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劃過軌道,松散的小石頭在軌道下輕輕晃動,之後歸于平靜。
大家在乘坐綠皮火車的時候,基本都見過火車軌道下面摞着一層小石子。可是,我們座高鐵的時候,這些小石子都消失不見了,這是為何?
這就要先了解一下這些小石子的來曆。别看隻是一些平平無奇的小石子,它們的來頭可不小。
這些石頭有個專有名詞——道砟。它們不是在路邊随便撿來的,每一個道砟都是經過專門挑選才送到火車鐵軌下。
道砟的尺寸,耐久性,形狀,級配等方面的标準,國家都做了專門的規定,而且材質必須是特級花崗岩。
想不到吧,看似普通的石頭還藏着這麼多的玄機。但是,它們的作用配得上,如此複雜的工序要求。
道砟,比想象中有用火車行駛過程中,自身重量達到數百噸。對鐵軌和枕木施加了巨大的壓力,根據壓強公式P=F/S(P為壓強,F為壓力,S為受力面積),受力面積越小,壓力強度就越大。
火車鋪設的道砟,可以看作是和鐵軌、枕木連為一體的受力面。如果沒有道砟作為支撐,分散受力面積,那麼鐵軌和枕木是無法承受那麼大的壓力,幾天就需要重新更換。有了道砟就能減小鐵軌和枕木受到的壓力,并且延長鐵軌和枕木的使用壽命。
道砟全部是不規則的小石子,每個石子之間具有縫隙,在鋪設好之後,由于摩擦力較大,不容易滑動。行駛途中的火車,将壓力施加到這些小石子之上。小石子之間相互摩擦,将壓力分散開來,差不多每塊石子之間的力都差不多。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些小石子在壓力的作用下發生細微的形變,就像一個減震器一樣,減少了火車的震動。這樣,火車在行駛過程中更安全,不容易發生脫軌事件。在乘坐過程中,車體不會發生晃動,坐着更舒心。
摩擦後的火車輪
其次,火車行駛過程中,車輪摩擦軌道,會産生特别大的噪聲以及一些熱量。道砟能很好地吸收噪聲以及熱量,給人們提供一個安靜的乘坐環境。
排水也是火車行駛中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道砟之間的空隙,使得雨水不會停留在軌道下面,它們會順着道砟縫隙流到火車旁邊的排水渠之中。鐵軌和枕木就不會受到水的侵蝕,冬天也不會因為積水結冰,造成火車碾壓異物,發生安全事故。
植物因為道砟有空隙,無法留住水分的特點,不能在道砟上紮根生長。這樣減少了火車正常行駛需要清理的障礙,行駛安全再一次得到保證。
道砟
火車軌道的鋪設基本要求路面的絕對平整,這樣才能保證行駛安全。由于我國地形複雜的區域很多,并不能保證所有路段都是開闊平坦。即使在平整的路段,要讓軌道平直鋪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道砟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在一些山地,峽谷類地形中鋪設道砟就能很容易找到一個水平面。并且鋪設過程中發現問題要更改也很容易,隻需要添加或者減少道砟的鋪設就可以。這樣一個方便還安全的道砟就成了鋪設鐵路的必要條件。
服務于普通火車運行的道砟好像并未廣泛應用于高鐵,這是為什麼?
道砟不适用于高鐵道路高鐵和普通的火車設計理念不同,高鐵屬于長軌列車,行駛車廂是精密連接的,并且動力是分散式的,不像傳統火車動力由車頭車尾提供。這就能保證高鐵在行駛過程中相對穩定,不再需要道砟提供的穩定性。
高鐵行駛在無道砟軌道上
高鐵由于行駛速度非常快,一般每小時行駛裡程都超過了200千米。在行駛中會形成極大的壓強,壓強會帶動氣流,卷起軌道附近的小石子。
這些石頭會無規則的運動,一般都會砸到高鐵上,具有極大的安全隐患。雖說高鐵一般都分布在人煙稀少的地方,可萬一有什麼人經過,正好被飛馳而來的石頭給砸到,那就危險了。
脫軌的火車
枕木固定在道砟上面是不平穩的,在列車低速行駛的時候沒有什麼問題。可速度一旦超過160千米每小時,道砟在高速行駛的列車壓迫下,會發生短暫且快速的浮動。道砟變動連帶着枕木和鐵軌也會發生形變,在高速度的沖擊下可能導緻列車脫軌,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
無道砟軌道
從後期維修方面來說,道砟也不利于高鐵的鋪設使用。由于道砟的鋪設并不是牢牢固定在地面的,在壓力和震動下會導緻道砟向外移動。一段時間後,軌道就會變得不平整,這時就需要檢修,重新将它填充到合适的位置。不固定的枕木也容易造成損壞,需要及時修理。
老舊火車枕木
火車維修道砟、枕木一般是鐵路工人白天直接乘坐火車,到達需要維修的地方,修好後在乘坐另一班火車回去就行了。高鐵則不一樣,高鐵主要承擔的是客運功能,并且行駛速度快,停靠非常的不方便。由于客流量大,白天一般不會進行維修工作。隻能夜間進行維修,長期維修,一方面耽擱行駛進程,另一方面無形中增加了工作量。
道砟填充
高鐵如何鋪設軌道高鐵為了避免出現上述的問題,采用了無道砟軌道的鋪設。無道砟軌道的材料采用了混凝土和瀝青材料相結合,保證了軌道的穩定性和耐久性。以一個整體的基礎取代了道砟分散式不固定的道路基礎。能更好的适應高速行駛的列車,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
無道砟軌道鋪設
在軌道鋪設前,要先将無道砟地基的排水和形變參數設計好。因為路基穩定後就不會再輕易修改,所以一切都要以高标準來設計。這也保證了後續使用過程中基本不需要進行維修。而且,高鐵線路上鋪設的軌道大都是500米以上長軌,并且軌距誤差由道砟鐵路的6毫米變為了1毫米,保證了行駛過程中的連貫性。
穩定、安全、連貫的無道砟軌道就變成了新時代的需求。我國第一段無道砟軌道的實驗是在2004年,鐵道部建設了第一條連接四川遂甯和重慶的無砟軌道試驗段,全長13.16公裡。
無道砟軌道
到了2007年1月10号,試運營第一條無道砟高速鐵路,其運行時速超過230千米每小時,實驗過程中列車行駛平穩,舒适級别達到了優級。
但是,無道砟鐵路并不是完美的,由于沒有道砟分散壓力,無道砟路基承受着很大的壓力,壽命比有道砟的鐵路有短一些。其次,高标準造就了它高昂的造價,前期投入的成本很多,維修起來要求的技術也很專業。
無道砟軌道對修建線路也有很高的要求,一些地形無法鋪設,隻能繞道而行。而且在行駛過程中産生的噪聲比有道砟軌道更大,需要進行降噪處理。
總結
有困難代表着新的改進方向,一條條新的高鐵線路開通,也代表着我國的高鐵無道砟技術朝着系統化、現代化、國際化發展。
新的技術和方向必定會取代落後的産品,但是,有道砟火車也不會完全退出曆史的舞台,在很多地區還需要有道砟火車的運行,才能保障交通出行。并且,在貨運方面老式火車還具有很大的優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