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祛濕按哪個穴位有圖?現在社會濕氣重的人大有所在,這跟現在人們的生活習慣有極大關系,比如夏天長時間待在空調房、喜愛吃生冷刺激的食物以及在穿着方面貪涼等等,這些會加重體内濕氣的同時還會阻止濕氣排出去,而濕是萬病之源,會引發一系列問題,比如四肢浮腫、精疲力盡等等,因此一定要仔細了解濕氣并采用一種有效的辦法進行改善,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艾灸祛濕按哪個穴位有圖?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現在社會濕氣重的人大有所在,這跟現在人們的生活習慣有極大關系,比如夏天長時間待在空調房、喜愛吃生冷刺激的食物以及在穿着方面貪涼等等,這些會加重體内濕氣的同時還會阻止濕氣排出去,而濕是萬病之源,會引發一系列問題,比如四肢浮腫、精疲力盡等等,因此一定要仔細了解濕氣并采用一種有效的辦法進行改善。
濕為何物,中醫有看法
在中醫的心目中認為濕氣是萬病之源, 而且跟不同的特征結合起來會産生不同的效果,當濕氣跟寒氣結合到一起就會形成濕寒,當跟熱碰撞之後就會形成濕熱,而濕氣一旦結合風還會形成風濕,還有一種被稱之為暑濕是跟暑結合在一塊,其實每個人身體内都有存在一定程度的濕氣,不過每個人濕氣嚴重的情況會存在一定差異。
濕氣可以從身體外部來,也可以來源于身體内部,前者是因為經常接觸濕邪環境導緻的,比如從事漁業或者居住在潮濕不見光的地方,而後者多數是因為身體内部運化産生的一種後果,比如久坐以及思慮憂傷等等,在辦公室人員以及腦力工作者身上更加常見。
濕氣會引起一系列的問題,剛開始會表現在嘴巴黏膩、皮膚潮濕出現濕疹等等,當濕氣内侵傷害到肌肉之後就會出現肌肉酸痛、渾身無力等症狀,還會進一步引起痛風、風濕等病症。而在去除濕氣方面可以選擇艾灸,艾灸是一種簡單的治療方法,能通過選擇穴位進行改善。
艾灸排“濕”選擇這兩個穴位效果更好
——關元穴
濕氣如果侵襲女性的腹部除了帶來常見的病症之外,還會引起腹痛、痛經等婦科病症,如果發現經血顔色是暗紅色,同時還伴随着血塊等現象,那麼就要考慮濕氣重,這時候可以選擇艾灸作用在肚臍下方的關元穴。關元穴在肚臍下方三寸的位置,對該處使用艾灸可以達到去除濕寒以及補血益氣的效果,在去除濕氣的同時艾灸對于痛經以及經量少都有作用。
——足三裡穴
将艾灸作用在足三裡穴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除濕效果,可以作用在腿部的經絡改善腿部浮腫,尤其是對膝蓋關節部位容易聚集濕氣的地方有很好的除濕效果。艾灸作用在足三裡穴除了改善濕氣影響的腿腳不靈活以及大便黏膩的現象,對身體整體通經絡都有一定的效果。
艾灸是現在人們很常見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過大家也要注意,剛開始使用艾灸的時候時間不僅可以太長,一般堅持十五分鐘就可以,可以随着身體的承受力慢慢加強将艾灸時間延長到半個小時。
艾灸如果使用不當也可能會出現一些副作用,比如上火、過敏、失眠等等,因此在使用艾灸之前有一些注意事項也要了解。
做艾灸這3個内容要了解:
首先、艾灸要控制好距離。艾灸一定要跟皮膚保持一定的距離,否則很可能會導緻皮膚燙傷,對身體健康是非常不利的,一般艾灸跟身體保持三五厘米即可。
其次、艾灸穴位不要太多。有些人認為艾灸穴位越多,除濕效果越好,總是喜歡在幾個位置上一起使用艾灸,但是這樣範圍會透支身體出現乏力的現象,因此艾灸每次穴位不要超過兩個。
再次、艾灸出現水泡莫擔心。有些人體内的時期是比較嚴重的,如果發現在做艾灸之後身體出現小氣泡不需要太過擔心,這是身體排出濕氣的一種表現,一般會在一段時間之後自行消失的。
參考資料:
[1]艾灸熏一熏,治病又益壽[N],洛陽日報,2016-8-3.
[2]艾灸的功效這麼強[N],彭城晚報,2018-9-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