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中老年人,在腰痛的同時,還會出現一個比較典型的症狀:就是沒法正常走路,也就是說在走路的時候,會出現下肢疼痛、麻木,甚至嚴重一點會一瘸一拐的,必須要休息一會、蹲下來或是彎個腰才能繼續前行,之後呢又會再次出現以上的症狀,形成一個循環過程,完全影響其生活質量。這令很多人困惑,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的呢?我們一起來聊一聊。
如上圖所示,在行走時,一會就會出現下肢疼痛,需要休息或是彎腰後方可緩解症狀,繼續行走,走一走之後呢,又出現疼痛,這種現象在臨床上稱“間歇性跛行”。接下來具體看一看哪些原因會導緻間歇性跛行呢?
腰椎管狹窄症相信大家對這個病名不陌生,在腰痛時,去拍CT或核磁共振後,報告單中很可能會顯示腰椎管狹窄的字樣,這種疾病就會導緻間歇性跛行。
如上圖中所示,椎管在椎間盤(髓核 纖維環)的後方,裡面穿行脊髓。若是椎管因某種因素變窄了,就很可能壓迫神經、脊髓等。常見導緻椎管狹窄的因素主要有:腰椎的椎體後緣增生,後縱韌帶的鈣化,小關節突增生,側隐窩狹窄,黃韌帶肥厚,椎管内占位(腫瘤或間盤脫出)。
一般椎管狹窄的人,間歇性跛行和腰痛、下肢痛的症狀會比較明顯,症狀的輕重常與體位有關,特别在腰往後仰的時候加重,步行數十米或數百米就會出現下肢的疼痛、麻木、酸脹、無力等。
臀中肌綜合症這類問題導緻的間歇性跛行,最常被忽略,因為它的位置遠離腰部,發病比較隐匿。臀中肌長在骨盆上,在臀大肌的深處,可以對人體産生保持良好的姿勢、支撐我們脊柱、穩定骨盆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臀中肌有“戰鬥機”支撐,除對骨盆有穩定功能外,還有維持姿勢的作用,若是因為您的習慣,比如久坐、久站、跷二郎腿等導緻這塊肌肉薄弱,就會使骨盆發生傾斜、左右不對稱。
當骨盆發生傾斜後,打破了種平衡,就會壓迫神經,引起臀中肌筋膜觸發點的腰背痛、下肢的疼痛,與椎間盤突出症的症狀特别相似。
當然,雖然會引起間歇性跛行的症狀,但往往不會因為後仰腰而加重,其下肢的疼痛特點一般很少超過膝關節以下。
下肢動脈閉塞綜合症特别是一些中青年男性比較多見,常常是由于下肢的動脈有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引起下肢動脈的狹窄,甚至閉塞,最終導緻下肢出現慢性的血管缺血性痙攣,從而引起下肢疼痛、麻木、間歇性跛行,嚴重的還會造成下肢的壞疽等。
在安靜不動的狀态下,血液循環流動平緩,肢體對血液的要求不高,而在您行走運動時,肢體對血液的需求量是增加的,若是下肢的動脈有閉塞,就會處于一種缺血缺氧的狀态,就會産生下肢的疼痛不适;隻有在停下來休息過後,恢複缺血缺氧狀态才會改善。
除了有間隙性跛行外,發病時肢體的遠端還會發涼、怕冷、麻木、酸脹痛,最後嚴重會發展為靜息痛,特别是夜間明顯。
總結若是當您出現步行數十米至數百米後,就會出現下肢疼痛、麻木、無力、酸脹或是乏力,症狀的輕重常和體位有關,在站立、行走時加重,在彎腰、下蹲或是坐下來休息後緩解;如果繼續行走,症狀又繼續加重的話,您需要考慮以上3種問題,不要輕易就認為是腰椎管狹窄所緻。
對于治療,需要到醫院進一步作出明确後,再根據具體問題來看,是否有法子來解決,因為這類問題,有一部分是至今尚未有法緩解的。
我是帶您學習健康科普知識的孔醫生,碼字不容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說法,請幫忙點個贊或是點個關注;分享是一種美德,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謝謝轉發分享給需要的人!
#生命擺渡人##健康明星計劃##謠零零計劃#@頭條健康@頭條号@頭條辟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