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飾品材質多種多樣,除了常規的金銀銅、玻璃、木頭外,還有水泥、樹脂、植物等。好像已經沒有什麼不能做飾品了!
一、銀
1、純銀
銀(Ag),過渡金屬。化學性質穩定,導熱、導電性能很好,質軟,富延展性,反光率極高,可達99%以上。銀的純度過高,質地太軟,不易加工成首飾,因此市面上的銀飾一般為925、980、990、千足銀等。
925銀:925S,含銀量92.5%的銀制品,是國際标準上公認的純銀标準。由于足銀過于柔軟并且容易氧化,所以自從tiffany(蒂芙尼)公司開創925銀以來,925銀就被國際公認為純銀。現在通常把925銀首飾鍍上白金(白铑),以防止銀在空氣中氧化或硫化情況變黃變黑。沒有鍍白金的925銀,俗稱為:素銀或原色銀。
980銀:980S,含銀量98%、含銅2%的首飾銀。這種色銀比純銀和足銀質地稍硬,多用于制作保值性首飾。
990銀:990S,含銀量99%的銀制品,又稱足銀。由于過于柔軟,不易鑄造成心儀的首飾造型,且容易磨損和氧化變黑,加工成本過高。所以市面上990S手镯和項鍊較多,通常隻能用作厚大的款式。
千足銀:999S,含銀量不低于99.9%,也是目前國家标準《首飾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裡規定的銀制品最高純度标準(參照GB11887-2008)。所以,從外觀上很容易識别,就是亮銀的本色,這種銀材質比較軟,不适合用來制作仿白金或K金鑲嵌類的飾品,但用來制造素銀類首飾則有銀飾品特有的質感,而且由于銀的特性,越純的銀對皮膚汗液的變化越敏感,特别容易反應出身體的狀況。
2、彩銀
彩銀是在景泰藍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起源于明朝,銀坊的工匠把一種類似玻璃的透明天然釉料手工繪畫在純銀上面,經高溫燒制成了彩色銀飾,且永不褪色,因此彩銀比傳統的素銀更加唯美傳神、高貴典雅。
現代彩銀飾品具有和彩金飾品同樣的色澤和光亮度,彩銀的制作是在925銀的基礎上采用真空離子鍍金的工藝,分為IPP(離子鍍白色金),IPG(離子鍍黃色金),IPR(離子鍍玫瑰金),使得彩銀具有高亮度,高耐磨的優點以媲美彩金,但在價格上卻遠遠低于彩金飾品。
3、泰銀
泰銀又叫“烏銀”,是一種做舊複古工藝,含銀量包含92.5%,99%,99.9%,一般為925銀,純度高的比較少出現。
泰銀是在銀首飾上把銀、硫的混合物融化,并以玻璃質狀态形成覆蓋層。烏銀覆蓋層疏松烏黑,與白銀的光潔銀白形成鮮明對比,産生特殊的視覺效果。由于經過了特殊的防舊處理,烏銀首飾不僅長期不變色,表面硬度也大大增強。泰銀鑲嵌的寶石與藏銀、尼泊爾銀不同,以晶瑩的烏金石、石榴石為主。
4、苗銀
本身是指純銀,長久以來苗族地區的重要首飾品和婚嫁用品。但現在說的苗銀都并非純銀,其它主要成分是銅,含銀量不高。其主要特點是苗族地區手工打制作,圖案精美,富有寓意。
5、藏銀
傳統藏銀為30%銀加上70%的銅合金。目前市場上傳統藏銀已經很難見到了,藏銀的主要材質為白銅(銅鎳合金)。
二、金
金(Au),質軟,抗腐蝕的貴金屬。赤黃色,成色在95%以上;正黃色,成色在80%左右;青黃色,70%左右;黃色略帶灰色,50%左右。 密度:19.32g/cm3 硬度:摩氏硬度2.5,與人的指甲相近。
1、純金
“純金”通常分為足金、千足金。色澤赤黃,質軟,光澤奪目。但絕對的純金是不存在的,正如俗話所說,“金無足赤”。以現代科學技術水平可提煉出純度為99.9999%專門用作标準化學試劑的試劑金。由于試劑金的生産成本高昂,僅從首飾的使用價值來說,用試劑金制作首飾意義不大。目前中國市場足金成色有三種:“四九金”,成色為99.99%;“三九金”,成色為99.9%,俗稱千足金;“二九金”,成色為99%,俗稱足金。
2、K金
K金就是在純金中加入一些其他金屬以增加硬度、變換色調及降低熔點而制成的合金。K金按含金量多少又分24K金、22K金、18K金、9K金等。我國市場上最多見的“18K 金”,其含金量為18×4.1666=75%,飾品上應打上的印記為“18K”或“Au750”/“G750”。
由于其他金屬加入的比例不同,K金的成色、色調、硬度、延展性及熔點等性質均不相同。K金首飾的特點是用金量少,成本低,又可以配制成各種顔色,且不易變形和磨損,特别是鑲嵌寶石後牢固美觀,更顯現出寶石的珍貴豔麗。K金首飾的顔色比較豐富,目前研究成功的有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青色、紫色、灰色、黑色、白色。白色K金由于其顔色光澤與鉑金相似,尤其再鍍一層铑,更是典雅大方,可以假亂真,而價格卻遠低于鉑金,因此它受到許多人的青睐。白色K金的配方主要有三個系列,即:金與钯,金與鎳,金與銀,或它們的組合組成的合金,都可以形成白色黃金。
3、鍍金
鍍金首飾多以銀或銅制成,表面鍍層為黃金,以黃金的光澤取代原來材料的原有色澤,從而提高首飾的觀賞價值。鍍金的含金量不得低于14K,其厚度不小于0.5微米。鍍金首飾一般體質較輕,彎折時較硬,另外鍍薄層的首飾在砂紙上用力一擦,即可露出基底顔色,經過火燒,顔色變白的是銀,變黑的是銅。
4、鎏金
鎏金是古代就出現的一種首飾制作方法,它是将金溶解于水銀中,然後均勻塗抹在飾品表面,晾幹後用炭火烘烤,使水銀揮發掉,再用瑪瑙軋光表面,即成為鎏金制品。
5、包金
包金首飾以銀、銅、鉛、鋅及其他合金制成坯胎,然後用機械或其他方法将金箔牢固地包裹在金屬制品基體的表面上得到金覆蓋層,叫包金。包金的含金量不得低于14K,其厚度不小于0.5微米。
6、鉑金
鉑(Pt),過渡元素,俗稱白金,銀灰白色,比重21.35,熔點1700℃,摩氏硬度4-4.5度,化學性穩定,除王水以外不受酸堿腐蝕。南美印地安人早在15世紀前就制作鉑金首飾,歐洲人遲至19世紀中葉以後才開始采用,目前日本為鉑的最大消費國。
盡管鉑硬度比金高,但對于制作首飾,還是略顯柔軟。首飾業一般會加入少量钯、铑、钇、钴、銅等制成合金後使用。鉑金首飾使用鉑、钌合金和鉑、銥合金較多。國際上鉑金飾的戳記是Pt、Plat或Platinum的字樣,并以純度之千分數字代表之,如Pt900表示純度是900%o。鉑金飾品的規格标示一般有Pt1000、Pt950、Pt900、Pt850。
7、钯金
钯(Pd),銀白色,是鉑族的一員,輕于鉑,延展性強,比鉑稍硬,溶于硝酸和王水。溫度400℃左右表面會産生氧化物,但溫度上升至900℃時又恢複光澤。目前钯比鉑便宜,首飾業界拿來單獨使用,或作為金、銀、銀合金的組成部分。有時參入一些钌,來增加其硬度。市場上常見金,钯的K金和鉑、钯的合金。規格标示有Pd1000、Pd950、Pd900。
8、白金色
市場上所謂之K白金、白金,都不是鉑金。它是一系列合金材料,一般有金鎳銅鋅合金、金銀合金、金銀銅合金、金钯合金等。它的代号WG,也就是白色金的意思。早期以226(金6成,钯2成,合銅2成)來代表含純金6001000的白色金,也就是俗稱"有料",意指含金之銀白色金屬,而非不含金之鎳合金(nickel alloy)電鍍者。一般國外戳記常用;(14K)、(18K)或是僅以數字代表含金量。 白色金具有良好的反射性,不易失去光澤,在鉑和钯未來大量使用之前,白色金為主要用來鑲嵌寶石首飾的銀白色金屬。
三、首飾/飾品的保養
1.金銀首飾佩戴時,忌與硬物接觸和用力拉扯,由于金銀硬度低,與硬物接觸很容易被劃傷或被拉斷,從而會破壞首飾的裝飾性。
2.不在有化學污染的地方戴首飾。同時,盡量少與香水、頭油、花露水等化妝品接觸,一旦接觸,容易使首飾表面腐蝕而出現斑點或變色
3.為了保持金首飾的光澤,可常在溫水中加入少量洗滌劑,将首飾放入用軟刷輕輕刷洗,再用清水沖洗幹淨,然後用軟布擦淨、晾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