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心放
大唐經曆了史稱的“安史之亂”後,步入了中唐,開始走下坡路,文人士子們的詩情文意也逐步虛無哀傷。難得的是劉禹錫獨樹一幟,仍然豪氣幹雲,寫出了不少感人的詩篇,迄今還激勵着人們排除艱險,奮勇向前。聊聊劉禹錫的事,筆者竊認為是在給讀者奉送心靈雞湯。
(一)參與革新 不幸失敗遭貶
劉禹錫(772—842年),唐朝大臣、文學家、哲學家。家族淵源有兩說,自說系漢代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史載劉勝有子上百,難以考證,若算皇親國戚亦隻能算過氣類型;白居易稱其系匈奴後裔。這話樂天是在酒席上說的,雖有戲谑之意,也難免無風不起浪。本文不糾纏家族淵源,點到為止。
劉禹錫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他随做官的父親劉緒生活,在江南水鄉度過求學時代,小小年紀就能夠吟詩作對。貞元九年,進士及第,先任太子校書,負責整理太子府中的圖書典籍。
劉禹錫為官清正,政績卓著,受到了朝廷賞識,升任監察禦史。當時著名的詩人、散文家韓愈和柳宗元均在禦史台任職,三人政見相合意氣相投,經常聚會賦詩,議論時政,按現在的話說算鐵哥們關系。
805年唐德宗駕崩,唐順宗繼位。擔任太子侍讀的王叔文得到唐順宗重用。王叔文很欣賞劉禹錫的才華,被任命為屯田員外郎,參與管理國家财政。
“安史之亂”後,國家弊政繁多,軍權被宦官控制,藩鎮割據一方,皇帝沒有實權。為了革除弊政,鞏固皇權,王叔文領銜,任用劉禹錫、柳宗元等人,發動了一場史稱的“永貞革新”。頒布了一系列賞罰分明、廢除苛捐雜稅的政令,得到老百姓的擁護。
可惜天不遂人願,沒過多久唐順宗得了重病,無法正常說話,失去了執政能力。宦官聯合節度使們發動政變,唐順宗被迫禅位于太子,是為唐憲宗。新皇上台一下子就變了天,“永貞革新”慘遭夭折,王叔文被賜死,劉禹錫被貶至遠州(今四川茂縣)任司馬。
(二)時乖運蹇 直面谪貶人生
劉禹錫赴任剛走到江陵,朝廷傳來急令,叫他到朗州(今湖南常德)任刺史,他又改道而行。一般來說,被貶之官員無不失意喟歎。而胸懷寬廣的他卻放聲高歌,就在那年秋天的谪貶途中,寫下了《秋詞二首》:
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其二、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不了解其遭遇的人,還認為劉禹錫宦途順暢,在興緻勃勃的秋遊作詩耶。
在此筆者用散文筆法試着改寫他的頭首詩:秋日的一天,偕友來到郊外遊玩。古往今來不少人逢秋就感到悲怆凄涼,我不是這脾性。清悠肅穆的秋景勝過了百花齊放的春光。瞧啊!那排展翅翺翔的白鶴飛上了雲端,把我的濃濃詩情帶到湛藍的重霄!真格兒神清氣爽!
在朗州司馬任上十年後,劉禹錫回到了京都。當年春季的一天,他興沖沖的到京郊玄都觀賞繁盛的桃花,然後寫下了《玄都觀桃花》一詩: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這詩明顯是在嘲諷那些自己被貶後逢迎而得勢的新貴,結果因“語涉譏刺”,再度被谪貶到更遠的播州(今貴州遵義),這就是著名的“桃花詩案”。
十二年後劉禹錫再度被召回京都。昔年打擊他的權臣和黨羽都早已沒落,劉禹錫舊地重遊,人非物亦非矣,感慨萬千之餘,心情愉快地寫下了《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按現代的話來說,劉禹錫有倍兒棒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日月如棱,光陰似箭。曲指算起來,劉禹錫兩度被谪貶,共經曆了23年的貶官生活。坐在禦座上的帝王也換了四次。826年第二次奉诏回京途中,在揚州與白居易相遇。宴會上,白居易寫了一首詩贈給劉禹錫,感歎韶華易逝。劉禹錫的情緒卻無比高昂,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詩,即《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置棄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回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呼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可稱得上流傳千古的名詩句。這兩句詩形象生動,讀罷令人頓生百折不撓勇敢進取的激情,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賦予它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終将取代舊事物。
(三)詩文俱佳 跻身文壇高手
劉禹錫關于哲學的主要著作是《天論》三篇。在宇宙論方面,他的唯物主義思想比柳宗元更進步。關于自然與人的關系,劉禹錫提出天與人“交相勝,還相用”的觀點,具有積極的進取精神。因不是本文的重點内容,恕不贅述。
劉禹錫的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留下《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
其詩大多自然流暢、簡練爽利,同時具有一種空曠開闊的時間感和空間感。
他寫了不少的詩,筆者管見最有代表性的是《竹枝詞》。
《竹枝詞》是樂府近代曲名,又稱為《竹枝》,是一種比較久遠的歌謠體,最早出現在四川一帶。在劉禹錫寫的多首《竹枝詞》中,筆者最喜歡這首: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淺釋一下詩意:河邊楊柳發出了喜人的青綠新芽。新芽與河裡的碧水相互映襯。在一派春光明媚的的景色中,有個少女聽到了江邊傳來的歌聲。擡頭一看,是個少年一邊唱着歌一邊朝自己走來。
情朦朦意胧胧的少女是敏感的,自己對這少年有些意思,少年對自己有沒有意思呢?真是說不清道不明哦。富于想像的少女,想到了那梅雨天,東邊太陽高照是晴天的模樣,西邊卻有些彤雲雨兒在淅瀝。
說是晴天吧?西邊在下雨。說是雨天吧?東邊太陽照。到底是晴天還是雨天,真是讓人捉摸不透。少女對于少年的戀意,她自己捉摸不透,少年是否對自己有戀意呢,她同樣也捉摸不透。
這短短的一首詩,更像是一個美好的愛情故事。在這首詩中,劉禹錫對于愛情的描寫,可以說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這一首《竹枝詞》,盡管看上去好似閑閑的用筆,但是就在這閑閑的用筆中,包含了幾多少男少女對于愛情的刻骨銘心相思?
少男少女們在現實生活中,不正是如此嗎?遇到一位自己心儀的對象時,他或她往往在第一眼之後,心裡有了感覺,可是又不知道對方有沒有意思,于是内心便焦急,會不停地自問,對方到底愛不愛自己?
文末補白:第二次谪貶回京都後,從此劉禹錫的政治生涯開始順利起來了,他先後擔任了吏部郎中、蘇州刺史和太子賓客等職,最後以71歲的古時高齡辭世。估摸是對他“莫道桑榆晚,為霞沿滿天”,決不輕言放棄精神的回報吧!
【作者簡介】趙心放,筆名趙式,重慶市南岸區作家協會會員,黃桷文學社副社長。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