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夏日絕句》
公元前202年,項羽拜别烏江亭長,并将自己心愛的烏骓馬交給他後,便率領着僅存的28名騎兵,對漢軍發起了最後的攻擊,本就傷痕累累的項羽,此時仍無比神勇,一口氣殺了幾百漢兵,可終究是抵抗不住源源不斷的敵人,為了保留自己最後一絲尊嚴,西楚霸王項羽拔劍自刎,結束了自己年僅30歲的生命。
千百年來,項羽烏江自刎的故事,不斷被後世之人重溫,他的死,也成為中國古典時代英雄氣概和貴族精神的代表。無數人為其寫詩作賦,贊美他的神勇。
那麼問題來了,項羽真的是自刎于烏江嗎?上世紀80年代,一位學者站了出來,他表示,自己花了20多年研究這段曆史,最終得出項羽根本沒有自刎,甚至還沒到烏江就死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别急,且聽筆者細細道來。
《史記·項羽本紀》中寫道: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裡,衆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
而其中這個“欲”字,便是重點,所謂“欲”,自然是還沒有做,而且要知道,這東城到烏江,可足足有120公裡左右,就算項羽騎的是千裡馬,也無法短時間内趕到烏江。而且《史記》中,除了這段話涉及了烏江,其餘文字無一提及烏江,更沒有關于“項羽烏江自刎”的記載。
再看《項羽本紀》的結尾: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寐而不自責,過矣。
其中很明确地寫道:“身死東城”,很顯然,項羽根本來不及去烏江,便已經戰死在東城。而《漢書》中亦是寫道“使騎将灌嬰追殺項羽東城”,這一切,都指出項羽死于此處。而提出這一觀點的計正山,更是多次前往定遠東城進行實地考察,并在《光明日報》上發表學術論文《項羽究竟死于何地?》。
該文章一經發表,立刻引起業内轟動,時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的馮其庸先生,便找到計正山一同展開研究,他們仔細考察了垓下、靈璧,以及定遠的東城、陰陵、虞姬墓、大澤等遺址。一切的證據,都告訴他們,當年的項羽根本不可能從東城快速趕到烏江,自然就不存在烏江自刎一事。
而之所以“項羽烏江自刎”多年來廣為流傳,恐怕是因為比起死于東城,一代霸王在江邊自刎更能激起大家内心情感的波動,并進一步凸顯項羽的英雄氣概和貴族精神,甚至在一些民間傳聞中,項羽的烏骓馬,在感知到主人死後,也跳入烏江随他而去。
參考資料:《史記》《漢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