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不隻是萬物複蘇的季節,也是人體生理機能、新陳代謝最活躍的時期。然而乍暖還寒,氣候很不穩定,除了要做好全身調節外,飲食調養也特别重要。下面,就看看營養專家,為你推薦的春季養生飲食方法,幫你通過飲食調理,以最好的狀态适應春發時節。
□本報記者 王萍
本期嘉賓:孔潤常 中國高級美食營養師
春季要“順時養生”
中醫講究“順時養生”,春天的時候正是萬物叢生之時,在中醫古籍《素問》中提到:“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這個季節是氣候由寒轉溫,大自然中萬物複蘇、草木萌生之際,順時養生的說法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宇宙的陽氣生發了,在五行對應五髒和四季養生來說,“肝屬木,與春相應”,即所謂“春應‘肝而養生’、夏應‘心而養長’、長夏應‘脾而養化’、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因此,春季養生的重點,就在養肝。
春季養生重點是保持自己的心情舒暢,努力做到不着急、不生氣、不發怒,以保證肝的舒暢。情緒上要樂觀,不宜抑郁或發怒,不要過分勞累,以免加重肝髒負擔。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要做到“恬然不動其心”,就能保持機體内環境的穩定,防止心理疾病的發生。
想在春天好好調養體質,重視日常茶飲,是最方便又有效率的途徑。春季比較着重在“輕補”,避免使用“溫補”或“大補陽”之藥材。像黨參、決明子、仙鶴草、枸杞子、紫蘇等,都十分适合在春季搭配作為茶飲來飲用。其實,花草茶和中藥一樣,也要因人而異。隻有依照身體狀況選擇需要的花草茶,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另外,韭菜、蔥、蒜都是春季當令時蔬,具有益肝養陽之效。
飲食不主張進補
春季飲食要注意清淡,不要過度食用幹燥、辛辣的食物。另外,春季飲食要根據個人體質進行選擇,普通健康人群不主張大量的進補。
早春時還應該多吃一些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雞蛋、牛肉、雞肉、魚類、蝦等,這些食物中富含蛋氨酸,這種物質能增強人體的耐寒能力。還有應該多補充一些高能量的食物。除了米、面、雜糧以外,還可以多吃一些豆類、乳類、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補充足夠的能量物質。
根據春天陽氣生發的特點,春季的進補應該以輕松疏散之品為宜,滋膩之品為忌。應選擇平補、清補的飲食,提高正氣,清化郁熱。大米、小米、薏仁米、荞麥、黑芝麻、豇豆、扁豆、黃豆、赤豆、豆漿、山藥、大棗、核桃、栗子等,性質平和,具有補脾益氣好處。春天要注意少吃寒涼、油膩、難消化的食品。
一定要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小白菜、油菜、西紅柿和柑橘、檸檬等新鮮果蔬,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胡蘿蔔、苋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A,具有保護和增強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富含維生素E的芝麻、青色卷心菜、菜花等,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
适量吃些野菜
春季正是各種野菜旺盛生長之時,如荠菜、魚腥草、蕨菜、香椿等。野菜生長在郊外,污染少,營養豐富,清新可口,食用對身體有好處。此外,還有一定的抗病作用,所以應該不失時機地吃一些。
但野芹菜、野蔥、灰菜、馬齒苋、野生小蒜等野菜都含有導緻過敏的物質,容易在某些特殊體質的人身上引起過敏反應。另外,多數野菜性寒味苦,能敗火,但多吃會傷及脾胃,引發胃痛、惡心、嘔吐等輕微中毒症狀。比如,野生荠菜吃多了,會導緻脾胃虛弱、血淤氣滞。因此,不管是什麼野菜,嘗嘗新鮮就可以了,不要長期、大量食用。吃野菜後,一旦出現周身發癢、浮腫、皮疹或皮下出血等症狀,應立即停止食用,馬上到醫院診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