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屏幕前的你
是否苦于在家直播上課沒有課外學習?
或苦于因不再是學生而不知道學什麼?
不用慌,不要急
停課不停學,閉館不停更
陝曆博官微小編們
為您的假期日常學習保駕護航!
周秦時期金器的發展
縱觀古今,金器在人類曆史文化的長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古人通過對金的發現和認知,發明出多種金器制作的工藝方法,在曆朝曆代中不斷地傳承、創新和發展,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和厚重的曆史文化使之成為工藝美術史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商周時期黃金的冶煉主要依賴于自然黃金的采集或砂金的淘洗,到了東周特别是戰國時期開始采選分布在高山地區的金礦。從史籍記載來看,春秋戰國時期已發現了大量的金礦,《管子·地數篇》雲:“上有丹沙者,下有黃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銅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鉛、錫、赤銅。上有赭者,下有鐵。”成書于戰國時代的《山海經》中記載有金和多金的山106處,另外還有一些以金命名的山。其中七處還提到“其陽多金、其陰多鐵”。這種帶規律性的認識是古人從多次的采金實踐中總結得出的。由于黃金的熔點較低,便于加工,古人開采出黃金後,在借鑒青銅工藝的基礎上,開始了進一步的加工處理,即黃金的制作工藝。
考古資料表明,目前出土的秦金銀器主要集中陝西和甘肅等秦人長期生活過的地方。甘肅出土的秦金銀器主要是禮縣大堡子山秦墓出土。陝西的秦金銀器主要在寶雞、鹹陽地區和西安的秦始皇帝陵園等地出土。
早期秦文化作為地域文化,在發展中大量吸收了周文化的精髓。其金銀器藝術風格也受到西周青銅藝術影響。另一方面,秦穆公稱霸西戎,金銀器工藝也受西戎等遊牧民族藝術風格影響。西戎對周和秦都影響很大,西周就是敗于申戎(烽火戲諸侯),秦穆公時稱霸西戎,擴大秦國疆土,芈月宣太後解決了義渠王,從此秦無後顧之憂,而向東發展統一六國。
秦金銀器工藝技術豐富,有剪切、錾刻、捶揲、焊接、镂空、多彩鑲嵌、鑄造、炸珠、錯金、鎏金、貼金等。早期立體造型較少,多采用平面造型。
秦公一号大墓出土金器
春秋戰國時期,因為黃金的稀有性,結構穩定、揮發性很小不容易氧化易于鑄造又可以鍛打有着很好的延展性,色彩的華麗美觀。貴族對金器寵愛不亞于青銅器和玉器,目前考古發現,西周及春秋時期,金器隻出現高等級男性(諸侯或者國君)墓葬,相對于男女貴族皆可使用的玉器,金器的等級更加不凡。随着黃金冶煉技術提高及民族間遷徙交流增多,黃金數量也随着慢慢的增多,小型的黃金裝飾物件不勝枚舉。這些金器多是鑄造而成。金質裝飾件更流行,車、馬、兵器也用黃金制作或裝飾,開始出現黃金制作的錢币和容器。
鳳翔縣古稱雍城,自公元前677年秦都東遷至此,雍城作為秦都的時間長達294年,包括秦帝國的3個皇帝在内,秦國曆史上共有33位國君,而其中有19位就葬在這裡。公元前383年,秦人将都城繼續東遷,雍城才結束了這段輝煌的曆史。
金啄木鳥
陝西鳳翔縣南指揮村秦公一号大墓出土
秦公一号大墓中有金、鐵、陶、玉、漆器、紡織品、石器等共3500餘件文物出土。随着清理研究工作的進展,大墓之中不時閃現出秦國成長時代遺留的蹤迹。秦公一号大墓共出土金器100餘件,有金獸、金鳥、方金泡、圓金泡、金串珠等。金獸逼真玲珑、巧奪天工,讓人贊歎不已;金泡方圓各異,圖案别緻、做工精美;金帶鈎飾以精美的蟠螭紋,工藝精湛;金串珠粒粒如豆、精美絕倫。
秦代金器成型工藝
(一)捶揲
金器早期的發展與其本身的金屬特性有關。黃金的延伸率為40%~50%,通常1克黃金可捶打成320米長的金絲。正由于黃金質地較柔軟,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可捶打成金箔,包裹于器物的表面,增強器物的美觀性。秦人在生産實踐中充分認識并利用黃金的這一特點,逐漸捶擊使之按設計延展,做成需要的形狀。《天工開物》載:“凡造金箔,既成薄片後,包入烏金紙内,竭力揮椎打成。”用捶揲法制造的器物要比鑄造法制造的器物耗用黃金量少,而且鑄造法制作器物時需要多人合作和分工,而捶揲可以由一人操作完成,相對簡單易行。所以,捶揲工藝是古人較早使用的一種金器加工工藝。金箔捶揲成型後,可以根據需要裁剪出各種形狀,以供不同的使用目的,繼而可以采用包金(即直接把金箔包裹于器物的外表)或者貼金(即直接把金箔粘貼于器物的外表)進行裝飾。
(二)鑄造
鑄造是金器制作工藝中又一常用技術,這一技術最早是用于青銅器制作。先秦時期,青銅礦床冶煉業高度發達,鐵礦冶煉發展也很快,而黃金的熔點低于銅鐵,所以古代工匠在借鑒銅鐵冶煉技術的基礎上,熟練掌握黃金冶煉鑄造。可以說,金器在發展初期的加工技術基本都是借鑒了青銅器的制作技術。秦代以前金器的鑄造工藝還基本處于青銅器鑄造工藝的範疇之内,是青銅器鑄造工藝的延伸和發展。秦漢時期銅器已經衰落,鐵器興盛,金器也結束了與銅器的“師徒關系”,走出了銅器附庸的陰影,開始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成為一種專門的手工工藝門類。
金啄木鳥 秦公一号大墓出土
金獸 秦公一号大墓出土
金帶鈎 秦公一号大墓出土
獸形金飾 鳳翔縣馬家莊秦宗廟遺址出土
金獸,春秋,1988年陝西省鳳翔縣秦雍城遺址出土
秦陵博物院銅車馬上的金當盧
捶揲和鑄造是能夠使金銀器成型的最基本的兩種工藝,随着社會生産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審美意識的不斷提高,秦人開始運用錾刻、镂空、鑲嵌、炸珠、磨光、鎏金等工藝對已經成型的金器進行加固和裝飾。這些工藝和技法都是在器物經過捶揲或鑄造成型後,為了使器物更加精緻或美觀而采用的進一步的處理技術。金器的成形工藝和裝飾工藝并不是完全割裂的,有些工藝既可以在制造成型過程中使用,也可以在裝飾時使用。一件金器的制作過程往往運用多種技法,各種工藝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融合,使得黃金的應用與表現方式更加多元化。
秦金器的裝飾工藝
(一)錾刻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是用刀錾刻,镂實際也是錾刻的一種,隻是在錾刻時将材料鑿空剔掉。先秦時代多用這種刻镂的方法加工金石器物,考古學稱之為錾刻或雕镂。
(二)金珠工藝
金串珠 秦公一号大墓出土
金珠工藝是将黃金制成直徑極為微小的球形顆粒,再将他們按照一定的圖案排列,最後焊接在金器的表面,一般是作為金器邊緣的裝飾,或者是作為單獨的紋飾,還有些是作為主體紋飾的填充表現形式。這種工藝手法更為複雜,器物看起來更加形象,有立體感。金珠工藝的出現表明戰國時期北方地區的金銀細工工藝得到了長足發展。
(三)鑲嵌
金柄鐵劍 寶雞益門村二号墓出土
龍首蟠龍金帶鈎春秋,(鑲嵌已脫落)2001年陝西省鳳翔彪角鎮上郭村出土
鑲嵌就是把各種寶石用适當的方法固定在金器上,使得器物更加燦爛華麗。秦在春秋時期已經開始使用這一工藝。有學者這樣評價當時鑲嵌工藝的使用:“寶雞益門二号墓出土的金柄鐵劍分别以鑄造兼掐絲嵌松石兩種工藝制成,說明春秋金飾工藝已邁入掐絲鑲嵌的新階段,開始局部地脫離青銅工藝的影響而邁出獨立發展的關鍵一步。”
(四)錯金與鎏金
戰國時期社會生産力空前提高,加之王室式微,各地諸侯勢力競争激烈,貴族們都競相追求奢華,不僅刺激了黃金的使用量,也導緻黃金制作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錯金與鎏金技術在這一曆史條件下産生了。錯金工藝實際上是鑲嵌工藝進一步發展的表現形式。錯金工藝出現于戰國,為此期首創的複合工藝。一般是把金片、條、絲鑲嵌到其他質料的器物中,然後用厝石打磨光滑,起到裝飾的作用。其特點是用隐嵌的技法,形成圖案,改變以前銅器模鑄紋飾的單一,顯得器物紋飾内容更加豐富、活潑。從目前出土的錯金器物來看,在戰國時期秦人已經十分熟練地掌握了這種技術。錯金的器物類型多種多樣,工藝手法細膩、精緻。
錯金銀匜(戰國晚期)
由于鎏金工藝能使用少量的黃金敷于整個器物表面,所以東周時期秦人很少使用傳統的金箔裝飾器物,更多的是使用了鎏金工藝。
寫在最後
金器制作工藝曆史悠久,積澱了厚重的曆史文化,至今師承有緒地傳承與發展着。特别是當今國家把發展文化産業放在戰略的高度加以重視,倡導推崇工匠精神,使得金器制作工藝成為一門藝術與技術相融合的學科得以蓬勃發展,金器制作工藝在人文環境裝飾和自我修飾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當前,金銀細工制作技藝已經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已經是刻不容緩,需要保護發展傳承下去,讓中華三千年的金銀技藝曆史再顯輝煌。
參考文獻:《陝西出土秦金銀器》吳永琪等主編,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赫赫宗周——西周文化特展”的策展理念及内容》蔡慶良《近年來戰國時期西戎考古學文化的新發現與新認識》王輝《秦金銀器制作工藝探析》李宇《金銀器制作工藝的傳承與發展》厲寶華《秦公大墓發掘記》cctv探索發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