天練到很晚,等到月亮高高挂在天空,鄧亞萍這才拖着疲憊的身子回宿舍。
回到宿舍,她找出小鍋,給自己煮了一包方便面。
大量的練習時間讓她沒有時間吃晚飯,隻有夜晚她才吃點泡面,用來維持體能。
宿舍的人都勸她,好好吃晚飯,但是鄧亞萍沒有聽。
還是每天泡在訓練場上。
有一次張燮林到宿舍巡查,看見鄧亞萍宿舍裡,有一個小鍋。
“你們宿舍怎麼還有鍋,做飯啊。”
“教練,這是鄧亞萍的,她晚上用來吃方便面”
“方便面?”,張燮林挑了挑眉,不敢相信。
“她每天練習到很晚”。
聽着隊員的話,張燮林隻是點點頭,決定不追究了,便走出了宿舍。
等到第二天,他又去了宿舍,隻不過手裡拎着一袋雞蛋。
“這些讓鄧亞萍吃,補補力氣”。
從那之後,鄧亞萍的泡面晚飯中便多加了一份雞蛋。
而在不懈的努力下,鄧亞萍奪得了多次冠軍。
這之中,1996年和陳靜的比賽是最難的。
比分從0比2,追到2比2,直到最後一刻,鄧亞萍打完,赢得了比賽。
她才露出微笑的表情,說着“太難了”。
1997年,鄧亞萍24歲,此時正是她事業的最高峰,但是她選擇了退役。
她的身體已經不足以支撐她,繼續比賽。
很多人請她當教練,但是她拒絕了邀請。
轉身進入了清華大學。
鄧亞萍執着進入清華大學,還要追溯到1996年底。
當時,鄧亞萍被薩馬蘭奇提名奧委會委員,這對于鄧亞萍是機會,也是天大的挑戰。
委員會成員需要說英語和法語,而這兩種語音,鄧亞萍一竅不通。
起初,她是帶着翻譯,但是翻譯總要慢半拍,等她理解了這個議題,卻馬上出現了下一個議題。
她想要發言,卻往往不得要領。
鄧亞萍總是慢半拍,這讓她心有挫敗感,她不想認輸。
于是,她選擇了去清華大學攻讀外語專業。
這不一件容易事。
“你現在英語什麼水平,要不你先寫下英文字母”
老師對她說。
鄧亞萍愣了愣,想了想見過的子母,慢吞吞的寫下去,但是寫了幾個便卡殼了。
“我不認識英文字母....”
老師歎了氣,說了聲“那更要多背了”。
為了學好英語,鄧亞萍有發揮了不服輸的勁。
她把自己泡在圖書館裡,把頭埋在英語書裡,不過看了幾分鐘後,鄧亞萍便開始犯困。
她隻好硬撐着眼皮,硬撐着下巴,去看書上的文字。她甚至還想用火柴棍撐住自己沉重的眼皮。
但是效果并不好。
為了讓她快速的學習英語,老師推薦她去英國,順便借宿在當地一家居民中。
住在當地的家裡,可以和他們進行交流,鄧亞萍也對這一場“旅行”抱有很多信心。
但意外的是,寄宿家裡的人并不喜歡說話,雖然老天太在家裡,但是兩人交談甚少。
鄧亞萍看着毫無進展的英語,心裡煩愁。
但是她不想放棄,她隻好每天每晚的聽英語語音,以此記住單詞。
每次出門,她總是逼着自己說英文,雖然說出來很蹩腳,還要接受别人戲谑的目光。
不過鄧亞萍沒有因此放棄。
随着每天灌輸式的學習,鄧亞萍的英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她聽得懂,還能說出口。
有次和老太太交流,對面的人表情非常驚訝,挑了挑眉似乎在贊賞她的英文能力。
2001年,鄧亞萍從清華畢業,但是她沒有中止學習的腳步。
同年,她去了諾丁漢大學,攻讀碩士。
那個時候,她本以為,到此,便足夠了。
但是有一天鄧亞萍出去玩,看到劍橋大學的學生們,正在舉辦畢業典禮。
她看着學生們的學士服、帽子,和洋溢的笑臉。
想到,“我要是下輩子都去劍橋,該多好”。
而這個想法,很快就被她自己否決了。
“為什麼是下輩子,不能是現在呢?”
為了能夠順利在劍橋大學讀博,鄧亞萍開始翻看相關資料。
每天在教學樓和圖書館之間穿梭。
不知道看了多少黑夜,又看了多少黎明,鄧亞萍如願受到劍橋大學的通知書。
在劍橋大學的幾年,鄧亞萍依舊不敢太慢,除了專業知識還有英文水平的提升。
轉眼到了2006年,鄧亞萍懷孕了,這時候,她還在準備論文。
身體總是傳來不适感,她隻能将自己一頭紮進書本裡,來忘記身上的不适。
她懷着孩子,差找着論文需要的材料,一忙起來,又時候還會忘了吃飯。
正是在高強度的學習之下,2008年,鄧亞萍順利畢業。
學業上取得了成功,事業上取得了成功。
鄧亞萍又把視線轉移到家庭上。
她還有個孩子。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總是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
鄧亞萍也不管。
但是10歲的時候,鄧亞萍開始意識到了,必須要磨煉兒子的心智。
于是她開始帶着兒子打球。
兒子不好好練習,鄧亞萍便在旁邊鼓勵,等兒子聽的甜話多了,便開始上手學習。
而在教的時候,鄧亞萍十分的嚴格。
為了讓兒子練習發球,她讓兒子對着牆邊的桌子,練兩個半小時。
在不知道盡頭的練習中,兒子看着球,抛球,發球,注意力漸漸不集中。
甚至還想放棄。
但是鄧亞萍就在旁邊,他有不敢。
心累和手腕的疼痛,讓兒子心情一度十分沉悶。
打着打着竟然哭出來了。
“你就算哭,今天也是兩個半小時”
“你看,手勢又不對了”。
聽着鄧亞萍沒有絲毫退路的話語,兒子哭的更兇了。
不過他知道哭是沒用的,不知道哭了多久後,他才重新拿起乒乓球拍,重新練習。
事後,兒子對此一直不是很服氣。
直到一次比賽,兒子在乒乓球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
他拿着獎杯,這才慢慢了理解了母親。
這才懂得,當時的母親就是這樣日複一日的練習,才成為乒乓界數一數二的人物。
如今的鄧亞萍,不再叱咤于體育賽事,也不奔波在校園裡。
而是放慢了節奏,開始享受另一份的人生。
她會和家人出門,也會看望父母,陪着父母一起做菜包餃子。
去做普通人的生活。
鄧亞萍的一生,是傳奇的。
在年少時期,她拿過無數獎杯。
在中年時期,又取得了碩士博士學位。
而這一切,都源自她内心不服輸的精神,她是堅持,她的韌性。
造就了現在的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