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裡有時能看到一些帶“海苔”的小零食,比如小麻花、餅幹、苔餅等。仔細看配料表,裡邊
加的海苔,有的是紫菜,有的是浒苔。
浒苔可以吃,人們撈出來曬幹就叫苔條,用于加工小食品。它還有苔菜、雞腸菜等别名。甯波菜中很多菜品都有它的身影。
說到浒苔,以往大多數人不熟悉。從2007年開始,連續多年一到初夏就有新聞報道,青島海岸浒苔暴發性生長形成綠潮。
外地遊客本是來看海的,沒想到看到的卻是“草原”,讓人傷透了腦筋。
然而在青島海岸,還有一種海白菜,也和浒苔一樣,暴發起來也是一眼望去海灘一片綠色。它們好像永遠打撈不完,好不容易清理幹淨水面了,一兩天又郁郁蔥蔥蔓延起來。
其實、連雲港、廈門等海岸都遭過這類綠藻的圍困。
浒苔和海白菜都屬于無毒的石莼科綠藻,生長方式一樣,也都能吃。主要區别是浒苔的葉子窄,為單層細胞,所以叫苔條。而海白菜的葉子寬,為雙層細胞,更像菜葉。
海白菜,石莼科 石莼屬Ulva綠藻植物的藻體。出自海邊,有點像紫菜一樣附石而生,故曰石莼。海白菜是俗稱,不同的品種别名還有海菠菜、海莴苣、海條、青苔菜、菜石莼、紙菜等。英文sea lettuce,意即海莴苣。
本屬有30餘種,中國原生有6種,其中較常見的有石莼Ulva lactuca、孔石莼Ulva pertusa、砺菜Ulva conglobata和裂片石莼Ulva fasciata,還有一些外來的入侵種。
能長
海白菜在我國沿海諸海域都有,有多有少。它們生活于潮間帶的岩石上或石沼中。有岩礁類的海岸才會出現,泥沙性海岸因無法固着而無法生長。海水太深太淺都不利于生長。譬如,連雲港一帶養紫菜,多餘的肥水把石莼養肥了。可石莼的孢子在當地泥沙性海域無法落腳,于是向北漂流到青島這樣的海岸正好适合它們生長。
海白菜藻體碧綠色,無性生殖與有性生殖共存,孢子體與配子體同形世代交替繁殖。葉形多變,有圓形、卵形、長橢圓形等,高10-60厘米不等。
石莼成熟的孢子懸浮于海水裡,一旦條件适應,就開始發芽生長。最适宜條件是溫度20~25℃的春夏之交。在此平靜的海邊水域裡,石莼生長極快,一天能長20-30%,三天就能長成。它們一旦開心起來,多的讓你懷疑世界,根本沒人會動人工養殖的念頭。不過天一熱,超過25℃它們就悄然消退了。
它們泛濫的危害性不大,但惡心度極強,爬上海灘積多了确實有礙整潔觀瞻。它的瘋長其實還是與人類活動有關。人們本來是為了養殖紫菜的,結果過多的“肥水”卻養肥了石莼和浒苔。好在它們本身并不會危害環境,而且對環境修複還有好處。況且無毒,人畜可食。
能吃
石莼與海帶、紫菜、裙帶菜、石花菜等海洋藻類一樣,都是可食性“海藻”,《本草綱目》将其列入“菜部”。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連、膠東沿海居民在冬、春二季可以吃到較為昂貴的海麻線(萱藻)餡的包子和餃子。然而在這個季節市民更經常的是到海邊揀拾不花錢的嫩海白菜回家,做時令小菜吃。其他海邊城市也如此,采收後洗淨,幹燥後還可儲備。的确經濟實惠。
它的味道很鮮美,介于海帶和紫菜之間。以做涼拌菜(沙拉)最多,其次是入湯。也有做餡料的,作為包子、餃子或春卷的配料。幹品打粉也可做調味料。
石莼幹品的不同部位粗蛋白質3-20%,總糖約38%。氨基酸和多糖含量比陸上蔬菜要多。還含有維生素、有機酸、礦物質、麥角固醇等成分。
挑選石莼,要看顔色。比較好的新鮮石莼是淡綠色或者綠色,形狀不規則,表面看起來有一層白霜,質地松軟。保存石莼應置低溫幹燥處,最好能避光,防止返潮變質。
近年來,近海污染嚴重,石莼會吸附很多有害物質,食前需多泡一些。偶爾會有有毒的魚卵或某些海蟲附着其上,要仔細清洗。
能用
人的食量是有限的,更多的是用做家畜或家禽的配合飼料。都說海鴨蛋味道好,海邊養的鴨子也常以吃石莼為主。也可加入魚飼料中,鮑魚、對蝦等海洋生物也以石莼為食。
其實海白菜大部分是做肥料。即便人畜都吃,也還是少量,再說了海白菜長老了也不适口。
民間還有石莼利水的說法,用來消腫利尿。
海藻内含有多糖和其他活性成分,可用于生物制藥和化妝品原料,越來越受到重視。石莼多糖有助于降血脂、降膽固醇、抗凝血等輔助治療心血管疾病等作用。其中的有硫酸多糖有抗凝、預防動脈内皮損傷和狹窄等生理活性。
石莼多糖具有類似透明質酸的作用,對皮膚角質層具有保濕作用。農業上還可開發為幹旱地區的保濕劑。
石莼不會危害環境,反而能淨化水質。在給水産養殖做飼料的同時,發揮淨化水體作用。它能“吸除”水中富含的無機氮、磷等營養,以及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還可以遏制有害的赤潮和藍藻泛濫。
如今石莼還有個更重要的用處,用于清潔能源領域。主要用來生産生物乙醇和沼氣等替代能源。生物能源或将進入“藻時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